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河北综合广播”可快速关注
7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沧州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围绕“沧州奋力打造河海相济、动能强劲的重要增长极”主题,沧州市委书记杨慧、市长梅世彤分别介绍相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摄影/霍惠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沧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奋发图强、砥砺前行,昔日苦海沿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沧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省委赋予沧州加快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共建“一带一路”三大机遇,发挥港口、区位、土地三大优势,抓大事、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以沿海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牵引,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推动沧州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河海相济、动能强劲的重要增长极。
沧州市委书记杨慧 摄影/霍惠兰
去年,沧州在人民日报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获得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案例”奖,承接京津产业疏解转移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委托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评估组誉为“沧州现象”。沧州市委书记杨慧介绍,沧州毗邻京津、接壤雄安,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近年来,沧州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在项目引进中注重塑造产业、在承接转移中注重升级、在服务中注重跟上管理、在政府推动中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推进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以引进京津的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发挥“聚集”和“裂变”效应,以此塑造新的主导产业。比如,总投资120亿元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落地后,带动了韩国世源、北汽岱摩斯等28家国内外知名汽车配套企业来沧发展,一个千亿级规模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比如,渤海新区·北京和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协和药厂、石家庄四药等139家药企纷纷入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风生水起。沧州引来的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棵产业大树。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 摄影/孙兰
同时注重产业不是简单的平移,而是提升全市产业整体水平。我们不是简单的把设备搬过来生产,而是在搬迁承接的过程中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档升级。
沧州市市长梅世彤 摄影/ 惠兰
沧州是河北三个沿海城市之一,拥有130公里海岸线,但历史上因为长期“有海无港、有港无产、有产无城”,直到2007年,省政府批准设立渤海新区,特别是2009年随着黄骅综合大港工程的启动,沧州沿海经济发展的大幕正式拉开。沧州市市长梅世彤介绍, 十多年来,沧州沿海经济发生了沧桑巨变。以综合港区建成为标志,沧州黄骅港实现由单一煤炭输出港向现代化综合大港的转变。去年黄骅港完成吞吐量近3亿吨,在全国规模以上港口中居第13位,被评为“中国最美港口”。开通的“黄新欧”国际班列,串联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众多国家,让黄骅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标志,临港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加快崛起。以黄骅新城建设全面推进为标志,由以港兴城加快向港产城融合发展转变。围绕“建设沿海率先发展创新示范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形成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沧州追寻“港口梦”,全力打造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及雄安新区最便捷出海口。坚定“增动能”,全力打造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加快“建新城”,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滨海新城。走热“中东欧”,全力打造区域对外开放新高地。
大运河沧州段 摄影/曹力
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53公里,流经吴桥、东光、泊头等8个县(市、区),是全国流经里程最长的地级市。古老的大运河不仅见证了沧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也孕育了深厚的运河文化,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在运河两岸不断发展、传承,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沧州市委书记杨慧介绍,近年来,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城市生态休闲走廊、城市重要标志。学习借鉴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理念,高标准推进沧州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全域规划体系及中心城区“1+2+N”规划体系建设。其中,“1”是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思路,“2”是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N”包括城市区管线综合专项规划在内各个专项规划,努力把运河沿线规划建设成为具有沧州特色的经济带、文化带、生态带和旅游带。
沧县旧州镇这尊是历经千年风雨的铁狮子 摄影/王谦
立足打好“运河旅游”这张牌,以每年一届的旅发大会为契机,着眼打造享誉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黄金旅游带”,全面启动沧州旧城(铁狮子)景区及其他项目建设,大力推动运河沿线吴桥、南皮、东光、泊头、青县等地20个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和提升,全方位展示沧州运河沿线景点景观,吸引广大游客共享沧州旅游盛宴。
供稿:霍惠兰
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