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小牛电动车2019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专业运动自行车品牌 NIU AERO。由于小牛是一个电动车品牌,听到小牛要出自行车时,小编和大家一样,以为会是e-bike电助力车型。但实际上却推出了7款传统的公路和山地车型,售价区间从2499元到61999元。
小牛电动创始人、研发副总裁胡依林:小牛电动的使命是“改变出行,让生活更美好”,NIU AERO则是“想让生活更美好,光有电动车还不够”。因为从整个大数据看,小牛用户从周一到周五出行特别频繁,到周末都宅在家。那幺小牛推出自行车产品就意在鼓励牛粉们周末多出门运动……
由于小编是个传统的手动档汽车+自行车爱好者,一直不喜欢驾驶任何电动交通工具,外加小牛的招牌车型ROAD-09外观过于“重口味”,所以一开始并不太关注小牛的自行车。但自从试骑了一下之前评测的那辆MTBX-03“专业山马”之后,小编发现小牛的车无论定位还是骑行感受还是挺有意思的,所以今天就来为大家评测一下这辆比较正经的入门级碳纤维碟刹公路车Road-03。
ROAD-03使用NIU AERO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在MTBX-03上略显怪异的的气动优化后叉用在公路车上倒是非常合适的。较长的立管使得上管趋向于水平,具有水平架的美感。
涂装方面,小牛只在入门金属车架产品线上提供“非黑即白”的涂装,碳纤维产品线均使用“高端黑”搭配简单的红色线条及Logo。
前叉圆润的线条似乎与车架硬朗的线条有些不搭。既然是只“气动牛”,气动设计自然是少不了的。较薄的叉脚使用宽间距设定,较低前部以及内侧扰流,与Dogma F8的设计比较相似。前叉的叉肩也非常薄,是碟刹公路车该有的样子。
头管使用1 1/8-1 1/4英寸(官网上的下1 1/2英寸为标注出错)的小锥形规格来平衡刚性和舒适性,可以看得出ROAD-03的性能设定是趋向均衡的。
虽然没有整合式叉肩,但头管下方还是有一个气动车架上常见的阶梯状导流设计。整合叉肩设计往往更适合纯气动车架,相应的整合叉肩由于存在更多无用的包裹和折角,故重量表现上往往会差一些,小牛在综合车架上的基本定位从这点上看还是比较明确的。
毕竟是“小牛”,Logo当然不能太大啦~
下管使用加了两个装饰面的窄Kamm Tail管型来降低风阻,避免了同质化嫌疑,手动滑稽,可能主要还是为了让车架看起来更清秀。据说车架设计完全符合UCI标准,目前正在认证过程中,也许小牛未来会赞助职业车队?
下管上使用了目前常见的三水壶架螺丝孔设定,在短距离比赛中使用单水壶设定时,可以将水壶装得更低,来降低扰流。靠近五通的下管处标明了车架使用T700和T800碳纤维制成,这点还算诚恳,毕竟这个级别给你标T1000的那些,可能也就贴了几片而已。
车架使用半内走线设计,管线在头管后方进入车架。小巧的过线止栓设计比较精致,不过就无法整合Di2的RS-910接线器了,只能使用弯把把堵控制器,这点也和车架下管截面比较纤细有关,控制器以及接线需要的深度还是比较大的。图中可以看出,线管和油管上均套上了热缩管,防止摩擦车架,这些小细节还是比较走心的。
上管使用了硬朗的方形截面
立管和座管则是现今常见的Kamm Tail标准截面,可以很好地平衡舒适性和气动效果。整合式座管夹的体积非常小,使得整个三通部位非常简洁,毫无座管夹痕迹,并且附带防尘套防止进沙,好评一个。设计师表示,优化和缩小三通位置的倒三角区域,还可以带来一定的舒适性加成。
小幅度降低了后上叉的连接点,但整体视觉效果还是更像传统公路车,再次避免了同质化嫌疑。
小牛全系车型均为这种某些气动车架上使用的机翼型后上叉连接点,但造型更宽更加激进,加上超大的后叉间隙能有效降低后轮区域的扰流并引导立管乱流流动更流畅。CFD模拟中,在40km/h时,相比传统圆管车架后叉可以节省4w。这也带来了很好的轮胎间隙,最大可兼容实测30mm的外胎,建议尺寸为28mm。(这个后叉设计表示本身是为了碟刹圈刹通用车架前三角模具而预留的高位宽位空间,配合其他设计为后夹器做气流处理,但由于市场呼声问题,并没有推出比碟刹版等级更高的圈刹版本)
