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流经泸州和遵义的大同河,承载了贵州赤水大同古镇的繁华历史

2020-05-31   慢游赤水

原标题:鸟瞰流经泸州和遵义的大同河,承载了贵州赤水大同古镇的繁华历史

流经川黔的大同河

大同河因为流经贵州省遵义赤水市大同镇而得名,是赤水市境内排在赤水河、习水河之后的第三大河流。大同河发源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杨家沟和九洞岩,流经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的敦子、水尾,沿途数十条小溪注入,在两汇水入贵州遵义赤水市境后称永合河,纳人桂香沟、四洞沟(闵溪)、汪槽沟,在孔滩桥纳入新桥沟(宝源河)后称大同河,经大同镇至切角娅汇入赤水河。

赤水河流域中的大同河

大同河干流长81公里,流域面积700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包括古蔺、叙永、合江、赤水4县,最枯流量5.4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840立方米/秒,常年流量8.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10.5立方米/秒,径流总量4640-5680立方米,落差42米。

大同河流经的贵州赤水市大同镇段

大同河流经的贵州赤水市大同镇段

大同河在赤水市境内河段长13公里。大同河在赤水市大同镇场镇起往下游方向,可通5吨木船。也因为如此,历史上大同镇便是川黔交界地的各种物质集散地,物质通过赤水河航运转至大同镇,再转陆路通往四川古蔺和叙永接壤地带。这也造就了历史上繁华的大同古镇。现在随着陆路的改善,大同镇也早就成为了一个衰败的水陆码头,曾经的繁华也已经逝去。由于大同镇离赤水市区很近,很多大同人都往市区去了,大同镇也成为了川黔边界附近一个没落的古镇,逐渐遗忘在这大同河畔,除了节假日还有零星的游客来猎奇这个衰败的古镇。

衰败的水陆码头贵州赤水大同镇

赤水市境内的大同河流域,从大同镇起至大同河汇赤水河,是赤水市大同镇境内最富饶的丘陵地带,这里地形和缓,海拔较低。大同河汇赤水河处叫截角垭,赤水市也是从截角垭附近起,赤水河两岸都属于赤水市管辖。

贵州赤水大同镇下游的大同河两岸

大同河汇赤水河处

大同河与赤水河交汇处,形成了两个半岛,即庙沱半岛和截角垭半岛,这两个半岛也是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的鱼米之乡和水果之乡。大同庙沱和截角垭的柑子、荔枝等在赤水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