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道口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六塘河北三庄乡,曾是苏北、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咽喉要道。1941年、1944年,这里先后打响了“程道口战役”和“林宫渡战斗”。 500 多名官兵牺牲在程道口战役,就地掩埋没有立碑。而在 “林宫渡战斗” 中牺牲的31位烈士也安葬在此。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有一位老人一直在为这些烈士确认身份,建设陵园而努力。
程兴国说:“我就有一个信念,我非把它搞成功不可,为什么?那么多的烈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不找成功是决不罢休的。心血没有白费,我让这些烈士能有个安息的地方。”
程兴国今年76岁,是建造程道口烈士陵园的发起人、义务守墓人和义务讲解员。
程兴国说:“小的时候,我就听老人讲程道口战役和林宫渡战斗,牺牲了那么多的烈士,我就对这些烈士有崇敬的心情。在退休过后,我就想方设法要让这些烈士有个安息的地方。”
自此,让烈士们有个家的念头,在程兴国心里生了根,为了这个想法,他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同时和村民们一起共同努力,先是把31位“林宫渡战斗”中的无名烈士墓修复。不过在程兴国看来,要想更好地纪念和缅怀先烈,就要更多地了解和收集烈士的英雄事迹,确认他们的姓名,帮他们找到亲属,带着这一想法和执念,1997年,程兴国踏上了为烈士寻根之路。
程兴国说:“跑了很多的地方,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现在有部分陈列在我的工作室里。去了这附近的三庄,史集,穿城,宿迁等地方,然后远的就到涟水,灌云那边。”
只要听说谁亲历过程道口战役,程兴国一定千方百计找到本人,了解当时情况。
程兴国说:“翁为芳烈士是在程道口战役中牺牲的,当时他的爱人听说在程道口战役中牺牲了,来程道口找他的遗体,结果在死人堆里翻了一天没有翻到,衣服都被血水染红了,鞋里面灌满血水,走路打滑就把血水倒掉,然后脚放在泥土上擦擦,再穿上,结果没有找到,回家就埋了一个假坟,以后清明节祭扫。后来,我搜集资料的时候听到这个情况,我就找到了他家,他的老伴当时九十多岁了。”
五年多的时间里,程兴国行程万里,走访了200多人,收集了上百份相关资料,最终确认了37名烈士的姓名。起初,家人对于程兴国自掏腰包调查、搜集、整理程道口战役的事,并不赞成,主要担心程兴国年纪大了,外出不安全。
程兴国的老伴汤月霞说:“真的痴得了,晚上吃过饭他就睡觉,就打一个盹,后来就起来看资料,怎么写,就在那写。一心就扑在上面,他一向就这样,就是做那样事情,一定要做好才安心。”
年纪大了,不懂电脑,搜集来的所有资料,程兴国都是手写、整理。一页页、一册册、一摞摞,在程兴国看来这都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程兴国说:“如果说你现在不搜集,几年过后,这些老人都去世了。再想搜集也就搜集不到了。”
在各级政府关注下,2013年在程道口建了烈士陵园,长眠在程道口达七十多年的英烈,终于有了安息的地方。陵园建成后,程兴国每天都要来到陵园里扫墓,擦一擦墓碑,鞠上一躬。陵园大门两边的一副挽联是程兴国撰写的,曾经一片荒芜到如今建造了程道口烈士陵园、程道口战役陈列馆。
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程道口烈士陵园经常有人来参观,程兴国也会义务向大家讲解这段关于程道口的历史。要说讲解,很多年轻的讲解员都说,还是程老讲得最好。即便他没有扩音器、没有耳麦,也没有标准普通话的讲解。76岁的他,每天都很忙。
“我要坚持管下去,因为我所做的比起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做点事情也算不了什么,以后我还会坚持下去,一直守护着,因为他们没有亲人守护,我会一直守护下去。”程兴国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