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再快!决不让一粒种子掉队

2020-04-20   河北综合广播

复工复产进行时《新冀商传奇》专访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君

抢时间!24小时三班倒 供应良种保春播

主持人王欢:突然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天,也让迫在眉睫的春耕备播工作更加艰难。巡天农业作为国内杂粮种业领军企业,目前复工情况如何?

温君:2月份我们就初步的恢复了生产,但是进入三月份之后春耕备播任务越来越重,必须把老百姓需要的良种送到他们手中。得到复工批准后,我们恢复了员工全员上岗。

温君:由复工初期的每天7个半小时生产1000袋种子的产量,增加到每天24小时加班加点生产40000袋产量,可供6万亩地种子的使用。截止到3月31日,谷子加工中心加工谷种235.6吨,玉米加工中心加工玉米种子700吨;发货谷种236吨,玉米种子972吨。

谷子加工中心加工张杂谷小包装

温君: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疫情防控态势的逐渐利好,各地疫情防控等级下调,公司营销人员也开始陆续进村下乡,了解种子销售情况,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并辅助经销商进行铺货调货等工作,积极推进负责区域的春耕备播工作。目前,已经有95%的种子到达了销售渠道,其中80%到了农民手中。

张杂谷正在调运装车

温君:即使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没有停止与农户之间的联系。2月3日,我们全体员工就开始了线上复工,做公众号、微信、美篇、快手、抖音,通过各种新媒体形式向广大合作伙伴和种植户宣传产品、开展农业技术服务、解答种植技术难点,直接带动订单销售上万袋。

温君:疫情发生后,巡天农业第一时间向张家口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宣化区红十字会累计捐款20万元,用于购买疫情防控所需物资。同时成立了“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迄今为止,所有公司员工及家属亲人无一例感染、疑似或被隔离。

种下金种子,农民捧上“金饭碗”

主持人王欢:我们知道,在去年旱灾、虫灾的特殊情况下,张杂谷极强的抗旱、抗病能力经受住了自然界的考验,这也是张杂谷得到很多农民喜爱的原因。巡天农业在推广种植、产业扶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温君:“张杂谷”这个品种可以机种、机收,全程实现机械化,而且种植简单、省工省力,很适合在干旱地区种植,每亩投入仅400元左右,收益达到近2000元,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优选作物。

温君:2007年,我们和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合作推广协议,共同开发张杂谷系列品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先后在全国17个地区建立了2000多家“张杂谷”销售服务网点,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000万亩,为国家增产粮食20亿公斤,节约用水40亿立方。同时,在非洲乌干达等十多个国家成功示范种植,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极大关注。

杂交谷子在非洲种植成功,当地政府官员和农业专家大加赞赏

温君:近年来,张杂谷科研团队又通过不断科研攻关,使张杂谷种植更简单、米质更优、产量更高,为张杂谷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温君:在2018年,我们开始通过张杂谷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施行了“五送一保”扶贫方式:免费送种子、送化肥、送农药、送除草剂、送小型农机具,并且全部保底回收。种植张杂谷一般每亩比玉米多收1000元以上,多的能够比玉米多收1500元。

温君:2018到2019年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公司共为7个贫困村免费提供张杂谷6295袋,农资75万余元,种植面积9442亩,实现收入1737.4万元,为3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实现了真正的经济效益。

农户签订“张杂谷”托底回收合同

温君:最近我们又为张家口宣化区的农民推出了“种谷子送保险”服务,巡天农业掏5块钱,农户掏5块钱,政府出10块钱,为每亩地上了500元的保险。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灾害出现减产,老百姓都能收回每亩500元的成本。

强强联姻 助推创新能力

主持人王欢:我们知道,巡天农业成立于1999年,是河北省第一家民营种子企业。发展至今,您认为对于企业至关重要的是什么呢?

温君:成立之初,虽然只是一家小型的民营企业,但我们就意识到科技含量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张家口农科院等机构合作,逐渐发展成为从最初代繁玉米种子到自主研发生产,并成为农业部杂交玉米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巡天农业研发团队

温君:我们成立了“巡天作物品种研究院”,下设杂交玉米、杂交谷子、杂交水稻和小麦四个研究所,在国家玉米和水稻主产区分别建立了新品种试验站和测试点,2016年与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最新国审玉米新品种“农大372”,也达到了世界水平。

温君:2017年,我们加入了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有限公司,成为“隆平高科”旗下的子公司,增强了公司在杂交谷子产业的多层次创新和市场推广能力。

温君: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全产业链构建,围绕农牧业循环经济领域,打造以农业生态园区、生态养殖场、粮食生产基地、冬奥会绿色有机食品供应基地为核心的高附加值农牧产业链。未来我们也会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张杂谷”产业,平衡发展其他产业,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张杂谷下游转化

记者 | 王佳钰,通讯员 周海英

编辑 | 倩倩

河北综合广播

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