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别让“为你好”成为“做自己”的绊脚石

2020-02-04   林小路

之前有一部电视剧很火,名字叫《小欢喜》,其中陶虹演绎的宋倩式母爱引发了热议。由于和丈夫离异,她把所有的爱与希望都叠加到了女儿英子的身上。

生活上到英子一日三餐营养量的摄取做到精准把握,学习上要控制到英子每次考试分数曲线的细微变化,连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要不管女儿对于南大天文学的向往,执意要求填报清华。

这一系列的施压使得母女的关系异常紧张,而一旦英子有任何的反叛,母亲都会以女儿就是她的全部作为借口和包袱丢给女儿承受,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一样随意支配,直到把女儿压迫得喘不过气来。这在苏珊·福沃德来看,就是情感勒索的表现。

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也是我们所说的大V。

她有自己的私人诊所,在从事心理治疗45年间,帮助几千人治愈了影响他们一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她也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作品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她还活跃在荧屏上,经常作为嘉宾出席脱口秀,并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一档面向全美播音的节目。

情感勒索一词就是由苏珊·福沃德最先提出来的。她说:“情感勒索是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是我们亲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他们就会惩罚我们。”

《情感勒索》这本书自出版以来畅销20多年,是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公分成两大章节,它通过分析情感勒索的具体六种特征、四种形态、四大手法、受害者所拥有的特质等,来制定策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那些受害者摆脱情感勒索,建立平等健全的人际关系。


书中有大量家庭与职场的真实案例,大家甚至在读着读着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使得这些案例更有切身体会,完全可以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你及时止损,打破被勒索与一再屈服的恶性循环,最终走出人际关系中的迷雾,获得心灵上的能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情感勒索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说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情感勒索往往披上了各种美妙玄幻的外衣让我们分不清状况,它裹挟着各种糖衣炮弹,但那些承载着爱的甜蜜的负担一不小心可能就成为了超额的负载,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苏珊用一对年轻情侣的例子,让我们了解情感勒索的六个阶段。吉姆和海伦是一对年轻情侣,相爱一年了。逐渐的,彼此之间就有了情感勒索的种种表现了。


1、要求:吉姆提出:反正我们每天在一起的时间这么长,干脆住在一起吧。

2、抵抗:海伦发现自己内心不舒服,于是表示:我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我希望能拥有自己的空间。

3、施压:吉姆转移话题:我只是想做一些对我俩最好的决定,你应该多向我敞开一点心胸。

4、威胁:吉姆:如果你不能对我做出承诺,我们的关系可能应该结束。

5、屈服:海伦不想失去吉姆,于是做出让步,不再坚持。

6、重启:吉姆顺利搬入,双方和解,勒索模式就此形成。

如果你重新梳理一下故事的脉络就会发现,整个的勒索都是在一方打着爱的旗号施压,另一方妥协后形成的。而只有勒索方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双方的关系才会又回到相安无事的状态。受虐者的步步妥协才是助长了施虐者肆无忌惮的奠基。

情感勒索者们到底什么样?

我们每天都处在各种关系中,要演绎不同身份。那些情感勒索者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困扰我们,但我们是否可以在其出现的时候就能第一时间辨认出他们隐藏在关心层面下的真意图呢?

1、施暴者

这是情感勒索者中最容易辨别的一类,属于不顺从就原地爆炸或者埋头生闷气但已经在心里诅咒你无数遍的那类,你必须按照他们的旨意无条件服从,“不听我的话就滚”是他们的座右铭。

他们并不懂得如果你爱一个人,是帮助他成为自己的君主,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将他捆绑成自己的奴隶。

还记得明道的哥哥勒死了自己的妻儿,随后上吊自杀的新闻。我们在叹息的时候也终于了解了明道不为人知的辛苦一面。哥哥仗着自己的弟弟是演艺明星就肆无忌惮在外赌博,弟弟赚的钱都不够填补永无天日的黑洞,最终死前在外欠下230多万人民币的赌债。这世上有一种最可怕的理直气壮叫做“我是你家人,你不能不帮”。

他把一切你做的都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只要你不愿意帮忙他就会以最恶毒的话语或者行为来攻击你贬低你。

2、自虐者

“自虐者”们用伤害自己作为筹码来威胁身边的人妥协,让你产生愧疚感和责任心。歇斯底里、充满被害妄想的人格特质,是自虐者的基本特征。自虐型的人总有办法让对方觉得“我应该为所有的事负责”。

