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是麦区的一个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麦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益。近几年在华北、西北、胶东等地区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小麦白粉病可以侵染小麦各个器官,主要以叶片和叶鞘为害,严重时可以侵染麦穗、颖壳和麦芒,可以造成20%以上减产。在小麦上发病初期(一般3月下旬易发生),形成1-2mm的白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者半圆形白色霉层,霉层表面有一层白粉,受外力或者风力影响,
可令白粉菌孢子迅速侵染到其他植株上,具有发病快,侵染快等特点。到后期,白色霉层转变为灰色或者淡褐色,其表面凸起呈刺状黑色颗粒,即病原菌的闭囊壳,脱落之后导致再侵染。
1、温度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适宜发生温度为15---20度,
低于10度发病缓慢
2、湿度
相对湿度>70%利于发病,相对湿度>90%发病缓慢。长江流域麦区(稻麦轮作区)正常雨水天气发病较重,连续多雨天气发病较轻。华北麦区(玉米小麦轮作区)正常雨水天气发病较轻,连续多雨天
气发病较重。
3、水肥管理
(1)氮肥使用过多,否则植株营养丰富,造成贪青晚熟,发病较重;
(2)水肥不足、土壤干旱、植株生长弱,造成弱苗,抗病能力弱,易发生该病;
(3)播种量大于40斤/亩,分蘖多,田间群体基数大,不通风透气,易发生该病
综上所述,高水肥田块,群体密度大的田块,田间郁闭,湿度较大,极易发生白粉病,且发生之后呈严重趋势再侵染邻近田块。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
一、物理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冬小麦抗病品种有百农64,温麦4号,周麦9号等;春小麦抗病品种有垦红13号、垦九5号、定丰3号等。因地制宜,选用合适抗病品种。
(2)加强小麦春季管理,合理水肥:3月份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避免氮肥使用过多,一般尿素适宜使用量是30-40公斤/亩,不超过45公斤,合理使用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
(3)合理密植:避免播种量过大,导致田间郁闭,通风透气不良。
二、化学防治
(1)3月中下旬使用50%京博利康10g/亩,配合三唑类杀菌剂使用,保护加内吸双管齐下,亩用水量不低于45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
(2)真优麦套餐防治,3月中下旬用真优麦套餐一套一亩地,亩用水量不低于45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
(3)严重地区可间隔7天连续喷以上药剂2次,防治率在95%以上。3月中下旬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最佳时间,如果遇见特殊气候问题(雨水偏大,气温较高,暖冬等)宜提前7天进行化学防治,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