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预防方法

2020-04-12   健康医学苑

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鼽嚏”等范畴,患者常并发哮喘、鼻一鼻窦炎、中耳炎等疾病。

本病的诊断要点包括:临床症状如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出现2项上(含2项),每日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有样分泌物。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和 (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必要时可行鼻激发试验。下面,笔者与大家分享一些本病的诊治经验。

辨证论治

过敏性鼻炎有以下几个常见类型基础类型容易反复发作,比如肺气虚型。 病程长、病情严重的患者,往往波及两个脏腑,比如脾肾阳虚等。有部分患者是以失眠、眩晕、肥胖、面部痤疮、黄褐斑 皮炎湿疹等疾病就诊。需注意,凡是疾病缠绵难愈、常规辨证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尤其是伴有气虚、阳虚症状时,医生应考虑到患者是否有过敏性鼻炎可能,并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尽早给予治疗。

肺气虚弱

症见鼻痒,喷嚏,流清涕反复发作,遇凉易犯,鼻黏膜苍白水肿,舌淡,苔白,脉弱。治则:温肺化饮,补肺固卫。方选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合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加减。

肺经郁热

症见鼻堵交替性发作,流涕黏黄,可有少量喷嚏,鼻黏膜暗红水肿,舌红或淡红,苔薄黄,脉略数。治则:疏风宣肺。方选过敏煎(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合银翘散(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鼓、牛蒡子)加减。

脾肾阳虚

症见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经久不愈,畏寒怕冷,或见便溏,身倦,或见腰膝冷痛,夜尿多,鼻黏膜苍白水肿,鼻涕清稀,舌淡胖或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治则: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方选理中汤(人参、干姜、炙甘草 )合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术、炙甘草)加减。

气滞血瘀

持续性鼻塞,流涕黏白,鼻黏膜暗红肿大,触压质地较硬,收缩性差,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或涩。治则宣肺化瘀;方选过敏煎合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加减。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也有显著效果,尤其是对头痛、鼻堵等症状的缓解效果理想。主穴可选百会、通天、迎香、合谷、太冲;少阳头痛者,加用中脘、太阳、攒竹;太阳头痛者,加用风池、百会、至阴。

临床病例

徐某,女,33岁,2017年5月12日初诊。主诉:鼻痒,鼻堵,喷嚏频作,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3天。多于春、秋两季发作,伴有鼻流清涕如淌水

刻下:气短懒言,纳差,腹胀,精神欠佳,二便尚调。面色萎黄无华

膜轻度肿胀、色淡红,舌质色淡,舌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中医诊断:鼻鼽,证属肺脾气虚。

肺开窍于鼻,若肺气亏虚,加之感受外邪,使肺气宣降失常,则见鼻塞、鼻痒、喷嚏频作、流清鼻涕;脾主运化,若脾气亏虚,运化失常,则见纳差、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肺脾气虚之 象。当以益肺健脾,宣通鼻窍为治

治疗转归:针刺双侧穴位(迎香、通天、攒竹、肺俞、脾俞、足三里、太渊、气海)。迎香穴平补平泻,留针10分钟后患者即感鼻腔通畅;其余各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周5次。上法治疗8周后

患者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偶有喷嚏症状,予以运动养生处方六字诀,5天

个疗程,每日1次,患者自述坚持练习约半年,随时练习,症状不再复发后停止

预防调护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关系密切,如阳虚型、气虚型、特禀质等。很多患者的病史与年龄等长,这与幼儿时期的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有关。所以,对于有家族病史的儿童或成年人,在未发病时或病情得以控制期间可辨证运用膏方或药膳饮食进行预防性调理;或可采用香囊、穴位贴敷、耳压法艾灸和足浴等外治法;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六字诀(一种吐纳功法,通过咽、 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养生方法。

此外,过敏性(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在局部病理改变、免疫功能异常和发病机制方面均非常相似,只是发病部位不同,可以为支气管哮喘属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同一患者鼻炎和哮喘先后发病或同时发病,鉴于两者关系密切,及时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防治哮喘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对于有明显季节性发病倾向的患者,应结合时令、地域、个人体质进行调理或先期择时治疗,以达到预防发作或减轻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目的。笔者一般建议患者在夏季服用金匮肾气丸、冬李服用六味地黄丸以调节体质阴阳;每逢容易发作时节,也可提前嘱咐患者服用玉屏风颗粒或补中益气丸等,并配合艾灸进行预防。 临床需要注意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变通。

小结

过敏性鼻炎作为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虽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不构成威胁,但反复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痛等症状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另外,过敏性鼻炎还可能引发鼻部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病变,如鼻息肉、鼻窦炎、哮喘、中耳炎等,可进一步损害患者健康、降低生存质量、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医生应该掌握本病的多维度治疗,可借助中医药治疗,从“治未病”的角度,对过敏性鼻炎进行疾病的全周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