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南阳造”

2020-08-06   南阳报业传媒

原标题:乘风破浪的“南阳造”

“山、陕、江、浙商贾云集,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工商业兴旺,丝绸等货物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这是三百年前,南阳作为豫西南经济中心的真实状况

居诸不息,今日之南阳,不仅盛况不减当年,更在抢抓直播电商、跨境电商交易等新业态的契机下,擦亮了“南阳制造”金字招牌,其特色产品畅销“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

7月31日,南阳市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年第二季度,南阳市电商交易额完成508.6亿元,比一季度增长115%;上半年,卧龙综保区进出口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23倍。

地处豫鄂陕交界地区的南阳,是如何在当前复杂的外贸形势下乘风破浪逆势出海?又是如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危机中发掘机遇?7月22日至23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进南阳一区两县,近距离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派城市封面。

“金凤凰”爱上“卧龙岗”

豫鄂陕交界中心,诸葛亮躬耕之地,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卧龙岗”南阳,如今正凭借其创新发展的姿态,频繁吸引“金凤凰”落户于此。

于2014年11月16日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是河南省第二家综合保税区。根据河南省政府提出的要求,卧龙综保区要建成中部地区崛起新的增长极、河南省高端开放平台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要立足南阳光电、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链招商,着力培育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和特色食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

南阳华昌油脂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个。据悉,华昌油脂于2020年5月15日入驻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该公司利用综保区政策优势,专业从事废弃动植物油脂资源综合利用,是典型的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产业。

“公司利用中西部地区丰富的废弃油脂资源,通过收集、勾兑、调制,加工为工业级混合油,再进一步委托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加工为生物柴油,实现加工增值,且最终满足产品出口要求,产品全部出口欧盟。”华昌油脂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旗下项目已初步投产,日处理废弃油脂100吨,年底前预计实现进出口额2亿元。全面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亿元,创汇7000万美元。

飘安集团作为疫情期间备受关注的企业,在紧要关头第一时间恢复生产,为武汉防疫一线提供了13万件医用防护服,获得了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医疗物资保障组的感谢。今年5月,面对国内疫情防控的长期需要和国际疫情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飘安决定启动专门面向国际市场的防护用品出口加工基地项目,经过高效的接触沟通,项目最终选择落户在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

据介绍,飘安南阳防护用品出口加工基地规划2期建设。第1期主要是口罩和防护服产品,包括医用外科口罩,医用n95口罩、kn95口罩,一次性防护口罩等多个口罩产品。第2期将研发生产销售医用电子健康电子类产品。项目投产后,口罩日产能2000万片,医用服装日产能50万件,提供就业岗位将超过2500个。

贴心服务“凤凰”落地无忧虑

“在助推企业发展中,卧龙区牢固树立抓工业企业项目思想,形成全员抓招商、全员抓项目的良好氛围,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在香港上市的高新科技企业,荣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铝制品研发制造商之一,它的落地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政策方面,南阳综合保税区提出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年度进出口额不低于1000万美元的入驻项目,按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2500万元以上、年度进出口额不低于500万美元的,给予0.5%的一次性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在配套服务方面,南阳综合保税区根据入驻项目实际需要提供职工宿舍,按照公租房标准收取租金。符合条件的高层次引进人才可享受南阳市相关人才优惠政策;企业员工子女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险享受地区常住人口待遇。对按协议约定完成年度目标的区内加工企业和年度完成进出口额3000万美元及以上的贸易企业,可酌情给予其前两年不高于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租金奖励。

好政策离不开躬身执行。具体来看,分包荣阳项目的区领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荣阳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建设进展情况,将分管工作与分包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同步实施,同时推进,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为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南阳市卧龙区协调16500万元资金支持及6500万元融资担保事宜,有力推动了荣阳实业总投资6000万元的光伏太阳能边框柔性生产线、总投资2000万元的高端电子产品配件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两个新项目进度。目前荣阳实业已初步具备了熔铸、挤压、喷涂、氧化、CNC精加工等铝合金生产的完整链条。

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开始,荣阳实业集团已将出口海外的订单逐步转移至南阳生产,目前,已完成出口总额1400万美元,全年预计出口6000万美元。“荣阳实业集团计划于今年10月底前,将广州增城的厂区全部搬迁到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搬迁完成后,荣阳实业(南阳)有限公司将成为荣阳实业集团在内地最大的生产基地,每月产值将达1亿元左右,全年总产值将达12亿元~15亿元,可提供约2000个就业岗位。”荣阳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偏居内陆一隅的南阳,为什么能成为河南省外贸领域的排头兵?这与该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无关系。

南阳市商务局负责人潘少峰透露,在世界疫情持续和国际贸易不稳定背景下,南阳全市外贸基本盘依然稳固。上半年,南阳进出口实绩企业353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与该市有贸易往来的国际和地区达到13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同时,国有企业进出口完成7亿元,同比增长3.6%,食用菌出口产业经整顿后市场秩序得到规范,出口前景看好,依然是稳定南阳外贸发展的两大“压舱石”。

仔细剖析这份成绩单可以发现,当地的企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据悉,南阳市在完善开放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及重点国家政策信息平台,开展重点国别、重点领域投资合作研究,编制出参与建设“一带一路”重点合作国别目录和重点产业目录,积极引导有实力、有闯劲的企业摸清海外国家的产业需求,细化到行业乃至具体产品的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便利。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在走访中也注意到,不少龙头企业都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共同擦亮“南阳造”这张金字招牌。以西峡香菇为例,在仲景食品等企业的带动下,当地香菇自营出口从2005年开始不足350万美元,到2019年达到14.92亿美元,产品出口东南亚和俄罗斯、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创汇66亿美元。

2016年春节,南阳当地的想念食品把广告做到了纽约时代广场;随后该公司先后策划了一系列微电影广告,其中“想念不如见面”累计点击量破亿;纯手工制作的一根长达3084.32米的面条,创造世界吉尼斯纪录,打造出了河南面条产业的名片。

数据显示,上半年南阳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4.7亿元,占南阳全市进出口的52.5%,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深加工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其中香菇罐头出口增长9.5%,植物汁液与浸膏出口增长3.2%。机电产品进出口均保持增长,进口、出口分别增长17.5%、7.2%。

八百里伏牛山深处,不沿边、不靠海的南阳正在乘风破浪,向世界讲述来自中原大地的品牌故事,“南阳制造”的名片也将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闪亮。

来源 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