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Lucky
家暴、离婚、儿子得绝症、丈夫撒手人寰、再婚又离婚......
每一个听起来都已经让人心惊胆战。如果所有这些不幸,接连不断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会是怎样的悲惨?
田秀银,这个湖北妈妈,就拥有这样的“悲惨人生”。
在她遭遇的所有不幸中,最让她心痛的还是儿子小来的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类似渐冻症,但不是)。
他不仅无法行走,智力水平低于同龄人;更令人绝望的是,一般情况下,患上这种病的孩子大多会在20岁左右死于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
今年,小来已经14岁了。
田秀银说,现在就希望儿子能活下去,每天都过得开心,其他一无所求。
1你的病,不会影响我的爱
小来,是田秀银和第二个丈夫在2005年生下的孩子。
本以为脱离了第一次婚姻的家暴,可以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就像人们说的:“意外和明天,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小来出生后就经常生病,发烧感冒没有断过。更明显的是,他的行动能力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别的小朋友早就可以跑跳,但是小来却做不到。
“那时当地医院先是按心肌炎治的,但是一直没治好。医生就建议我去大点的医院检查。”
后来,夫妻俩带着小来去大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最终的诊断结果是孩子得了“基因缺失型的DMD”, 一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病率为万分之0.3,通常男孩发病,女孩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患上这种病,肌肉会缓慢萎缩,直至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最后痛苦地离开人世。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发现治愈的方法。
面对这种绝症,田秀银和丈夫没有放弃,二人带着小来四处寻医问药,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他们也会努力去尝试。
但世上的事,总让人无奈,“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2012年的一天,丈夫突然感觉到胸口不适,抢救没多久,人就不行了。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伤心的田秀银开始独自承担照顾儿子的重任。好在两年后,她认识了另一个男人,愿意和她同甘共苦,共同抚养小来。
本以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的眷顾,派人来替自己分担生活的艰辛。但是很快,现实就让田秀银认识到了命运的残酷。
在与田秀银生活了半年后,那个男人还是因为无法忍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最终选择离开。
又一次沦落到孤儿寡母的境地,她不明白为何老天要这般为难自己。但是,这次变故也让田秀银彻底断了依靠别人的念想,她带着儿子来到长沙汽车东站,租了一间房住了下来。
“我发誓再也不结婚了,孩子是我自己的,只有自己才靠得住。”
2生活再艰难,因为有你,才幸福
生活充满荆棘,但是仍要继续。
2014年开始,过往旅客在长沙汽车东站附近常常会看到一名女子背着擦鞋工具箱,推着一个轮椅,轮椅上做着一个体型十分瘦弱的少年。
这就是田秀银母子。不放心小来一个人留在出租屋,田秀银每天出来擦鞋,都会把他带在身边。
工作间隙,田秀银会抽时间陪小来说说话,或者用手机给他放歌听。小来瘦弱的身体无法长时间承受一个姿势,自己又不能调整坐姿,田秀银时不时要帮小来调整姿势,让他坐的舒服些。
时间久了,这对特殊的母子俩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不少热心人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擦鞋收费是3元一次,“经常有人给10块说不用找了,还有的人直接给100块的。”
车站负责人还特许她可以进入候车室给旅客擦鞋,工作人员也经常帮忙照看小来,车站食堂阿姨特别照顾他们,好多次吃饭不收钱……
很多人劝田秀银给孩子弄个众筹,她总是拒绝:“大家都不容易。因为有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们暂时还好,他们(其他病患)更加需要。”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田秀银以为也许就这么幸运地过下去了。谁知今年4月21日,小来的病情突然恶化了。
“他们(医院专家)说情况很不好,(孩子)呼吸都有点困难。”医生的建议,小来晚上已经需要用呼吸机来辅助睡眠。
看到儿子日渐消瘦的身体,田秀银决定今年就实现孩子的梦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长城。
田秀银背着儿子与好心人肖壮敏的合影。
得知田秀银的想法后,热心的长沙退休教师肖壮敏决心帮帮这对母子。
5月6日早上 ,在肖壮敏女士的陪同下,田秀银母子俩坐上了从长沙南站开往北京西站的高铁。
出发当天,人生第一次坐高铁的小来特别兴奋,“我好开心!我要爬长城,看天安门(升国旗)……”
田秀银与儿子坐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
他最大的愿望还是爬上长城。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小来要怎么实现这个愿望?
田秀银说:“只要他想去,我全程背着他。”
“一天背4个多小时,没问题的。我现在就希望,他每天都能过得开心,他开心,我就开心了。”
田秀银与儿子顺利到达北京西站。
3我们的爱,是为了什么吗?
