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建宁——用“绿色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07-01   三明日报

原标题:苏区建宁——用“绿色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宁,地处闽西北的老区苏区县,财政底子薄,产业竞争力弱……这样的山区县,如何克服困难,靠着“两山”转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借助“绿色动能”换挡提速。

近年来,革命老区苏区建宁借助绿色生态资源优势,从“粗放式发展”到“可持续发展”,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方阵,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借助生态环境优势,举全县之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战略怎么定? 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

建宁是闽江源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着一个个滚烫的“金字招牌”。然而,建宁虽然生态优势突出,但欠发达也是最突出的矛盾。如何破解“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困境?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建宁县沉下心来谋发展,俯下身子解难题。在传承延续历届县委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建宁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努力追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最佳结合点。

“绿色生态是建宁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建宁县主要领导说,近年来,该县打造“闽赣省际生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和创优生态环境、创特生态产业、创造生态财富的“三创”理念在全县干群中形成共识。

同时,建宁县着重围绕将生态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建宁全面加快发展。

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近年来,建宁县努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成功争取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一批“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

此外,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抢占竞争制高点,聚力打造“3+1”产业:“3”指特色食品加工、特色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3个主导产业,“1”指电商物流新兴产业。

产业怎么融? 实现产业1+1+1>3

春天梨花绽放,吸引小朋友在梨园里玩耍

当果园里黄花梨挂满枝头,季节已由春季转入夏季。建宁县的春花农场负责人陈春花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后,陷入了新的忙碌。眼下,她正准备采摘早熟“翠冠”梨。

四季,对于陈春花来说格外分明:春天,她的梨园里,迎来各地游客赏花;夏天,她的春花农场农家乐,可以游玩、采摘、聚会;秋天,游客们来她的梨园品尝农家菜;冬天,她又把果园里套种的铁皮石斛以好的价格卖往各地。

今年,春花农场已经建成了集采摘、销售、休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场。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和带回新鲜的有机农产品,还能住在果园里享受到田园生活的快乐。

春花农场,仅仅是建宁县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微小缩影。

6月30日一大早,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坪上梯田莲海,放眼望去,只见荷叶田田,荷花朵朵,美不胜收。

这里的建莲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亩左右,是全国最大的梯田莲海,每年荷花盛开时节,都能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

近年来,建宁县打破传统农业的发展瓶颈,多元发力、多点支撑,从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再到休闲旅游,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农业发展路子。

只发展生态农业不行,还要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

在坪上梯田莲海的山脚下,莲海玉家及坪上梯田莲海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这个项目位于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是市重中之重项目、市重大产业项目,包括莲海玉家和坪上梯田莲海等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450亩,总投资5亿元。目前,坪上梯田莲海已建成观赏步道3.5公里、观赏亭廊2座、休憩凉亭2个,步道1500米、栈道310余米。

单一的产业链,好比一条腿走路,很难走得远。近年来,建宁县走出农业做旅游的新路子,做旺了人气,拉长了农村生态经济产业链。

家住建宁县濉溪镇的周女士上周末与朋友相约,驾车前往高峰村,在矿泉水中游、石蛋群里漂,一路尽情深呼吸,细品农家乐的原生态食材。

游客在高峰村观赏格桑花

高峰村位于有“秀起东南第一巅”之称的金铙山下,是市级旅游名村、省级生态村、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眼下,这里日均游客量达到2000多人次。

“借助生态优势,发展乡村微旅游,不仅给村子带来了人气,还激活了农家乐,助力农民增收。”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林长礼说。

伴随着良好的生态,建宁县的生态旅游产业强势崛起。去年,建宁县接待游客201.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和39%。

眼下,建宁县正加快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的建设,不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明一国际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包装线上巡检

落户于建宁县的福建明一生态营养品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湿法婴配基粉。“这些天,我们正在加快生产。”明一生态营养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强介绍,企业复产后,县税务局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力度, 对企业转产之后所涉及的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精准宣传辅导。截至目前,明一公司已享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542.22万元,阶段性减免社保费预计可享受18.4万元,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动力。

明一国际目前正在建宁加紧孵化新项目,在一期成人奶粉、婴幼儿奶粉基粉等生产线建成的基础上,投资1亿元新上液态奶和婴幼儿专用水生产线,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1亿元。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福建文鑫莲业做活生态文章,打造生态建莲种植基地的同时,发展生态工业。在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速溶藕粉。“今年5月份,公司解决了藕粉速溶性问题。”文鑫莲业总经理冯银英告诉记者,目前新上市的速溶藕粉深受顾客喜爱。

眼下,建宁县特色产业正从“五子登科”到“五子兴旺”转变,县里着力抓好一个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借助绿色优势,抓好“五子”特色产业,突出产业融合、链条延展。

农民怎么富? 从“五子登科”到“五子兴旺”

果农在采摘“建宁玉梨”

因生态受益,建宁县的经济发展了,农民增收之路也越走越宽。眼下,建宁县的生态优势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借助生态优势,采用标准化方式生产的莲子、黄花梨、种子、食用菌、笋等五种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运用绿色理念和现代农业技术提升传统农业,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建宁县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建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该县先后建成了11万亩黄花梨生产基地、5万亩无公害标准化建莲生产基地、14万亩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和上百万平方米的标准大棚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解销售之忧,助农民增产增收。

如今,建宁黄花梨远近闻名,从2004年起,县里引进早熟新品种“翠冠”,提早上市时间,每公斤价格要比普通黄花梨高出2.5元以上。近年来,建宁县打造“建宁玉梨”品牌,帮助农民增收。

目前建宁共有6000多人借力互联网,通过多种平台销售黄桃,让“锦绣黄桃”走向全国各地。去年建宁电商交易额达23.28亿元,网络零售额达16.67亿元,均比增20%以上。

农民拉着绳索在稻田里翻动稻花促进授粉

此外,在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也是农民增收的一大项目。眼下,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年产值10亿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5亿元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来自全国各地知名的育种公司,湖南隆平、北京金色农华、中种农嘉集团等种业公司在建宁建立制种基地,40多年来累计生产优质商品种子5亿公斤,销往全国16个省(市、区)水稻产区以及印尼、孟加拉、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不仅是黄花梨和杂交水稻制种,如今建莲品牌名头响亮,建宁是“中国建莲之乡”, 莲子种植面积5万余亩,为广大莲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现在,1公斤特级莲子的价格达到100元,每亩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全县莲产值达5亿多元。

近年来,建宁县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莲子、黄花梨、种子、食用菌、笋等特色农业,加快富民兴县步伐,实现了从“五子登科”到“五子兴旺”的跨越式发展。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黄平柳 陈晓星 曾 程 肖开涯 文/图

编辑:施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