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这两句金玉之言,若能彻悟,将来会有大福报

2019-07-24   欢喜行善

曾有人说:“这世间的很多人,每天都是在负重前行,过着浑噩、没有意义的生活。”若是仔细想来,的确有几分真实,不知有多少人心系于财色名食睡,就算是在睡梦中,仍有人不肯释怀,惦念着钱财,深陷于名利。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每日都有所追求,应是充实而有意义的,此话是不假,若能在正途中求福求禄,并实现自身价值,是非常值得许可的。但很多人往往是不肯付出,还私欲很重,不肯放下。

人生中的诸多烦恼无非就是妄想执着所造就的,而好多人非但不自知,还要誓死抓住不放手,这样即便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只是虚度光阴罢了。正如明朝憨山大师《醒世咏》所言:“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人生的安乐自在,无非就是“多积善、肯放下、常付出。”

人们常言:“万事有因果,世事有轮回。”在生活中,无论是显贵之士,亦或贫瘠之人,都是难逃因果的循环。所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想要求得富足安康,必须要走正确道途才行。而由明朝进士袁了凡先生所著写的《了凡四训》,无疑是我们长养福德、改造命运的处世指南。

《了凡四训》又名《命由我立》,是袁了凡先生博古通今,结合自己毕生道德修养,写给子孙的戒子家训。其中所阐述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思想,让世人深得鼓舞。有很多命途坎坷、前途不济之人,苦苦找不到出路,看了此书总会有柳暗花明的顿悟,从而坚定信念,实现圆满人生。如下是我自《了凡四训》中,摘录的两句金玉之言,并做简要的解析,若能彻悟,将来会有大福报!

一、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释义:观察一个人,只要看他言行都是善的,就可预知他的福运就要来临。相反的,若是一个人的言行都是不善的,那么他的灾祸就要来了。

世人总言:“命里一尺,难求一丈”,意为命里所注定的一些事情,就算是再努力争取,也是徒劳枉然的。但命运真的是无从改起、已有定局吗?实则非也。

《了凡四训》中讲到:“命由我立,福自己求”,人的一切祸福休咎,其实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福禄康寿的获得,皆可由后天的作善、勤勉所修得。说到对命理的研究,这确实是一门极为高深的学问,如今不少人都偏爱算卦占卜,想要知道自身将来的吉凶祸福,但坦白来言,对算卦命理研究极其透彻的高人是有,而现今所能遇到的算命之人,则是骗钱的最为多。就算是遇到高人指出你往后人生的祸福前景,这又能有何意义呢?

要知道,是积福还是招祸,全由自己的善恶言行所决定,种善因必会得善果,造恶因必要受恶报,这个观点,无论是佛家,还是儒道两家,对于善恶因果的存在,都是一致认同的。所以来说,一个人是要得福运,还是感召灾祸,完全是可以通过他的善恶言行,初窥端倪的,虽然祸福有时来的或早或迟,但总归是善恶终有报的。

古语云:“孝为百善之源,淫为万祸之门”,若要论及在所有善业中,积累福德最快的,莫过于是孝顺供养自己的父母,佛家有言:供养父母些许东西的功德,甚至要远超于对百位僧人供养千万亿劫。要知道,父母就是我们家中现成的两尊佛,想要改造命运,永远是要从真诚孝顺父母开始。

而在所有恶业中,邪淫可谓是削福削禄最为迅猛的,古人未曾将杀人、偷盗等视为最恶,而偏把邪淫排在万恶之首,自然是有其用意的,“所谓邪淫者,贪一时之快意,损终身之福寿”,为一时的意乐,而戕身损命,折损阴德,实在是愚痴至极。

二、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释义:人若要得福,而远离灾祸,在没有做善事前,首先要把自身的过失彻底改掉。

在了凡先生的一生中,有两人对他的熏染最为深重。其一是算命高人孔先生,将了凡先生日后的科举名次,乃至寿命时日都算得清晰明了,并在日后屡屡应验。孔先生虽为奇士高人,但却只告知人命理,而不知晓改命之法,终归是不究竟的。而在之后,了凡先生便遇到了另一位真正高人——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先生,命中的祸福休咎皆可改,并向了凡先生传授改命之法:一是要行善改过、首重谦德;二是持诵经咒,心无尘杂之念。

在《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不仅格外强调积善之法,而且尤为指出了自身改过的紧要。然而不少人往往有这样的曲解,认为只要行善,就可以清除所有的恶念,命运一定可以有所改变。其实并非如此的,行善只能算是救急之法,而若要改命,其根源还在于心,就是要从心而改。无论是做再多的善事,倘若心不清净,其中掺杂不纯粹的念头,终归是不圆满的。

《坛经》中有言:“逆耳必是良言,改过必生智慧。”以至诚心来改过,才是获福远祸的关键所在,改过就好比在提高心灵的觉悟,让自身时刻保持正念,规避外界的侵染。佛家说,每个人生来都带有着无始劫以来的业习种子,可见,若想改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时刻心存敬畏、勇猛之心,才能慢慢回归于正途,实现纯净、至善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