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国内时尚圈有两件大新闻,都和LV有点关系。
一件是英雄联盟2020年全球总决赛,今年在上海办的。
据说今年有320万人想要去现场,最后就只能采用摇号制来出票,最后一共也就6000多人中签了,中签率0.19%,比上海车牌号中签率还低很多。
之所以说和时尚圈有关系,是因为英雄联盟这些年总决赛的奖杯都是LV负责封装的,和世界杯一样。
而且,演唱嘉宾和来观赛的明星也都由LV负责邀请,穿着他们提供的衣服。
英雄联盟的虚拟偶像组合K/DA在LV专柜“试装”
还有一件大事,是LV今年的全球巡展开始了,第一站比较特别,选在武汉。
因为我自己本身是武汉人,也住武汉,所以今天要来聊聊第二件事。
这个展览预告我是7月就收到的,这说明他们应该更早就开始筹备了。
本来在一个二线城市办时尚展览这种事并不会引起多少关注,但一切都因为今年,变得完全不同了。
“看见LV”武汉展览的欢迎晚宴,准备相当充分
我猜“去武汉”这个自带话题的想法可能不止一家品牌想过,只不过有人观望,但没那么多品牌真的敢来。
这次的展览名字叫“看见LV”,展出了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时代的人能看见的LV。
其实LV这些年也办过不少展览,不少对时尚感兴趣的读者应该都去看过。
但在今年这种特殊环境下,除了像往年一样欣赏工艺和历史, 我们在展览上更多值得看的,是LV在 应对不同时代时,采取的不同策略,相当有趣且值得每个人借鉴。
“看见LV”武汉展览的现场
毕竟他们成立于1854年,但截止到去年,依然是奢侈品领域的第一名,品牌价值是322.23亿美元。
这说明其中一定有些值得所有人学习的地方。
用一句话总结的话:
他们从不去质疑时代,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跟上时代,甚至比时代本身跑得还快。
这需要的不止是智慧和远见,更多的是勇气。
01、不用旅行,就不需要箱子了吗?
LV最初是为拿破仑的欧仁妮皇后打包行李、制作旅行箱起家的。
所以品牌从创立开始就非常受富豪们的欢迎,赚得盆满钵满。
电影《泰坦尼克号》里,就有富太太拎着LV登船的场面
但在品牌成立了60多年以后,他们遇到了历史上第一场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那么,在人人都顾不上奢侈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停产或大大削减产量呢?
LV当时选择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他们转身开始为法国军队制作军用箱,因为以自家的技术可以让箱子做到防水防虫防潮湿环境侵蚀,而且有些军用箱打开还可以变成一副担架。
1stdibs早年有客户寄售的一只LV为法国军队定制的旅行箱,用金属打造,直到现在还是完好的
其实担架箱的灵感最初来自探险用的床箱。
这种箱子最初由法国探险家Pierre Savorgnan de Brazza定做,他在探险时总是居无定所,LV就为他设计出了这种随时可以变成床的旅行箱。
这次“看见LV”展览把这个旅行箱从巴黎运过来了
除此以外,直到现在也很流行的Keepall也正是在不和平年代阴云笼罩下推出的手袋。
1930年代,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充满不安全感,于是LV推出了这种轻便防水且容量足够大的手袋。
从它的名字就可以读懂:Keep all,随时可以装上一切家当立刻上路。
“看见LV”展览,下方这只是最早Keepall的原型
02、与其竞争,不如试试合作
刚开始的LV硬箱,造型都差不多。直到后来,才突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特别的款式,也开始越来越受欢迎。
之所以出现这些千奇百怪的款式,是因为到了后来,LV箱子和手袋的外观也可以根据客户自己的想法来定制了。
比如现在依然流行的红色小箱子Petit Malle
原本就是法国建筑师Albert Kahn根据自己想法定做的设计,上面可爱的K字图案,也是他自己的个人签名。
正因为早年常常受客户创意的启发, 后来LV就把这个商业模式继续了下去。
他们早在1996年就邀请过一批其他品牌的设计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定制箱子,这大概就是后来时尚圈流行的跨界合作的雏形。
LV当年就邀请鞋履设计师Manolo Blahnik设计过对外发售的鞋箱
比如这次展览里展出的一只豹纹手袋就是在1996年由著名的设计师Azzedine Alaia负责设计的。
豹纹是Alaia最喜欢用的元素之一,而他出品的时装大多是性感的礼服,所以他为Monogram手袋设计了一种非常优雅的拎法。
老佛爷Karl Lagerfeld也曾经给LV设计过手袋。
因为他本人喜欢拳击,就以拳击沙袋为灵感改造了几款手袋。
