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文明祭祀同战“疫” 蓝天碧水更“清明”

2020-03-31   南阳报业传媒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年清明,人们都会通过祭扫,表达对亲人的缅怀和思念。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清明祭扫变得有些特殊。连日来,南阳市从防控疫情现状出发,多部门大力倡导“文明祭祀”,多家陵园推出多样化祭扫活动,市民们也纷纷以文字、网上祭扫等形式,积极践行绿色、文明、简约的祭扫新风尚,过一个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清明节。

清明期间,南阳市暂停群众性现场祭扫活动。为方便市民向先人寄托哀思,南阳市多家陵园和部分乡镇街道在微信公众号等开辟了“网上祭扫”专栏,让思念和温暖以在网上传递。一些陵园也推出了代祭服务,由工作人员逐一敬献鲜花,代替客户祭扫。南阳晚报特别推出“清明祭忆——我最想对您说的话”专栏,邀请读者用文字的形式追忆逝者,寄托哀思,缅怀故人。

市民吴先生原本打算亲自前往陵园祭扫父亲的,当他得知陵园的工作人员已经代他祭扫后,他告诉记者,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原本的生活都打乱了。当前的形势虽有所好转,但还未到完全放松之际。“疫情期间,保护好自身和家人健康是第一位的,更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我非常支持陵园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不仅让我们完成了对亲人的追思,也避免了节日期间因人员聚集引发的不可控因素。”

市民李女士说,相对于缅怀,不如珍惜眼前,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生前孝亲胜于重殓厚葬、移风易俗观念。“现如今人员流动已是常态,许多人因为在外地等原因,会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通过文字、网络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我个人认为在亲人在世时多陪陪他们,在世时多尽孝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样才更能表达自己的孝心。”

市民陈女士认为,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更应该摒弃陈规陋习,不焚烧香烛纸钱,不燃放烟花爆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弘扬时代新风为己任,度过一个低碳祭祀而有意义的清明节,不开展任何形式的集中祭祀活动,不聚餐,为战胜疫情尽点儿绵薄之力,为建设大美南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

全媒体记者 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