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
太极既不是抡抡胳膊那么简单,也不是玄妙到难以企及的功法,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太极人生的乐趣。
来啊,一起打太极啊!
上官小红:公园里的大爷才练太极
欧阳小壮:太极慢悠悠的,还不如打拳
独孤小强:我大学时学过,我给你打一套
母亲大人:咱院儿刘大爷就是练太极把膝盖练坏了
那个,你们对太极,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太极并非老年人专属
想当年,大部分70、80后,都在电视上追过《太极宗师》。每天都在捉急,杨昱干到底什么时候能发现陈少琪是女扮男装?
不对,是每天都激情澎湃,等着杨昱干排除万难,终成一代太极宗师。
(那时候的吴京还是会回眸一笑的小鲜肉)
当年被太极帅得热血沸腾的我们,在如今传统文化正蓬勃发展的大好时光,反而对太极拳有了很多偏见。
首先,你可不要以为在公园里练太极的大爷平平无奇。那是卧虎藏龙的公园太极圈。
而且,练太极可不分年龄性别。
有帅气的小哥哥:
(太极拳世界冠军)
超有范儿的小妹妹:
(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太极拳第一名)
优雅的美女姐姐:
(在日本教太极的中国人)
仙风道骨的修行人:
(武当三丰派的道人)
是不是又帅又仙,好想和他们一起练太极?
但你以为太极看起来温柔缓和,就只当它是养生操了吗?
太极是武术中的内家拳
太极拳的产生,是古代修道人为了防身用的拳法,它是源于阴阳五行之道的技击。
同样是武术,也分内家外家。顾名思义,外家更注重筋骨的修炼,内家更注重内气修炼。太极这样的内家功,就是以柔制刚,借力打力。
当然,内家和外家并不是分得那么绝对,就像武当太极,也要练习腿脚功夫。
很多成年人学武,是因为心里一直放不下一个武侠梦。对于梦想来说,什么时候开始追求,都不晚。但对于身体来说,年纪大一些,过于激烈的动作很容易伤到筋骨,尤其是有一些伤害,除非有专业的正骨医生查看,否则短期内自己是觉察不到的。
可以说,太极拳是最适合成年人圆武侠梦的武术了。
就光是练好太极步,有了稳定的下盘,即便不去和人家打架,平时拿手机拍个小视频都比别人的清晰。而且,一个人下肢力量越强,免疫力也越好。
你真的“学会”太极了么?
所以,太极既然是武术,是技击,它其实学起来就没那么容易。
你真以为练太极就是两个人站在那儿互相扒拉吗?
学会了“切西瓜、分西瓜”的动作,并不是学了太极拳。很多人学的太极拳,不是拳法,只是一套肢体运动而已。
那到底要如何学真正的太极呢?可以先从猫步和云手开始。
云手和猫步是太极的精髓。你可以不练任何太极的招式,但云手和猫步是一定要练的。而光是练这两个招式,基本上,你也可以获得所有练习太极的好处。
练习云手,要练习单手云手、双手云手、上步云手、猕猴拜寿。
练习猫步,要练习深蹲、正猫步、倒猫步、正踢腿猫步、侧踢腿猫步。
1.如果只能用一个动作表现太极,那一定是云手。
(节选自杨硕诚老师太极筑基线上课)
我们先来说单手云手。
云手是下肢或上肢的移动过程中,要整体协调的一个动作,所以一般人掌握有些困难。
因此我们把其中的个别环节先单独拆练出来,等掌握熟练之后,再组装到一起练习。
云手是一个既防守又攻击的动作,抬起右手,下捞,捞起来到脸前面再拨开。
下捞的位置,是感觉有一个人踢你的小腹或裆,然后你用手将他的脚拨开。
上拨的动作,是感觉有一个人用拳头打你,你用手拨开他的拳头。
拨开的时候,手不要高过额头,也不要低过鼻子。当你拨开的时候,看到正中的位置的时候,手掌要微微外翻,就好像拨开、架开别人的手,有一个拨云见日的动作。
2.正猫步是猫步中除了深蹲以外,最基础的动作。
(节选自杨硕诚老师太极筑基线上课)
立身中正站好,往前移动,微微屈膝,迈出前脚,前脚跟先着地,这时候重心本来在后方,慢慢地把重心推移到前脚去。
重心落到前脚之后,后脚往前收回,侧身转大约45度角,迈出后脚,变为前脚,这时候重心由后脚往前推移。
移动的过程中,有一个虚实、阴阳的转换。开始时,后脚为实,前脚为虚,重心从后脚推到前脚之后,变成前脚为实,后脚为虚。
正确练太极不会伤膝盖
敲重点:为什么有人练太极会伤膝盖?就是猫步的重心位置不对。
(错误示范——节选自杨硕诚老师太极筑基线上课)
伤膝盖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把身体的重量全部承重在我们的膝盖上,这是因为我们的重心没有掌握好。如果你的身体前压,重心落在前脚掌,膝盖超过脚尖,这样身体的重量就都压在膝盖上,慢慢的,膝盖就容易磨损。
练太极,一定要注意身体的重心位置。
所以,太极既不是抡抡胳膊那么简单,也不是玄妙到难以企及的功法,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太极人生的乐趣。
以上这些问题,算是目前大家对太极的四大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