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了无数“啃老”家庭后,这位老师呼吁:请允许孩子“啃老”

2019-09-09     育儿规

本文作者:水本心

有位家长与我沟通他孩子的问题时说: “我现在虽然有点娇惯他,但我很早就和儿子定好了游戏规则,我对他说,我现在可以给你提供一切生活来源,可以照顾你的一切,到你大学毕业后,你就要靠自己啦,你不但要自己养活自己,照顾自己,而且还要养我照顾我。”

说这话的朋友之所以来咨询,就是因为孩子高中毕业后在家啃老6年了。

类似的话,很多家长和我说过,表达共同的意思是:我现在可以对他无限好,但我不允许他啃老。

但很多说这话的朋友最后都没能如愿以偿。这些年接触的案例中,这种类型的孩子比比皆是。

有些孩子出国留学后回家啃老;有些孩子名校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就在家啃老;我还有一个大同学已经啃老二十多年,妈妈80多岁了,她自己也40多岁,还没嫁人,没工作,一直在家靠妈妈的退休工资度日。而当初,她也曾经对我说过,妈妈曾经那么希望她能完成妈妈年轻时没实现的创业梦想。

为什么我们家长想要孩子自立自强的愿望有时很难达成呢?为什么啃老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呢?这一现象背后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孩子不相信。

家长说不允许孩子啃老的话,很多孩子是不相信的。

当我询问孩子们听到这话的感受时,有个孩子对我说,我知道我妈妈不过是吓吓我而已,虽然我不打算将来在家啃老,可是她只有我一个儿子,她那么爱我,那么惯着我,我才不相信她将来不管我了。

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心安理得地在家啃老,心里是有足够底气的,他不相信他的父母会真正弃他不顾。

第二,孩子没动力

“啃老族”当中有很多来自于殷实的家庭,因为从小家境富裕,这些孩子物质上没有任何匮乏感,因而也就没有挣钱的动力。

曾经有土豪的儿子对我说: “我爸爸那么有钱,我一辈子都用不完,我还要工作挣钱干什么?”

人的动力有物质与精神两种,这种孩子没有追求物质的动力,精神动力又没有形成,所以就啃老了。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啃老族”,常常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因而有可能变得抑郁。

第三,家长不负责。

很多家长虽然说着不允许孩子将来啃老的话,行动上却娇惯着孩子,没有真正去教会孩子独立,所以孩子也只有啃老啦。

有一则新闻:

一位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个工作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所以干脆辞职待在家里。

已经两年了,他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 “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孩子啃老其实是家长的责任:

教好的孩子根本不愿意啃老,没教好的孩子啃你没商量。

我是允许孩子啃老的。女儿初三曾经想要辍学,我对女儿说:

妈妈允许你啃老,但妈妈只有能力管你的衣食住行,其他我想帮都帮不到你啦。

如果你不继续读书,我没法让你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找到更多的生活意义;

你如果不继续读书,你没法做你喜欢做的工作,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因为你想要的工作和你喜欢做的事情常常对学历有要求;

如果你将来不工作,你就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也无法发现你对这个世界是多么有价值。

如果这样的生活是你要的,那么我允许你啃老。

其实妈妈允许你啃老,是允许你按照你的兴趣和理想规划自己的人生,去走你想要走的路,并且可以很坚定地往下走,不必担心物质生活的匮乏。

因为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充满了坎坷,坚持下去需要动力信心和底气。

妈妈允许你啃老,是想你不必为物质的匮乏而妥协与放弃,是想让你碰到任何困难也会有坚持走下去的勇气,相信只要你坚持,最后必定能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我想今天的我们,是可以允许孩子啃老的。我们允许孩子啃老,是给孩子人生的底气,是希望我们的孩子不是为生存而活,而是为理想而活。

因为在上一辈积累了丰厚物质的今天,他们完全可以选择他们更喜欢更丰富更精彩的人生。

而当他们真的如是选择并为之努力的时候,啃老也就对他们失去意义了。

你说对吗?


有钱的父母千篇一律,智慧的家长万里挑一。

投资自己,成就孩子!因为,我们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起点。推荐订阅【百家讲坛】著名讲师、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的家庭教育专栏,投资自己,给孩子更高的起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6BzIW0BJleJMoPMmi_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