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之间都不吵架的吗?

2019-08-27   今川日语

每天上下班挤公交车的路上,各种鸡毛蒜皮的摩擦是看不过来的。

车内你挤我我挤你,踩到脚了可还行,一场唇枪舌战就此上演。车外还有没上车的,狂敲车门,咋就差我一个真是气不过。后门没下去车的更是气愤难掩,不下车挡门干什么~

同样的情况似乎在日本很难看到,日本的地铁、电车在高峰期也很挤,但似乎极难看到因为这些事情吵架的日本人。

其他公共场所也很难看到日本人因为什么事情吵的面红耳赤的情况。井然的秩序和安静的街道,让人感到神奇。

日本人当然也会吵架,但都在一定的场合内。比如:小酒馆、会议上。

但是日本人在公共场所是极为讲规矩的。他们从来都是轻声细语的讲话,生怕大声喧哗会打扰到别人,打电话也是找个人少的地方捂着嘴轻声讲,还很喜欢排队……

生活着这么多人口的国家,怎么会没有摩擦?但是发生擦碰的时候,“鞠躬”和“すみません”(对不起)似乎是常态,无论是导致别人不便的一方,还是被引发不便的一方。

难道日本人都不会生气?生气了都不会吵架的吗?

其实也不是,日本整体的国民素质相较来讲较高是一方面的原因。从小就接受“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教育,自然不会去做“吵架”这样给对方,甚至给周围人添麻烦的事情了。

日本法律条令的严要求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试想插队、大声喧哗以及扰乱秩序,就会被重罚,那自然就会控制自身的行为了。当然,日本街头的警察是很少的。

任何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想来是代代传承下来的法则,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为。这些法则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公司的上下级职员、邻里之间、同学之间以及同乡之间等等。

被束缚在这么多法则圈子中的日本人,自然而然的修炼出了一种“察言观色”和“谦逊有礼”的本领。因为你不这样,就会被排挤在法则圈外了

日本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除了“对不起”还有“失礼了”。在公共场所给别人添麻烦本身就是一件很失礼的事情,更何况是同别人打架、拌嘴这样的粗俗行为了。

之前小新在

《日本人“不给别人添麻烦”夸张到什么程度?

一文中提到过,日本人连死亡都怕给周围的人“添麻烦”,想来也真是夸张。

日本人不会吵架是不是代表他们不会生气,这可是大错特错的!除非是圣人否则怎会没有情绪。

他们表达愤怒的方式就是依靠“心灵的窗口”眼睛来表达。同中国的“人言可畏”不同,日本人更倾向“用眼睛杀死人”,不过眼神的杀伤力也是很重的,看起来是真的很凶、很可怕!

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在日本街头大声喧哗或是在队伍中插队,你就会感受到目光的杀伤力,无形中真的让人感觉难以忍受。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人这么压抑自己呢?甚至连生气、愤怒这种难以自控的情绪都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此压抑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出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原因,日本的自杀率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追究其根源,恐怕都要将时间拉回到江户时代了,那就是日本著名的“村八分”制度的形成。

大家同住一个村落,低头不见抬头见,要是处理不好邻里关系可是要被人瞧不起的。

不是没有离经叛道的人,这样的人最后的结局就是被全村人排挤在外,除了家里着火和死后的丧葬,其他事情如结婚、生子、建房和生病这样的事情是不会被人理会的。

想来一个遭受“村八分”的人,只能是遭人唾弃,难以容留于世了。在这样比法律还严苛的法则面前,谁又敢跳到规则外生活呢?

这种社会法则已然发展为一种日本社会的道德规范,甚至一度存在于法律约束之上。

如果一个日本人在公共场所大呼小叫的吵架、滋事,那不光是法律方面的约束。而是会被周围的人瞧不起,被认为人品有问题,从而被其他人孤立,而这样的情况出现会另人感到崩溃。

看起来日本社会是难得一见的祥和,其实这种舆论与道德的约束力有时候真的令人感到痛苦。而这种道歉真的是出自真心的吗?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会吵架的日本人”给人们展现的日本社会,就是文明礼貌的情景,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发展。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日本这个法则圈中的日本人自然要小心翼翼的活着。但是跳脱出日本社会,也会让人们看到意想不到的一面。

吵架当然不是一种好的社会行为!要是有一次你不小心碰到别人,不是“对不起”和“没关系”这样和平的解决方式,而是对方破口大骂。想来两个人一天的心情都不会好的。

宽容理解的心理会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文明,但是过度压抑自己也是不好的事情,任何事情都要适度,良好的心态最重要。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今川日语(jinchuan-riyu)”

点击“了解更多”,一起免费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