建议大家平时多留心并囤一些LV和其它设计师合作的限量款。
这次展览里(下图左)这只多手柄的手袋,当年就由LV邀请川久保玲设计,带着十足的艺术感。
左:LV在1996年邀请川久保玲设计的手袋;右:LV于2014年再度邀请川久保玲设计
如今,这只由川久保玲设计的LV洞洞手袋,在二手市场仍可以卖到超过11000美刀。
03、既不放弃经典,也让人觉得有趣
在这次展览的第二间展厅里,LV展出了一整面墙的手袋。
在里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年代的Monogram,也就是通俗说法的“老花”究竟有什么变化。
PS:LV的Monogram印花最初是在1896年因为仿货太多才被发明出来的。但同样的花纹出现上百年,自然也会带来审美疲劳。
到21世纪初,当时的创意总监Marc Jacobs最先想了一个主意,他请来了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对Monogram进行了改造。
这次展览展出了2011春夏的涂鸦Keepall,这些涂鸦来自法国艺术家Stephen Sprouse
到了2003年,村上隆又把Monogram改成了五彩造型。
Louis Vuitton 2003春夏,这种彩色Monogram都是和村上隆合作的设计
2013年,草间弥生在所有的Monogram上涂了波点。这种玩法既新鲜,还有收藏价值,一举两得。
本次展览的展品,Louis Vuitton和草间弥生的合作款Keepall
直到这几年,所有设计师们都开始玩艺术了,LV又开始转而尝试用科技改造老花。
2019秋冬,新任的男装总监Virgil Abloh就设计出了一种升级版的五彩光纤Monogram
这次展览带来了这只光纤Keepall
它用到了一种特殊科技,在日常的光照下看起来很普通,在黑暗的情况下反而会发出五彩的亮光。
这样一来,以后即使你走在夜里,也能看出来你用的是LV。
04、只能设计装衣服的箱子吗?
同样在第二间展厅,LV还放置了一只非常巨大的古董箱。
箱子究竟有多大,可以参考旁边的屏幕大小
这只箱子最初是用来装礼服的。
早年,女士的礼服体积都非常庞大,用来装衣服的箱子自然也很大,内里的结构设计也得非常精巧,虽然实际上装不了几件衣服。
后来旅途变得越来越短,衣服变得越来越随意,人们也不再需要那么大的箱子再装那么多华丽的礼服了。
那么,这时候是不是应该把包设计得越来越小呢?
LV再次选择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他们从1997年开始,直接做起了衣服,准确来说,最初目的是要做适合旅行穿的衣服。
可以将客户们在旅行途中的需求融入在衣服里,同时解决衣服不好收纳的问题。
1997年,Marc Jacobs是LV第一位成衣设计师
比如,这次展览里就展出了Marc Jacobs在1998年刚去LV上班时设计的棉服,当时非常创新地加入涂层设计,防风防雨且非常轻便抗皱。
Louis Vuitton 1998春夏
早些年,LV秀场还曾经搬来过火车和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给大家展示旅行时的梦幻场景。
Louis Vuitton 2012春夏秀场
直到后来,衣服和旅行箱的边界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了,甚至衣服本身就可以当做箱子来收纳。
这次的“看见LV”展览里展出了几件由Virgil Abloh设计的衣服,将箱子收纳的空间直接放在了身上。
其中还有一件来自2020春夏的男装,
平时可以穿着去户外,到晚上就能直接脱下变成一顶帐篷?也是相当神奇。
05、非主流,就是未来的主流
想必很多人都以为二次元文化是这两年才开始在时尚圈兴起的。
但早在2013年,LV就曾让小马哥(Marc Jacobs)给那时候还有点非主流的初音未来设计过衣服。
2014年,LV又选中了对未来科技和赛博朋克特别感兴趣的Nicolas Ghesquiere来接任小马哥的职位。
Nicolas的秀场总是带一点未来科技感
那以后,他一直在给二次元偶像设计衣服和手袋。
这次展览里就展出了几只他当年刚上任不久时为《最终幻想XIII》的女主角Lightning设计的手袋
Louis Vuitton 2016春夏系列,在2015年发布
也就是从那一季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和虚拟偶像穿大牌同款的时代。 在那以前,大部分人还没意识到未来会是二次元偶像的世界。
在和《最终幻想》合作了以后,《英雄联盟》也顺理成章成了Nicolas的“客户”。
Nicolas Ghesquiere和英雄联盟的虚拟偶像Senna,穿的都是LV
下个月《Dazed China》封面上,K/DA穿的就是全套Nicolas设计的LV。
如今,你甚至不用真的去LV买衣服,直接在游戏里也可以给英雄买到LV的装备,何乐不为。
06、把“老古董”改造一下,也许更酷
尽管这个世界日新月异,但我们就真的不需要硬箱了吗?
