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团圆时 余杭护士徐梦薇正在武汉重症监护室奋战

2020-02-09   余杭晨报

  昨天是元宵节,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家家户户团聚之时。然而,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让生活瞬间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关于生命的一切,却正在全力加速。医生、护士、警察、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向着最危险的地方“逆行”,在一线坚守。

  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利用片刻的休息,与家人微信、电话或视频连线,互道安好。正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参与疫情救治的余杭中医院护士徐梦薇就是如此。

  期待你们胜利凯旋,我们共团圆。

徐梦薇与家人视频通话,孩子们请妈妈吃汤圆,并希望妈妈胜利归来

  “不要挂,妈妈,我们再说会儿话,好吗”

  离家近半月 第一次懂“每逢佳节倍思亲”

  “妈妈,我想你了!”“妈妈,我也想你!”昨天中午,徐梦薇的人像一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她的两个孩子就争相和妈妈表白。哥哥7岁,妹妹3岁,都还在天真懵懂的年纪。一听到妈妈的声音,两人争着往手机屏幕凑。

  连线时,徐梦薇刚刚领了酒店特意准备的汤圆和午餐回到房间。“妈妈,我们在吃汤圆,你有吗?”女儿七月奶声奶气地问,嘴上还沾了芝麻,很是可爱。还没品尝到汤圆的味道,儿子习习就忙不迭地问:“是甜的还是咸的,好不好吃?”听着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徐梦薇的笑容比汤圆还甜。

  特别是“小棉袄”七月,每次通话都说想妈妈。徐梦薇离家第三天,和家里视频连线时,七月就哭着对她说:“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我想你陪我睡觉。”要结束时,女儿又喊:“不要挂、不要挂,我还没说完呢。妈妈,我们再说一会儿,好不好?”徐梦薇听了非常心疼,向来坚强的她也忍不住掉泪。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离家这么久,真正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徐梦薇说,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都是一人一间房,三餐也是独自回房吃。在武汉的12天里,和家人视频通话是她每一天最放松、最热闹的时候。

  “我的妈妈是超人”

  6小时不吃不喝疲惫至极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作为武汉中心城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之一,武汉市肺科医院一直处于战线的最前端。在这家医院的ICU病房,床位满员,几乎每位患者都戴着呼吸机,和医护人员交流就靠眼神,病情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让徐梦薇每天感觉“时间不够用”。

  都说ICU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远比外人想象的要精细、辛苦,尤其是面对传染性强却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新冠肺炎。重重防护服下,徐梦薇每隔一小会儿就要帮患者输液、抽痰、翻身,每一小时抽血一次做血气分析,时刻紧盯生命体征监测仪器上数值……一刻都不能放松。

  七月拿着手机向妈妈撒娇的时候,儿子习习在旁小声说了句:“我的妈妈是超人,是超人!”徐梦薇每班上6小时,“穿上防护服就不吃不喝,基本都穿着尿不湿。现在物资紧缺,不能浪费。”而走出ICU的那一刻,她瞬间感觉被疲惫包围。但是,远不到休息的时候。作为一线医护人员,避免感染、做好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武汉肺科医院的ICU,从更衣室到缓冲区、护士站、医生室、休息室,从病房缓冲间到病房内部,再到隔离区通道,各个环节、通道都有严格的流程。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护士长演示了医护人员脱防护服的过程,共有27个步骤、12次双手消毒,耗时半小时。徐梦薇表示,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这是必须的,“出来之后,我们洗澡必须半小时以上,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妈妈,我的心愿是你早点回家”

  逆向前行只为将来的健康团聚

  “到武汉的第七天,就有病人走了,另一个病人情况又不乐观。那天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难过。”徐梦薇叹息着说,亲历生死,才更深切地懂得生命的可贵。她在日记中写道:希望如期而至的不只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我们。

  视频连线的后半程,两个孩子开始玩闹,屏幕那头的徐梦薇只是一再叮嘱“小心”“别摔着”……丈夫朱昱悦趁着空档叮嘱老婆:“你在前线做好防护,照顾好自己。家里有我,尽管放心。一定要平安回来。”

  连线最后一刻,习习一把拿过手机,郑重地说:“妈妈,我的新年愿望是你早点回来。”徐梦薇感动不已,认真地答应儿子,一定早日回家。短暂的通话结束了,她准备再睡一会,晚上要上班,必需储存体力。

  小家的分离,是为了“大家”的团圆;今日的分离,是为了明日的聚首。徐梦薇和其他同一批驰援武汉的杭州医护人员有一个微信群,昨天,他们都许了一个元宵心愿:疫情早日结束,早日回家。


余杭晨报 记者 潘怡雯 周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