砂煲大的拳头,哦不,尺寸Logo印在立管上,并且附带最关键的Reach和Stack信息。话说,机翼状的后上叉连接点还是这个角度最好看。
后上叉使用宽扁的管型来降低风阻
方形截面的后下叉带有少许“蛙腿设计”,左侧后下叉下方预留有一体式传感器的安装孔,而且孔位孔距居然兼容古老的外置电子变速电池。
五通部位较为粗壮,优化踩踏刚性。小牛的公路车全部使用T47规格的五通,较窄的下管到五通处并没有突然加宽,而是使用了68mm的EB制式T47中轴。
为了最大化五通部位的踩踏刚性,R0AD-03的T47五通还有一些小细节设计。五通螺纹处使用了内凹的台阶式设计,安装宽度为68mm,实际宽度为73mm。T47金属套筒配合内凹设计的加持,五通做到了182NM的标准测试型变量水平,对于这个级别的车架来说属中上等。
在车架几何方面,小牛的公司策略很简单,初期不犯错的ROAD-03借(zhao)鉴(ban)了TARMAC SL6的车架几何,那么整车的操控特性也是和SL6一致的,非常灵敏。最大的区别在于03的立管长上不少,减少了座管的外露长度。表中已经标明了STR值,可见小尺寸还是比较激进的,但尺码越大就越休闲,XL码甚至达到了耐力车的STR。
直接借鉴SL6的几何是一种稳妥的做法,但也使Road-03缺少了一些个性。小编向小牛索要了所有车架的几何尺寸,发现只有RD09用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发现那部怪兽居然是一套完整的公路车几何,比较期待过段时间的评测表现。
变速套件部分,ROAD-03使用可靠的Shimano 105 R7020入门油压碟刹套件搭配一款小牛自己开模制造的BB386牙盘。
小牛的这款牙盘使用背部带X型加强筋的曲柄搭配52/36T一体盘片,均由7050铝合金锻造成型(盘片采用7075锻造后再CNC),除了更高级的空心金属曲柄外,材料工艺规格已经比较高。非驱动侧曲柄配备预压环抽紧牙盘。盘爪使用了SRAM的3钉接口规格,可以兼容老款的Quarq功率盘爪。
虽然不是中空曲柄,但30MM铝合金轴心加上一体盘片的运用,使得这款小牛自家牙盘拥有更好的刚性重量比,性能指标并不会输于105牙盘,而且还能降低成本,小牛的供应链真牛“哔”x1。
作为一辆正经的碟刹公路车,平装夹器以及12mm桶轴自然是少不了的。ROAD-03使用前后160mm的彦豪碟片搭配105平装夹器,并且后160mm的桥码也不是原装的,让人觉得比较抠门。但没办法,毕竟ROAD-03定价不高,品牌方只能“抠”这些小地方来降低成本。
小编表示,既然要降低成本了,那为啥不干脆使用后140mm碟片,对刹车性能影响不大,还能省个桥码的成本和重量。
但桶轴却没节省成本,使用可拆式手柄,内藏6mm内六角,配备一个手柄就可以完成前后轮的拆装,并且使用较大幅度变径的轴心来降低重量,比较良心。
轮组为一对小牛自家Logo的低框铝合金轮组,配备六钉直拉花鼓以及超轻铝合金轮圈。前后均为24根辐条,使用2X编法。花鼓的棘轮非常密,达到30响,对踩踏的响应还是非常及时的。除了六钉规格略显蛋疼,总的来说还是对规格不低、重量不高的铝轮,小牛的供应链真牛“哔”X2。
不过通过更换其他品牌的轮组验证,原装轮组的前轮似乎不居中……眼尖的读者可能在上面前叉的正面图中已经看出来了。
搭配轮组的是一款小牛定制的正新OE轮胎,非市售版本。看似低端钢丝胎的外表下,隐藏着超轻防刺层和170tpi的胎帘……
把组则来自ZOOM,定制了小牛的Logo,小牛的供应链真牛“哔”x3。双抽铝合金弯把的人体工学造型做得不错,上把位握持比较舒适,Reach 77mm、Drop 128mm的数据也比较友好,但也“遗传”了Zoom碳纤维弯把那个摇车时上把打手腕的毛病……
座管使用了匹配车架立管造型的15mm后飘碳纤维D型座管,增加舒适性。虽然零件搭配上除透露着节省成本的痕迹,但坐垫却下血本配备了一只空心钢弓的Fizik Antares。这可是在Power这类宽坐垫流行之前,能适应大部分人的一款坐垫。据说是因为小牛联合创始人里有几位喜欢骑车的,一直就喜欢FIZIK,所以钦定了这款坐垫……