2017年,当时的男装总监Kim Jones打破了这个想法,那一年,他和Supreme合作,设计出了可以用来装滑板的硬箱。
LV这次专门留了一个展厅展览这个系列
这个设计相当适合专业的滑板选手,可以防止旅行途中的磕碰。
虽然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并没什么卵用,但因为够酷,还是被一抢而光。
更多的Z世代知道LV硬箱,大概还是因为这两年的英雄联盟。
毕竟每次总决赛之前,都能在网上刷到它装着奖杯的影子。
这些年来,LV硬箱里装的东西也一直在更新。
比如他们在去年推出了可以收纳球鞋的硬箱,买回家当鞋柜也很酷。
抑或是能将AirPods挂在胸前的超迷你硬箱。
尽管硬箱明明就是个老古董,但只要里面装的东西够新,反而就能冲撞出更特别的效果。
07、那么,未来我们还需要大牌吗?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出门需要带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未来我们究竟还需要在身上背大牌吗?
关于这个问题,这次的展览也给出了一些答案:
比如,品牌标志未来也许会变成数码版本?
这次最后一个展厅,是LV联合数码艺术家制作的热感应效果的新时代棋盘格。它可以识别每个人的动作,随着你的身体棋盘格上的图案也会变。
也许,你的手袋并不需要带出门。
LV如今有一个名叫ARTYCAPUCINES的系列,是专门和艺术家合作的限量系列。
左:本次展览展出了这只和艺术家赵赵合作的手袋;右:艺术家赵赵
相比起原先也有的艺术家合作系列,这个新系列不同之处在于,他邀请艺术家把每一只手袋当做艺术品制作,数量也极其稀少。
也就是说,一旦你入手这么一只,就可以直接摆在家里当艺术品。
展览也展出了法国艺术家Jean-Michel Othoniel给LV设计的手袋
除了这次展览,其实LV秀场也玩过不少黑科技,也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回答。
2020早春系列,Nicolas将柔性电子屏幕装在了女装的Speedy上,会随时播放动画,看起来像哈利波特世界的魔法。
这就是为什么,哪怕我们已经并没有那么需要手袋,但依然会去期待像LV这样的大牌每一季的新品。
同时开始思考,他们下一步还准备玩什么?
当然,我并不觉得LV这些年来的每个决策都对,只是那种敢于试错的勇气,可以让他们比别人跑得更快。
K/DA穿着LV的衣服在上海“逛街”
好多年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提到奢侈品中国人就想到LV?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鼓励更好的生活以及消费,但彼时,国内即使是港口城市上海,人均月工资也只有200块,国外的奢侈品牌都在观望,暂时没人敢来。
LV是第一批敢在1992年就冲到中国开店的奢侈品牌,即使刚开始几年营业额挺惨淡。
后来,彭博新闻社在采访LV前任总裁Yves Carcelle,问他当初为什么会做这个决策时,他是这么回应的:
“因为中国是那么与众不同,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成为奢侈品大国。”
恰好,2020年,LV新的男装总监Virgil Abloh在一次对谈里,面对关于未来的提问时,也说了一句类似的话: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相信。相信这个世界依然会变成一个更好的地方。”
Louis Vuitton 2054系列 by Virgil Abloh,专门做试验性质的未来科技服装
也许这正是可以超越时代的品质。
而来武汉办展,以及让人们能在武汉自由地预约看展,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能给人一点可以相信未来的勇气。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住武汉,可以通过下面的小程序预约免费去现场,截止到12月6号要是不住武汉也没事,看看今天这篇文章也一样:)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