那些分手时以死相逼挽留一个人,就属于这种类型,对方以死相逼,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一种情感勒索。

3、悲情者

悲情者喜欢推卸责任,凡是不顺心的事情发生,那一定是别人的错,绝对不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悲情者的习惯性语调是:“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子了!”他们让你产生同情和负罪感,同时也把莫须有的重担推卸给你,让你主动担负起原本不属于你的责任。

4、引诱者

引诱者就像是圣经里诱惑夏娃的苹果,包裹着华丽的外表,是隐藏在糖衣炮弹后的阴谋。他们表现出设身处地为你着想的态度,让你觉得你正在被关心着,牵引着,你是安全的,如果你不按照对方说的做才是错误的,你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只要乖一点就好了,想要的都会来。

比如老板常用的伎俩:“我会给你升职加薪,只要你如何如何。”

如何拨开迷雾对情感勒索说不?

有些情感勒索者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和他们从小的生长环境也有关,很多人的父母就是这样养育他们长大,导致在潜意识中他们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任何的不妥。

但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情感勒索的形态和表现形式后,我们应该用一种成熟理智的态度和科学方法从勒索的圈套中跳脱,成为自己的主人,并且更好地营造与他人的关系。你不仅是在帮助自己也是在帮助他人。

在《情感勒索》一书中, 提出一个方法叫做SOS,这可不是急救信号,而是代表了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和制定策略(strategize)。

1、 停下来

冲动是魔鬼,当你觉察出事情不如你所想的那样,而你面对的可能是情感勒索者提出的无理要求使得自己无法承受压力事,先和对方按下暂停键。“我需要想一想”,这句万精油句型既能为你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也能让勒索者感到你有在重视他的需求。

如果情感勒索者进一步逼迫你不给你喘息的时机,那就借口离开,比如上洗手间,喝水等,为自己争取更多可以理性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2、 冷静观察

在这个时间,你需要了解自己对问题的真实想法,去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必要时记录下自己感受,并进行自我观察。那些词语会让你自己的情绪也变得激动起来,或者是让你感到内心非常不适。

你需要从信念开始改变,然后问自己为什么。在搞清楚最根本的信念是贬低自我还是激发自我的区别后,你才可以有的放矢建构新的自我。

3、 制定策略

如果情感勒索者在你面前失态指责吼叫,你要做的不是和他们比谁的嗓门大,而是要冷静下来循循善诱,站在对方的角度让对方感受到你在听并认真考虑他的诉求,但那并不代表你已经妥协,就好像小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家长一般会安慰他们,但并不代表就一定承诺给予他们所期待的玩具。


《情感勒索》中有一个例子让职场人士深有体会,那就是当你的上司是一个情感勒索者,你该如何处理?

在出版社工作的金倍感压力,因为她的上司用消极的让她倍感压力的方式“激励”她,并始终把她和一位准备退休的传奇编辑进行比较。

如果她做得好,上司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但如果她稍有闪失,她上司就会认为她没有恪尽职责。久而久之,她像一台永动机一样工作但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

金自己得不到任何的自我认同感,也没有从工作中获得任何的成就感,她每天惴惴不安,因为她担心一旦没有按照上司要求一刻不停工作就会被辞退,而她又非常需要这份工作。


在漫长的职场生涯中,金的例子不会只是个例,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遇到工作不顺心又暂时没有勇气辞职的情况该怎么办?

《情感勒索》给我们提供了四大策略性指导员原则:

1、任何工作都不可以危及到身体健康,这是大原则;

2、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只要工作中可以让你学到东西,就把这段时间当成学习期;如果什么都学不到,那就纯粹当成是为改变储存物资,但千万不能把工作当成在服刑;

3、订立一个时间表和计划。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那么你准备什么时候改变呢?为了改变你需要做什么,是要去进修吗?如果要进修,应该学哪些课程?

4、采取一些行动以改善现状。尝试坚定立场和老板试水委婉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金后来鼓起勇气找上司沟通,表达了自己热爱这份工作同时也珍惜自己的身体,不希望老是和别人进行比较,最终得到了上司的理解。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在遇到形形色色人群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主动权,不被他人的诉求而乱了阵脚。

亲密关系的建立与巩固,不仅需要有爱,更需要有理解、包容、沟通、同理心等,《情感勒索》一书能给你一些启发,让你不仅能更好打造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能更好地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