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因396万变老赖:深挖“有钱也不安全”的根本原因

2019-11-11   维小维生素

国民老公跌落神坛?


最近一则关于国民老公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连王思聪也被限制高消费,正式宣告成为“老赖”一员。

怎么回事呢? 原来,王校长旗下的熊猫直播曾经从斗鱼挖过一个主播,ID叫做皮小秀。本来挖角嘛,可以,给钱就行了。

熊猫直播本来是应该支付369万的索偿费用的,结果没给。最后由法院强制划走了皮小秀账户上的钱。

这下主播不乐意了,二话不说把王校长告上法庭,于是出现了这个“限高”的事件。 区区300多万真的不算什么,此前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


11月4日,王思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151437840.0。

看晕了吧,足足有1.5亿!

先来科普一下,什么是被执行人?

那就是,法院上诉做判决之后,被告人没有依法在期限内履行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赔偿,就叫做被执行人。 简称:老赖。

老公被限高,还成了老赖,各种欠债不还钱。 看来网红们的悲伤来得有点突然。

你可能会觉得一个顶级富二代,怎么会没钱赔呢,不是背靠万达这座大山吗? 不不不,也许你这就不懂了。


这次1.5亿标的案件,状告的是王思聪当实际控制人的普思资本,并不是王思聪本人或者万达。


所以,家里再有钱,都有个“有限责任”的问题。 那王思聪的普思资本又怎么回事儿呢?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王公子的投资战绩。 在他完成学业回国之后,老爸曾经给他5亿零花钱做“练手”。

但其实哪止这5亿,根据普思资本首席运营官何志坚的说法:


“5亿只是个最初的概念,每年还会有2亿打进来,而且从来不会抽走”。 可见老爸对儿子可是疼爱有加,也信任有加。

果然没有让老父亲失望,小王同学很快就用5亿赚了60亿。

好景不长,王思聪原本投的那些很红火的项目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

  • 比如说前面说的还不起369万的熊猫直播,倒闭了;
  • 还有砸大钱投资电竞俱乐部,不到三个月,又倒闭了。

所以说,这次被执行人的身份被供出来,有可能是王思聪或其旗下投资的企业有欠账,被利益相关方给告了之后,被法院判决赔钱。 投资不好弄啊!

虽说王校长他家不缺钱,但毕竟名声为大,每投资一笔钱都为家族做了一次PR。 但现在好歹曝光了投资失败的事实,还被人看着笑话。丢脸啊!

看来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小王一身是胆,但并没有学会老爸老王核心的经营智慧。 说到底,投资这件事情还是非常讲究专业度。 眼光、战略、赛道、察人,统统都是学问。不是说是个有钱人就能参透。

职业的专业度到底有多重要?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江一燕会很有体会。 最近一则热搜声称,江小姐拿了最具权威的美国建筑师大奖。 消息一传出,我是大吃一惊!


江一燕不是演员、作家、摄影师三栖吗?咋又成了建筑师了!

随后,有人扒出原来该奖项并不是什么厉害的奖项,一年能颁发200多个,而且她参与度水分很大。 江一燕一下子就人设崩塌。

大家不太买账,原因在于看不惯她对专业的践踏,一眼看穿:这不过是公关团队利用表面的光环,给女明星提高在娱乐圈的辨识度。

但是,一众真正的建筑师不爽了,好歹建筑连本带硕可是要读七八年的!

不怼她,难抚民愤啊!

江一燕最大的错,在于把职场专业,践踏成炒作素材。

她不知道,像建筑师这样的专业能力,哪是一次颁奖、一日风光可以彰显的呢?


专业这件事,需要的是时光的沉淀。

真正地,拿一点一滴的岁月,拼凑每个边角的残缺。

就像最近被热评的美剧《致命女人》,让雷厉风行的刘玉玲,再次成为大家的焦点。 够飒,够辣,也够女人。

她,就是那个凭借Fuck you money言论被各媒体传遍的女人,大家都羡慕她的自信和底气。

但你不知道的是,所有光芒背后,是你看不到的负重前行。

刘玉玲从小就是一个新移民,做过很多底层的工作。 洗衣房、舞蹈教练、端盘子,直到高中时在偶然的机会下被星探挖掘成为演员。

在尚未成名的日子里,她试过所有角色,高的低的,脱过,跑过龙套,受尽人情冷暖。 但她始终表现出应有的姿态和专业。

在成名作《霹雳娇娃》里面,票房成绩极好,但刘玉玲的片酬只有剧中另外两名演员片酬的十分之一。
她却丝毫不泄气,继续争取参加续集的演出机会。

被别人评价“长相毫无吸引力”,她依然冷眼挑战所谓的不可能角色,一次又一次突破观众的想象力。
哪怕只有三分钟的镜头,也要演绎出最闪亮的一刻。

她的坚持,最终成为战胜主流社会偏见的一把利器。 她在星光大道发言,说到自己的专业度是这么说的:

自己从来未想过成为先锋的人物,只不过就是不断努力,不知不觉把自己推到专业的位置。

我觉得,这绝对是她的谦辞。 舍得用时间去积累过硬专业的人,本身就有资格就能活成让人羡慕的样子。

这让我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社会鼓吹的“读书无用论”。

当时确实,眼看身边很多学历很低的老板突然变富豪。 很多人因此而偏信了“成功只靠运气的青睐”这回事。

然而,真正珍惜长久成功的人,都是不停去修补自己专业上的缺陷,持续学习。

比如玻璃大王曹德旺,虽然只有小学学历,但你不知道的是,他熟读《四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智慧。

再比如说,日航董事长稻盛和夫。 他写的《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里面就在讨论他治理企业的经营哲学,一步步地逼近对人本性的反思,进而推论出类似儒家意味的利他主义精神。

比起稍纵即逝的孙宇晨,王佳文等“网红CEO”,他们看似更加保守,但是跑的却是真正的财富马拉松。

其实,何止曹德旺、稻盛和夫,大部分真正持续成功的能称之为“企业家”的人都在乎专业度的提升。

我查了一下:
1999年到2009年中国各大富豪榜上榜的企业家中,大约有13.4%获得过国内外著名高校的MBA和EMBA等研究生学历。

毫不夸张的说,没个MBA学位都不好意思上榜当富豪! 很明显,努力有很多种,靠天赋、死用功、拼技巧,都可以。 而对自我负责的人,始终都向上生长。

写在最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在哈佛读书的时候就惊讶地发现: “每个读完哈佛MBA出来的人相当于鸟枪换大炮,工资比教授还多!”

那些在哈佛“镀金”后的人是凭什么拿到高薪的呢? 很简单,企业在面对候选人的时候,学历就是最简单的筛选标准。


学历不代表你的操作多熟练,本领有多强悍,但至少代表着——你专业。 谁会一页页看每一份简历呢?好的专业能力就是辨识度。

所以在1971年,迈克尔基于这个观察得出的结论,形成一个“信用理论”。


这个理论说大白话,就是:

凭什么让别人通过你平凡的外表,发现你丰满的内心。



没事还是要多读书。


我相信,这应该是王思聪在限高之后被警醒的一条,最简单而深刻的成人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