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但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农业灌溉每年缺水300亿m3。其起因在于灌溉技巧落伍,多数地方仍以漫灌为主。
渗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巧,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渗灌,即地下灌溉,是利用地下管道将灌溉水输入田间埋于地下一定深度的渗水管道或鼠洞内,借助土壤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灌水器,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渗灌系统全部采用管道输水,灌溉水是通过渗灌管直接供给作物根部,地表及作物叶面均保持干燥,作物棵间蒸发减至最小,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率均低于饱和含水率,因此,渗灌技术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术中最高的,渗灌主要适用于地下水较深、地下水及土壤含盐量较低、灌溉水质较好、湿润土层透水性适中的地区。
渗灌技术的优点
地表不见水、土壤不半截、土壤透气性较好、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肥料、系统投资低等。
1、管道埋入地下,可减少占地,便于交通和田间作业,可同时进行灌水和农事活动;
2、地表土壤湿度低,可减少地面蒸发;
3、灌水后土壤仍保持疏松状态,不破坏土壤结构,不产生土壤表面板结,为作物能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
4、能减少杂草生长和植物病虫害;
5、渗灌系统流量小,压力低,故可减小动力消耗,节约能源。
统计资料表明,渗灌水的田间利用率可达95%,渗灌比漫灌节水75%、比喷灌节水25%。但缺点是毛管容易堵塞,且易受植物根系影响,有些植物根系会钻进渗灌管的毛细孔内破坏毛管。在地下害虫猖獗的地区,害虫会咬破毛管,导致大面积漏水,最后使系统无法运行。
渗灌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大田作物,低压渗灌运用于大田作物时,在每条垄上开一个10—15cm的沟现将渗灌管放入沟内,此后再点种。在北方干旱地区,采取渗灌播种后的一个月内只须进行四次灌溉,每次用水量相当于漫灌的1/3—1/4就可保全苗。
2、温室、大棚因为渗灌属于地下灌溉,在冬季能够下降棚内湿度,由此能够减少棚膜结露和水滴,增长光照,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实现增产增收。在温室内采取重力渗灌,只需有一个离地面1米高的水箱即可,使用时先将水注入水箱中,待水温达到室温时在进行灌溉。
3、果树种植,埋在果树下的渗灌管,可一次埋入多年使用,无需任何守护,使用时打开闸门即可对百亩果园进行灌溉,同时还能进行施肥。渗灌用于干旱地区植树、种草、防风、固沙等(因为它被埋入地下,可避免被风沙刮跑)也有着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