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不久前,豆瓣上一个关于十岁男孩的帖子火了,不是因为出色令人喜爱,而是因为出色却令人不齿。
这个十岁的男孩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出类拔萃。
然而奇葩的是,这个乳臭未干的男孩,竟然嫌弃自己的父母太平庸,配不上优秀的自己。
他嫌父母太穷,只开得起十几万的丰田,别的同学都拿着iphone7,自己却只有儿童手表。
“我努力优秀,是为了早日脱离无知无能的原生家庭。”是这个男孩内心的核动力。
才十岁,被父母省吃俭用的血汗钱供养着,培育着。翅膀还没硬呢,就开始嫌弃恩比天高的父母了。
要让我说,对这种良心让狗吃了的熊孩子,他父母应该立刻放弃对他的苦心栽培,让他在原本的阶层自生自灭,免得将来越优秀,与父母距离越大,越看不上父母。把给他报兴趣班请教练的钱自己攒起来,留着养老绰绰有余。
当然是气话,天下爹娘就这么贱。但是,这显然又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妥妥的“白眼狼”,一旦有了点能耐,就会将家庭父母抛得远远的。
都说,如今孩子的学业参杂了太多的家庭因素,经济实力,人文环境,人脉资源,底层后代实现阶层跃迁的空间机会越来越少。很多父母儿女认命了,别白费那个功夫和银子了,就读个普通大学或者技校,然后早早去打工挣钱吧。
可是,总有一些父母不认命,尤其那些天资聪颖好学用功的孩子,更是令家长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拼命劳作,苛待自己,超出经济实力地给孩子创造条件,竭力让孩子与别人家孩子同步。
他们想当然认为,自己牺牲了全部生活乐趣,苦巴苦结供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会对自己感恩戴德,在有了出息后,饮水思源,给自己最真诚的回馈。
可是,事实却让这些可怜的父母遭受到迎头暴击。
2011年3月31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赴日留学生汪某,因为学费生活费与母亲发生争执,当场将母亲砍成重伤;
2015年6月12日,北大超级学霸吴谢宇精心策划实施了对母亲的残杀;
2018年1月28日,成都商报刊发《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 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孩子成龙了,失联多年后,一纸檄文控诉将父母推上舆论的“被告席”。
北大物理博士后王某出国后,与家人失联20年。最近家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等来的却是“不要通过媒体找我 。”对于母亲弥留之际想见他一面的要求,他断然拒绝,给了七个字答复:“清官难断家务事。”
他们的孩子果然成才成功了,却嫌弃他们,视他们如寇仇,疏远,抛弃,清算,甚至磨刀霍霍向父母!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该始终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无数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培养孩子一定要先成人,再成才;宁可不成才,一定要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有责任感,能共情,懂感恩的人。
如何培养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建议一,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从小和孩子心连心。李玫瑾教授曾讲过末代皇帝溥仪的一件事。当时被宠坏了的小皇帝,各种花样欺凌宫人,令人难以忍受,师傅和大臣也管不了。但只要他的乳母来了,轻轻说一句:“那样可不好”,他立刻变乖了。
为什么大字不识的仆妇对小皇帝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呢?因为,从小就被迫离开母亲怀抱的溥仪,对乳母产生了深深的情感依恋,他把乳母当作世界上最亲的人,愿意听从他的教训,愿意做她喜欢的事,愿意在他面前表现得好。这就是心理学中一直倡导的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
孩子在幼年时,跟自己的养育人建立起安全依恋关系,孩子从一开始,就认定你是最疼他最懂他,最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的人,因而对他特别“给面儿”。而那些嫌带孩子苦,或为了事业将孩子托付给别人的家长,永远尝不到孩子对你全身心的依恋敬服听从。白眼狼的悲剧,大多发生在亲子关系冷漠疏离的家庭。
建议二,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我家宝宝最喜欢吃虾仁三鲜饺子,每逢吃这种饺子,冰儿就表现出不愿让别人吃的样子。爸爸严肃批评他说:“这是给全家人做的,每人有份,你不能吃独食。”有时冰儿嫌奶奶没做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耍脾气。爸爸及时批评他,并且告诉他,奶奶辛苦做出的饭菜,包含着对家人深深的爱,要懂得珍惜和感恩。
很多孩子后来成为白眼狼,就是从搞特殊开始的,慢慢就会认为“你们欠我的”,“你们给我的还不够”,“你们对不起我”。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就从要求孩子做家务,照顾祖辈,参与家庭事务,了解父母艰辛开始。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润物无声地融进善良,感恩,利他的人格修养硬核。
建议三,不要富养,不要富养,不要富养。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身处下层,对孩子满怀愧疚,超出自身实力宠溺孩子,无形中传递出“你老子没本事,给不了你最好的,欠你的”的负面信息,导致孩子对现实生活不满意,向往别人家的豪富奢侈。
富豪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处在劳作得食的层次。因此父母不要自轻自贱,要对孩子进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教育。告诉孩子,我们家的生活水平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父母为此付出的心血汗水值得珍惜。
通过读人物传记让孩子懂得,富豪的上一辈也是清贫之家,人家有今天,也是奋斗出来的,你不是富二代,但你可以通过奋斗成为富一代呀,给孩子心中种下自强不息的种子。
普通人家想要供养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原本就要比富裕人家付出更多的辛劳和心血。如果你确定要走望子成龙的模式,请记得,
一定让孩子先成人,再成才。
作者:教育达人,头条号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