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作!芜湖滨江天主教堂、范罗山等芜湖老地标将迎来大变化

2019-08-11   子非乔木

画卷来源:吴同彦,芜湖开埠,420×260cm, 2013年

临水而生

1

芜湖是座离不开水的城市。从被誉为"江上芙蓉"的中江塔丶镜湖丶滨江公园乃至因《舌尖2》而闻名的虾仔面,芜湖不仅以水为景丶更是依水而生。

这里地处皖江南,风土人情交汇处,自古素有“长江重埠,皖之中坚"之称。时至今日,芜湖最有活力的城市部分依然同水体紧密相接,这样的格局也给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石。

中江塔

长江中路

倚界而兴

2

临水而建的芜湖拥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是其开埠发展贸易以及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经济中心的首要条件。

因此在1876年因《烟台条约》成为通商口岸后,芜湖这独特的条件让它慢慢发展为成为全球商贸网络的重要节点。

各国的涌入不仅带来了商业资本,更带来了西方的文化与建筑。而这些被完好地保存至今的建筑大多坐落在各国租界以内,为当时少部分人才能使用的专有场所。

芜湖天主教堂

经方堂

如今殖民时代纵然过去,城市空间中物理与心理的隔阂却仍存在,这不仅体现在收入差距和失调社会的不均等,也体现在破碎化的空间网络以及人民与滨水空间的隔离

走在城中不难发现,虽然老海关大楼丶大英领事馆和圣若瑟主教座堂等较显着的建筑被保留了下来,却是彼此孤立,缺乏关联。

圣雅各中学

此外,芜湖更有许多建筑"遗珠",因为地理位置,文化定位等原因被埋没在新时代城市开发的沧海大潮中,深藏于不为人知的城市的角落。

因市而盛

3

如果说“界”划定了城市的热点与区块,“市”则搭建了流通的脉络。在芜湖早年的城市记忆中,生动开放的城市界面和尺度宜人的街道始终是城市记忆重要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市声如潮的十里长街虽已不复存在,这样的空间文脉现如今在老城区依旧有迹可循。

这些市井中的商铺,树影和烟火气共同构成了生活中不起眼的小小片段,在不经意中提醒我们有关芜湖的记忆里不只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汽车飞驰的宽阔马路,还有那些曾经承载着懵懂幼年幻想,青葱岁月梦想的平凡街道。

虽然城市发展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来越来越宽的街道和越来越大的开发面积,我们希望一座城可以保持它原有的“人情味”,让那些尺度宜人的街区,友好热情的街道重新回归到城市建设中。



滨江文化景观城区示意图

打造镜湖—滨江的文化景观走廊

2017年,芜湖市政府委托国际知名的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事务所Sasaki Associates重构芜湖中心城区。

近日,Sasaki官网发布了这一项目的最新规划图和详解,让芜湖这项市中心改造计划露出真容。

规划总平面图

该项目整体共有三个重要节点:

一是范罗山、百花剧院历史文化片区;二是雨耕山、老市委党校片区;三是天主教堂及原长鹰小区地块。

通过悉心规划的步行连廊,行人在历史建筑之间游走,新建的市民设施有序列的穿插其中,嵌入式的新开发项目将激活,沿途的公共空间,最终到达滨江公园。

规划总平面图

把一度封闭的城市核心区域接通,在营造更有魅力的城市体验之余,更使市中心变得通行可达,便利游人与市民。

修复后的历史建筑将获得全新的文化功能,建筑物周边的公共空间也将改变旧有形象。

范罗山打造博物馆园区

连接芜湖的水岸记忆

打开过去封闭的历史租界

修复后的历史建筑将获得全新的文化功能,建筑物周边的公共空间也将一改旧有形象。

方案看准范罗山位居城市中心高地的地理优势,在山上建造博物馆园区,借由这样的公共建筑,一度被隔绝遗忘的历史文化风景将有机会重现人前

户外博物馆园区效果图

天主教堂将焕然一新

项目的第二个重要节点是雨耕山、老市委党校片区。

雨耕山片区已打造成为中国酒文化产业园,而雨耕山旁的老市委党校地块,则通过建筑改造与雨耕山文化园区连接,并将新增一系列文化和公共开放空间。

老市委党校及雨耕山文化园整体规划

天主教堂将焕然一新

项目的第三个重要节点,也是整个规划方案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重构天主教堂与滨江公园的联系。

即教座堂旁的竖向改造与视域通廊提升。

规划方案中,天主教堂西侧及周边地面将整体抬,升并新建一座新月形城市广场。

现有长江中路从广场下方下穿实现道路与城市广场的分离。

天主教堂前吉和文化跨街广场效果图

这样的规划,处理并连接了范罗山和滨江公园之间的高差,很好的解决了雨耕山范罗山与滨江公园之间的割离。

同时也使得天主教堂更易于观赏,是整道文化通廊的重心。

同时,长鹰小区地块也将重新规划建设住宅、商业及公共设施等建筑与周边城市景观相融合。

该方案所确立的城市设计导则不仅对历史建筑的立面优化作出规范,也提出以新旧共融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通过完善的城市设计,串联起从镜湖到长江一线的历史文化轴带

该规划方案旨在缔造更为便利行人通行畅达的城市核心,将城市历史与发展之融入设计当中培育多元包容畅通无阻的城市核心区。

但目前该方案仅为设计事务所公布官方还并未有更多消息出炉。

大家应该还记得2018年年底芜湖市城乡规划局在官网公布的《芜湖造船厂地块规划设计导则和详细的规划》

未来“老船厂· 智慧港”

根据规划项目定名为“老船厂· 智慧港”,改造总用地面积为594029㎡。

整体划分为商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广场绿地用地、学校用地、城市道路等组成。

镜湖区对老船厂的理念是: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打造芜湖市的名片、镜湖区的税库、企业家的福地、老百姓的乐园,成为芜湖新地标。

项目未来将建设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园区。

老船厂将建设一栋芜湖“城市之门”, 这栋建筑的创意来源是船厂的龙门吊 。

以城市之门的形态展示长江的力量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