孩子挨打后,为什么还会伸手要“妈妈抱”?看完能抱就多抱吧

2020-08-13     育儿小青

原标题:孩子挨打后,为什么还会伸手要“妈妈抱”?看完能抱就多抱吧

张女士有一个7岁的孩子,平时调皮的很,没少挨骂。但今天学校的老师找到张女士说孩子和别的同学打架,张女士一时气愤就动手打了孩子。孩子被妈妈打得又哭又叫。但是,令张女士惊讶的是,虽然孩子一直在哭叫,他却一直在抱自己的大腿,想找自己抱,张女士一时心软终于抱起了孩子。

但令张女士纳闷的是;为什么这么打孩子,孩子却还是往自己身上扑,找自己抱呢?

1、孩子与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

孩子是母亲辛辛苦苦怀胎十月后生下的,可以说母子关系是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也是相互最为依赖的关系。

不管母亲多么严格的批评自己或是动手打了自己,对孩子来说,母亲都是自己最喜欢、最放心、最信任的人。母子之间的关系是其他人永远无法比拟的。

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从孩子3个月左右开始,便自动与母亲形成了最强的“依恋关系。”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最真实和强烈的。带过孩子的人或许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孩子白天的时候和谁在一起都不重要,但是到了晚上要睡觉时,孩子往往喜欢找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这就是因为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导致的。

所以说,当妈妈打孩子时,孩子也依旧会抱住妈妈,因为在孩子心里,妈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2、怕妈妈不要自己

对孩子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被妈妈嫌弃、抛下自己。当孩子看到妈妈非常生气对自己大喊大叫打自己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是不是不想要我了”的思想。

所以说,尽管他们很害怕被打,也知道妈妈还在生气,但是害怕自己被抛弃的恐惧已经超过了身体上的疼痛感。

为了让妈妈不抛下自己,所以孩子会本能的选择拥抱妈妈,只有抱住妈妈才能让孩子觉得妈妈不会不要自己。

在挨打之后,孩子们也会伸手请求妈妈的原谅,其实也是确认妈妈是否嫌弃、厌恶自己。

3、向妈妈道歉的方式

当孩子还小时,认知能力比较弱,他可能根本不明白妈妈为什么生气,但是他可以从妈妈的表情中明白妈妈是生气的,是愤怒的。

妈妈打自己时,孩子明白因为自己做了什么事,所以妈妈很生气。在孩子的世界里,拥抱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他觉得拥抱妈妈,妈妈一定会消气。

所以,家长要明白,当你打孩子,他却还一直抱你时,是在向你道歉的一种方式。

4、寻找安全感

对孩子来说,世界上最能给自己安全感的人就是母亲。据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示: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妈妈,妈妈永远都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当妈妈生气的打自己时,孩子是害怕的。但是,因为害怕孩子反而需要寻找更多的安全感,自然就选择抱住妈妈,因为对孩子来说,就算妈妈打自己,她也是那个能给自己十足安全感的人。

家长怎样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1、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更是提高亲子关系的一种方式,每天抽出15-30分钟的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够有效地增进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增进了孩子的安全感自然就上来了,当然家长选择亲子阅读的书籍也十分重要,不仅要内容质量过关,书本质量也要过关,而这套10册装的《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是不错的选择。

内容方面采用了中英双语设计,给孩子讲故事的同时还能做好英语启蒙,书本质量也不错,纸张厚实,还采用了环保印刷,不用担心会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好习惯决定好未来,家长要抓住孩子3-6岁的黄金期,好好培养孩子的情商、习惯和情绪管理,让孩子受益终生。

10册

不过是

59.8元

平均一本不到6块钱

,也就是

一顿早餐的钱

,却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养成

好习惯、好性格,

同时培养

阅读好习惯

,一举多得!怎么算都划算!

二、改变教育方式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成年人都无法做到完美,更何况几岁的孩子,所以家长要用包容的心态教育孩子,在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不听话的情况,家长也不要着急,可以看一看《正面管教》这套书。

正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每一个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并非骂出来的,家长一定要搞清楚孰轻孰重,这套书中包含了很多教育理念、方式方法,非常适合当宝妈的育儿秘籍。

若你还有任何育儿方面不懂的地方,关注,带你了解更多有趣、又有用的育儿知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756HMBd8y1i3sJrkR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