看完田秀银的故事,我一边心疼她的不幸、钦佩她的乐观坚强,一边又反思自己:
作为母亲,我对孩子的期待到底是什么?
好像一直在变化。
从等待他出生时忐忑不安,唯一的愿望就是他健康快乐。慢慢地,他长大了,我对他的期待也开始发生变化。
不再是吃好、睡好、拉好,开始对他有要求。要乖、要听话,要天天阅读、要认真练琴,要好好学习,要按时完成作业,要考100分,要拔尖......
我明白,这些要求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孩子好,为了他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但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信号有时并非如此。有时,不经意间,“你别再哭了,妈妈就抱你”,“你好好练琴,爸爸给你买玩具”,“期末你考100分,我们带你去游乐场玩”......类似的“讲条件”的话就从嘴边冒出来了。
我们似乎试图告诉孩子:想要得到爱,你要先付出。你需要通过种种表现才能“挣得”父母的爱。
更可怕的是,有时候,我们自己真的会被眼前的目标诱导了、迷惑了,而忘记了养育的初心,把自己的意志凌驾在孩子的需求之上。
在电影《我是山姆》中,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做科普演讲。
一个名叫康纳的小男孩,因为紧张频频忘词、说错。
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的爸爸给予他的不是支持和鼓励,反而是不满和严厉的斥责。
从他爸爸气急败坏的样子,我们能读出父母常有的“恨铁不成钢”,也能看出他的“越俎代庖”,他无视了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他只关心孩子有没有达成自己的要求。
而,男主角山姆(智商只有7岁的父亲),却能在露西突然忘词时,第一时间跳出来替女儿“解围”,最后换来了女儿的会心一笑。
4有条件的帮助,无条件的爱
田秀银和小来、山姆和露西,他们的确是特例、是极端,离我们真正的现实很遥远。
不错,我们可以说,因为小来可预知的寿命,他妈妈没办法跟他提要求;山姆因为智商方面的不足,他不能对女儿提要求。
但反过来想,很多时候,不走到极端,我们往往看不到本质,做不到彻底的反思,而一直沉迷于自以为是的满足中。
还需要山姆来告诉我们,父母怎么爱自己的孩子。
问题的根源,是我们对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
前者是有条件的爱,这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我们期望的事情或者达到了我们规定的某些标准后,才能得到这份爱。
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无关,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我们都会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当我们仅关注孩子的行为,擅长用表扬、惩罚,或者暂停来修正孩子的行为,那么从根本上说,我们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操控关系。
这时,我们关心的是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我如何能让孩子听我的话?”,而不是更加重要的“我的孩子需要什么——我该如何能满足这些需求?”
也许,我们的本意不是如此,但是实际的做法却让孩子觉得,我们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当他的行为让我们满意时,爸妈就给予他们爱;当他的行为不当、让我们不满意时,爸妈就收回对他的爱。
这也是很多父母,特别是很多中国父母面临的困境:明明内心对孩子是无私无畏的爱,甚至是无底线的宠爱、溺爱,却在行动上肆意地干涉、操控,甚至威胁孩子。
如此非但不能正确引导、修正孩子的行为,还会破坏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当然,无条件养育并不等同于溺爱孩子或放手不管。无条件养育是让我们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保护并帮助他们辨别是非,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我们对他们当然要有要求、有期待,但我们对他们的爱不应该有条件,不应该用爱要挟他们,不应该威胁收回对他们的爱。
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是在爱的名义下,在相互尊重的关系中,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艾尔菲·科恩在《无条件养育》一书中就提出了无条件养育地13种方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1.深思熟虑。
2.重新考虑你的要求。
3.专注长远目标。
4.将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
5.不仅改变行为,而且改变视角。
6.尊重、尊重、尊重。
7.真实可信。
8.少说,多问。
9.记住孩子的年龄。
10.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
11.不说没必要的“不”。
12.不要那么死板。
13.不要匆匆忙忙。
新闻来源:潇湘晨报等。
川妈说说
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能体会,“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这句话的意义。
当他慢慢长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判断,就越来越不是那个“你怎么说、怎么凶,都还爱你、粘着你的小宝宝”了。
这时,我们还能发挥自己对孩子影响力的唯一可能,只有我们对他的爱,我们和他坚实的亲子关系。
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要把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定位在“谁操纵谁”上,不要在对他的爱上加上条件。
作为中国父母,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隐藏对孩子的爱,不要加上错误的“盔甲”,不要让他误解我们对他的爱有条件。明明爱他至深,却让他以为我们意有所图,而把我们慢慢推远,好可惜。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