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某些动作,未必是身体不够柔软

2019-06-20   瑜伽徒

处在一个着自拍成瘾的时代,对于个人特质的崇尚进入了一个不自然、甚至带点扭曲的维度。因此,当你延展肢体,进入足以吸引众人眼光的舞王式,却发现脚趾碰不到头顶时,你的组织与骨头为你揭露事实:你的身体其实做不到!

你的身形不会因为“做不到”而变得不佳,你也不会因为“做不到”而变得不练瑜伽。事实上,这让你更显人性。“做不到”点醒了我们,每个人皆是不同的。‘你是独一无二的,而这样的独特性造就了看似“每个人”都做得到,而你却做不到的差异。在瑜伽中,没有一个动作每个人都做得到,也没有人能完成所有动作。在瑜伽练习的脉络中,没有一体适用的动作。

你的身体独一无二──认识它!

个体间的差异与独特性,所呈现的复杂度有时并非所有社会都能包容的。在一堂有着五位学生的瑜伽课中,老师不难针对每位学生的需求提供协助,但随着学生的数目增加,挑战也随之加剧。如果未加留意,一视同仁的教学将伴随潜在的风险。瑜伽课堂上暗藏着危机。或许你会发现,自己渴望着一副能随心所欲的身体,并担心如果自己无法呈现“真正的动作”,便显得与大家格格不入,怕被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

引用我看过的一篇文章里的话:“与众不同并不等同于缺陷”,拥抱自己的独特性,而非对自己的古怪严厉以待。“你为何会因为自己无法完成某件事,而觉得自己是失败的呢?有些事是你目前能做的,有些事你在未来将能做到,还有些事,你一辈子都做不到。”

如果你有充分的好奇心,你会慢慢成为认识自己身体独特运作机制的最佳人选。绝大多数的老师实际上并不了解你的身体,且即便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像你的认识那般深入。

少数过度热心的老师甚至会对你的身体做出可能带来伤害的错误假设。因此,你得为自己的练习负起责任,不论是在家中,或是在课堂中。这也意味着,你得投注时间观察你的强项、弱点、局限、以及所能掌握的技能。

身体为何受限?

确认身体的受限来自何处,系统地记录下来你在不同瑜伽动作中的感受。并提出疑问:“是什么阻止你完成动作?”换句话说,是什么因素限制了你的活动度?

限制你的因素分两种。一种是张力,来自于组织(肌肉、韧带、筋膜)被牵拉所产生的阻力;而另一种是压力,由组织相互接触所产生,包含:骨头碰骨头(硬的挤压感)、肉碰到肉(软的挤压感)、骨头碰到肉(介于中间的挤压感)。

因此你可以透过观察瑜伽练习时所出现的张力或压力,探索属于你身体独一无二的身体特质与限制。这会让你学习与自己的身体相处,而不是在一个被指定的姿势下与它对抗。为了协助探索的过程。以下内容摘录自《YourBody,YourYoga》,这本书中探讨了三个瑜伽练习者常“卡住”的姿势,并探索其中原由。

后弯

动作的最大幅度发生在骨头碰到骨头,或挤压到骨头之间的组织时。让我们以上图的两组腰椎为例。显然地,左侧(暂称她为僵硬的身体)的脊椎伸展(也就是后弯)幅度无法像右侧(暂称她为柔软的身体)那么多,除此之外的条件皆同。由于腰椎的结构不同,当他们在瑜伽练习中加深动作时,柔软的身体能够不断地继续加深后弯,而僵硬的身体则会很快地来到挤压的位置。

深蹲

来说说亚洲蹲,什么原因让欧洲人无法进入深蹲呢?最大的踝关节背屈角度发生在图(B)的阶段,此时膝盖往前方移动幅度来到最大,同时脚跟仍留在地上。对许多欧洲人来说,由于踝关节的背屈能力受限,他们的脚跟会在此时离开地板,呈现图(C)的样貌。在图(D)的位置中对于踝关节背屈幅度要求较小,但对髋关节屈曲的要求来到最大。因此蹲不下去,未必都是脚踝的问题。

三角式

有两种方式能做到髋关节外展(让脚远离身体中线):你可以移动股骨,或着移动骨盆。在图(a)中的练习者有很大的髋外展空间,能让她的手碰到地面时依然保持脊椎呈一直线。在图(b)中我们则看到了当髋外展幅度不足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脊椎侧屈。图(c)呈现的是另一种髋外展幅度不足时的策略:透过髋关节屈曲,允许骨盆绕过股骨上的挤压点。图(d)则提供了另一种髋外展幅度不足时的选项:接纳自己的不足,允许自己将手放在腿或瑜伽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