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佛塔与藏地佛塔造塔艺术的融合,省级文物,河北澍鹫寺塔

2019-12-25     视觉秀旅游

澍鹫寺塔,又名澎峰寺塔,鹫峰寺塔,俗称唐塔,当地人俗称塔儿寺塔,位于河北张家口市阳原县白家泉乡窑儿沟村,据《天镇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重修,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可惜在20世纪60年代佛殿均遭毁坏,现剩石碑三通,其中两通已残,字迹不清;另一通《澍鹫寺碑记》尚可辨认,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立。唯佛塔保存。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鹫峰寺依山就势修筑,坐西面东。寺内建筑高低错落,排布有致。寺院原有两座殿宇,西为正殿,东为过殿;南北建有禅房。咸丰年间重修时,北房也改建为殿宇。整个寺院建在高坡上,只要打算到寺院里面去,都得先要屏息驻步,举目瞻仰一番。缓步登上台阶,穿过山门,进入过殿。过殿也是寺院的东殿,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侧目注视;过殿的中间,前有面东的接引佛相迎,后有面西的观世音菩萨坐待。继续前行就进入并不算大的合院式布置的寺院。西正殿的正面供奉释迦牟尼佛,高达五米;两侧为十大明阳佛。所有佛像均为石雕,石像体态匀称,雕镌细腻,伟俊壮观。北殿是弥勒佛殿,东西两边塑有十八罗汉像,也为石雕。南面配房是僧人食宿,平时诵经做功课的禅房。寺外还有一些碾磨坊等附属用房。


澍鹫寺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通体砖砌,实心,八角十三级,总高约25米。为高僧道远的墓塔。澍鹫寺塔不仅精巧、美观,而且风格独特,形式异趣。其基本形状采用了汉地密檐塔的建筑手法,如平面八角形,叠涩出檐等;而在细部和局部则揉进拱形窗顶、窗罩,特别是在第七层打破层层密檐的规律,插入一层覆钵状的原印度佛塔和藏地佛塔建筑符号,使得塔体总体造型垂直分作三段,外部轮廓由直线变成曲线;第八层以上至第十三层仍为密檐式。它不仅反映出汉地佛塔与藏地佛塔造塔艺术的融合,也显示了张家口地区汉、蒙、藏文化的交融,记录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思想和技艺。


澍峰寺塔所在的位置周遭皆环山,公路只到寺院的山下,再往前就是砾石嶙峋的山谷,只有羊肠小道蜿蜒曲折伸向大山深处。塔北侧的山岭低矮,所以视线能越过山峰远眺,山下是河滩,再远有田畴阡陌。塔西南方向的山形特别地险峻峭美,离开时我们曾回望,见塔、山相映,蔚为壮观。


  据说在鹫峰寺塔两侧还曾经建有鸡塔、狗塔各一座。据说曾有一位道远和尚“吃石头、烧大腿”,虔诚苦修终于成佛,并带着鸡、狗一起升天。其师傅后悔自己心不够诚,就化缘为道远建塔,而且连鸡、狗也建了塔。根据这个传说,鹫峰寺塔也叫道远塔。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vdOPm8BMH2_cNUgOaX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