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歌唱方法的不同和声音特点以及声乐作品的区别,“哼鸣”的方法也有不同。一般分为大口哼鸣和小口哼鸣两种。
在双唇微闭的前提下,软口盖抬起,内口腔打开,同时保持口咽腔和鼻咽腔的开放状态。大口哼鸣,由于口、咽腔体空间较大,因此带出的声音圆润、通畅、开放,声音的掩盖色彩更多一些,声音位置多集中在后鼻腔。同时,由于声音与气息状态平衡,连接比较紧密,声音的竖立感觉比较明显。由大口哼鸣所带出的声音一般比较通畅、松弛、宽厚,声音位置比较集中,气势较大,比较适合演唱创作歌曲和美声歌曲。
在双唇微闭的前提下,口腔和咽腔开度较小,带出的声音比较明亮、集中、灵活,声音位置多集中在前鼻腔,声音焦点比较明显。由于声音与气息状态比较平衡,连接比较紧密,歌唱状态也比较协调统一。用小口哼鸣带出的声音比较明亮、集中、清脆、灵活,因此比较适合我国民歌、戏曲以及民族风格较强声乐作品的演唱。
无论大口哼鸣或小口哼鸣,在整体感觉上都是一样的,并要求歌唱中的每个字音都不能离开“哼鸣”的感觉,字音的转换、声音的变化都必须统一在“哼鸣”的状态和感觉之上。在保持这一共性的前提之下,才能去体现每个字音的个性。
总之,声乐训练方法因人而异,“哼鸣”作为练习手段不是万能钥匙,只有辩证地分析具体问题,理智地看待声乐学习,多种发声方法灵活运用,才是最终正确的声乐学习方法。
关注公众号:wyxcg8 每天送你一篇实用、有效的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