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历史特约作者:子湫)
94年前今天,起兵反奉的“郭鬼子”,被日本鬼子偷袭,暴尸三日
1883年,郭松龄出生于辽宁沈阳井子镇。父亲是一名私塾先生,母亲是一名普通农妇。尽管家里不富裕,但父母常救济穷人,这给郭松龄很深的影响。
1903年(20岁),郭松龄进入省城学习。两年后,日俄战争的爆发,郭松龄不得不辍学回家。郭松龄的家乡是日俄交战区,不少平民被打死打伤。战争的灾难给郭松龄带来很大的触动,使他产生从军报国的念头。
从军后的郭松龄生活节俭,常常穿着一件像白俄兵的布军服,再加上他高大的身形,如同游荡的“恶鬼”,因此被人称为“郭鬼子”。
(日俄战争的漫画)
1906年,郭松龄以优异成绩保送至奉天陆军速成学堂。1907年(24岁),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担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由于郭松龄带兵严谨,勤于职守,深得陆军统领朱庆澜赏识。
1909年,郭松龄随朱庆澜一同入川驻防。1910年,郭松龄加入了军中的同盟会,是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
1911年(28岁),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已升为营长的郭松龄负责成都北部的防守。武昌起义后,四川各地纷纷独立,朱庆澜受排挤被迫离开四川。郭松龄也只好辞职回到奉天。
(郭松龄的徒弟张学良)
1917年(34岁),孙中山在广州组建护法军政府,郭松龄投奔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再回到奉天,担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
在此期间,他结识在讲武堂学习的张学良,两人一见倾心。在张学良的推荐,郭松龄任第二团团长。1921年,郭松龄任第八旅旅长,与张学良的第三旅组成统一的司令部。
(直奉战争期间运兵的火车)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与郭松龄担任第三军的正副军长,成功击溃直军并获得胜利。但战争结束后,奉系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地盘之争。郭松龄在战争中功高而奖赏低微,心中颇为不满。
1925年(42岁),郭松龄作为奉军的代表去日本观操。意外得知张作霖与日本签订了密约,由日方供给奉军军火,以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郭松龄非常愤怒,表示:“我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张作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10月24日,郭松龄回到奉天,随后被派到天津去部署进攻国民军。郭松龄来到天津后,立即派人去包头与冯玉祥接洽,双方议定事成后由冯玉祥据西北,郭松龄管辖东三省。
11月20日,郭松龄以军团长张学良的名义下令将部队调到滦州,随即通电讨伐张作霖。他提出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11月23日,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关外进发。
郭松龄的精锐部队斗志昂扬,势如破竹,在山海关击垮了张作霖的连山防线,随后攻占锦州。张作霖惊恐万状,与日方缔结密约,以承认日本在东北有“土地商租和杂居权”等条件,请日本出兵(战后张作霖并未履行,是他被炸死的主要原因)。
就在郭松龄进攻奉天时,突然遭到大批日本关东军的猛烈袭击,损失惨重。而与此同时,原本支持郭松龄的冯玉祥突然倒戈,占领了天津。郭松龄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
24日,张学良用飞机撒下的传单“老张家人不打老张家”,使得郭松龄的部队军心涣散,纷纷投降倒戈。郭松龄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夫人及200多名卫队出走,不久被俘。
25日晨,张作霖下令将郭松龄夫妇枪杀,曝尸三日示众。当时有报纸载文称“郭松龄之败,非败于张作霖,乃败于日本帝国主义”。
临刑前,郭松龄留下遗言:“吾倡大义,出贼不济,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
(郭松龄夫妇被暴尸三日)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49篇作品,营员“子湫”的第12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