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
栏目|研究生教育
根据邱均平和科教评价网公布的最新数据——2019-2020年研究生教育质量高校排行榜,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附录有100所高校名单)
排名前五的高校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
名列前十的高校有这五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这样的排名其实与高校实力“清北复交”的排名没有太大的差距。
名单一
本次研究生教育质量排名依据如下:
分4个一级指标,即办学资源、教研产出、质量与影响、学术声誉;17个二级指标,即科研基地、一流大学、学位点、杰出人才、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学生获奖、论文质量、科研获奖,国家一流学科、ESI全球前1%学科和上年度优秀学科等内容。
应该说,这种评价机制有一定的权威性。
名单二
冷丝并不想过多地集中于讨论所谓的排名,而是想借此说说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几个问题。
其一,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是国际惯用办法,我国也需要延续扩招政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很多国家将创新作为其发展的基本战略,并制定了各类政策以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名单三
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理论,政府、企业、高等教育系统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最为重要的三个角色,尤其是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发生的核心场所,是国家创新体系可持续运作的重要支柱。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环节主要发生在研究生教育阶段。
因为理由很简单: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知识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因为意识到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创新之间的重要关系,很多国家在制定创新政策以增强本国创新能力时,往往将研究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其二,我国很多高校研究生教务人员专业不对口,职业认同度不高。
随着高校行政人员结构的调整,现在研究生教务人员大部分具有研究生学历,但专业来源五花八门,有很大一部分人员为理工科背景,并不掌握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而在研究生教务这一工作岗位上,工作内容繁重,考核机制却不健全,研究生教务人员的晋升渠道不畅通,对这一职业的认同度不高、工作自主性不强、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研究生教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冷丝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
其三,我国高校研究生教务人员日常工作繁重,难以提升和改进工作。
研究生教务人员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承担着多重任务,包括研究生招考、学籍管理、课程安排、成绩审核、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各类教学活动的申报等各项工作,工作量大且烦琐。
在研究生类型多样化、研究生教务工作复杂化的新形势下,研究生教务工作对教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唯有不断思考、不断提升、不断创新,方能应对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虽然研究生教务人员在整个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高校对其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他们日常陷于琐碎杂乱的工作中,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思考,也就难以提升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其四,研究生自身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研究水平。
作为学术研究的主体,研究生的自律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是其进行科研的基础和关键。
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学术热情是影响学术氛围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目前多数学生考研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学历,以便就业时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未来也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因而研究生大多缺乏致力于学术研究的精神,难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另一方面,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研究生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浮躁心理,学术热情也因此大大降低。
总之吧,冷丝认为,考上研究生,这只是一个开端,你如何成为优秀人才,还需要靠你自己,其次才是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培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