需要注意的是,车架立管内部设计了一个限位台阶,加上座管长达400mm,这意味着大部分人都需要切割座管才可以调到合适的坐垫高度。并且立管长度较大,座管的外露长度会短一些,影响视觉效果。
在写骑行感受前,先吐槽一下组车厂的装配工艺。虽然这台试装车线管上配有热缩管、座管预涂止滑剂这些小细节做得不错,但是还是存在变速线管过长、变速几乎等于没预调等问题。更要命的是牙盘螺丝没上紧,在骑行过程中牙盘松过一次;以及中轴没扭紧,导致严重的踩踏异响等大毛病(T47中轴使用FSA BSA30规格的中轴扳手,工具还不好找)。所以小编还是建议在车店购买,或者官网订购后去车店重组一次,再或者选择即将推出的车架+轮组+车把套装自行DIY。
骑行感受
整车的重量在这个价位中并不算重,仅8.34kg。上车的第一感受就是,这对低框铝轮在起步和爬坡时比较轻脚,这种轻快感主观上会给人一种比较好骑的感觉。但也仅限于低速时,由于转动惯量较低,在30km/h以上速度巡航时,需要保持踩踏输出才可维持速度,不能偷懒,这也是所有低框轮组的特性,大家懂的。但不得不说,这种轻快的骑行感受对入门级车友还是比较友好的。
看到这激进的后三角造型,小编已经做好了“以卵击石”的心理准备。但意料之外的是,整车的滤震非常不错,座管的形变量也比较大,对各种程度的震动处理都非常到位。虽然有着气动车的外形,却给人一种耐力车的骑行质感。在与车架设计者沟通中他也表示,ROAD-03在标定过程中特意增加了舒适性,以适应更多类型的客户。
操控性方面,由于借鉴了SL6的几何,ROAD-03与小编骑行多时的Tarmac SL6 Expert的操控感一模一样。无论是过弯的车头指向还是摇车的车身摆动,均非常灵敏。虽然灵敏的操控主观上会给人操控好的感觉,但在高速下坡时遭遇侧风或颠簸时稳定性稍微有所欠缺,需要车手本人的操控技术和淡定的心态弥补。
最后聊聊车架刚性,T47中轴搭配自家开模制造的一体盘片30mm铝合金牙盘能提供比同级车辆好一些的踩踏刚性。但受制于车架碳布级别和成型工艺等级,习惯了顶级车架的本小编觉得ROAD-03车架在大功率输出和摇车时的回馈还是不够充分,动力传递效果也比较一般,大力踩踏时车架有些滞后感。毕竟已经提供了十分优秀的舒适性,咱也不能对它提出更多要求了。不过在碟刹部位的碳纤维层叠经过优化,搭配前后160mm碟片,制动力十分充足,甚至有些过剩。
美骑点评
优点:路感舒适,车架造型独特,T47规格五通远离异响,看似不咋地的零配件实际规格不低
不足:装配工艺极差,评测试装车前轮不居中,弯把打手腕,大功率踩踏下动力传递效果一般。
虽然这辆Road-03仅是作为一款01和09之间的“补位车型”,但舒适的骑行感受对于入门级或喜爱长距离骑行的用户还是非常友好的。但由于试产车装备工艺有问题,基本上到手就要重组一次(小牛量产版车型据说已经基本改掉这些问题),所以小编个人更推荐选择更个性化的Road-03车架组+方远C5+方远一体把套装,自行购买套件和坐垫DIY,这样配置的选择更加自由,也可以不受限制于105的等级,更好发挥这台车的特性,并且更好控制组装质量。恰巧小编这有对方远C5碟刹轮组,之后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更换了轮组后的骑行感受。
NIU AERO的产品在设计和零件的搭配上比较用心,但是作为新晋自行车品牌,还是有比较漫长的品牌之路要走,需要不断去提升产品的体验和客户的互动,提升客户对于新品牌的信任感。
另外就是经过一众国内互联网品牌造车事件后,自行车店也很难信任国内新晋品牌,单靠小牛千家电动车店的客户流量硬转化去销售MT01之类的入门车款尚可,但专业类型的车目前还需要时间和专业人员,毕竟这自行车卖得比电驴子贵不少,在一般人眼中纯属玩具。所以目前小牛目前准备走传统车店的推广路线,毕竟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老牌自行车店才能给予客户更好的服务。据说目前已经谈下了几家车店作为NIU AERO的专营门店,为周边车店和线下售后以及其他活动提供平台。
对了对了,晚些时候,我们会为大家更新NIU AERO跑量车型Road-01铝合金公路车,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