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楼名诗名文,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2019-12-16   泰州小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名楼众多,以其奇巧精美的建筑艺术。渗透着中华民族建筑精髓,名诗名文,把中国名楼崇高的历史地位和蜚声中外的知名度刻画得淋漓尽致。

名楼都不约而同地因楼而衍文,又因文而名楼。没有楼就没有后面的诗文,但后面的诗文又大大光耀门庭,给了养育之恩的楼带来了知名度的大大提升,有些像名门望族中的故事,由于先天的遗传因子不错,长辈又懂得教育后人,结果这些后人一个个都出类拔萃、光宗耀祖。

推荐几处文化名楼,琼楼玉宇,丹柱碧瓦,画栋飞檐,风景如画,同时配有美妙诗文,已等候你我千年,如果有机缘,不妨去看看。

声名远播岳阳楼



 

因岳阳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岳阳楼坐落于湖南省洞庭湖畔、岳阳市西门的城墙上。

岳阳楼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腾王阁齐名,并称为中国长江流域的“三大名楼”。登楼俯瞰洞庭湖,水面烟波浩淼,苍苍茫茫,水天一色,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岳阳楼记》(节选)

宋·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传说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将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至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修建楼阁,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同时代的诗人杜甫有诗《登岳阳楼》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宋庆历五年(1045年),腾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千古名作《岳阳楼记》。范氏在文中不仅将四周的景物、早晚晴雨等各种感触描写得淋漓尽致,且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使之脍炙人口,传扬中外,岳阳楼亦因此声名远播。

现存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新修葺的,占地240平方米,深宽各三间,三层三檐,通高19.72米,木结构。楼顶似古将的头盔,黄琉璃瓦,飞檐高翘,屋脊装饰有各种动物,楼的每角立有一彩釉飞凤。二楼有明廊环绕,可凭栏远眺。棂窗格门雕饰精美,柱、枋、梁、架朱漆彩绘,富丽堂皇,气宇非凡。

“中原第一楼”鹳雀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  

刘禹锡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名”,这个道理放在楼阁上一样有效,即为“楼不在高,有诗则灵”,如果没有王之涣的这首诗,谁人知鹳雀楼,王诗一出,谁人不知鹳雀楼。

“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

大观楼长联 孙髯翁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是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孙髯翁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问世,使大观楼跻身“中国名楼”。

南京“有记无楼”阅江楼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绝妙的对联,是南京阅江楼六百年风

雨沧桑的真实写照。登上阅江楼,放眼远眺,但见浩瀚的大江滚滚东去,一览无余,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

阅江楼记

明·宋濂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

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阅江楼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巅,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有“江南第一楼”之称。阅江楼喻阅江揽胜之意,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的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

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国都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开始建一楼阁,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朝廷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

阅江楼打下地基,刚刚开始建造时,朱元璋又叫停了这一工程,阅江楼停建,2001年建成此楼。所以阅江楼又叫作“有记无楼”。而围绕着阅江楼到底有没有楼的争论也持续了很久。

阅江楼风景区总面积31公顷,其中水面占1/3,陆地占2/3,绿化覆盖率达85%。景区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地藏寺、五色土、静海寺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阅江楼以明文化为主题,分"统一、开放、发展"三大主体;分别展示了明朝16位皇帝造像、明朝版图等。景区内还有瓷画《郑和下西洋全图》、《江南四大名楼》双面绣、《阅江楼记》汉白玉雕刻、阅江楼鼎、狮岭阅江浮雕等5个"全国之最大",立意新颖,工艺精湛,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阅江楼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


“天下绝景”黄鹤楼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千古佳作朗朗上口,连诗仙李白都佩服不已,加上有着仙人乘鹤西去的传说,更是成就了黄鹤楼的地位。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本是一座“军事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滕王阁始建于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阁序》而得以誉满天下。

“江南第一楼”滕王阁


南昌滕王阁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依城临江,瑰伟绝特;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历经29次兴废之后,她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格,弥漫着一股人文气息。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