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节有点不一样!祭奠缅怀不聚集,服务插上“云翅膀”

2020-04-03   吉报调查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踏青出游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变得“与众不同”。梨花风起,又近清明。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踏青出游的节日。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为避免输入性、聚集性疫情发生,全省各地纷纷为市民现场祭扫、集体公祭等群众性活动按下了“暂停键”,但也为之安上了“云翅膀”。

街道社区:为文明祭祀鸣锣开道

在长春市朝阳区南湖街道光机社区,居民们在今年的清明节有了新的祭祀方式。社区发出了《云上寄哀思,清明节为战"疫"助力寄哀思倡议书》,社区运用单元长、楼栋长、网格长“三长”联动机制,“三长”带头、党员带头不参加规模性祭祀活动、增强安全意识,过平安清明。社区还利用微信、微博、QQ、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出了“云祭祀、云思念、网上祭 ”倡议,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缅怀先烈祭祀平台”里面有英烈馆、名人馆、私人馆。

“缅怀先烈祭祀平台”不仅可以缅怀英烈、名人还可以设置私人馆变实地祭祀为家庭追思、网上悼念、变焚香烧纸为敬献鲜花,在线上可以创建纪念馆单人或双人,写下生平、添加亲人照片、敬献虚拟用品,还能弹幕追思。单元长李阿姨说:“用微信祭祀既方便又环保随时都可以祭拜”,楼栋长赵先生说:“传承孝道,重于心而不拘于形,以表对先辈、故人的敬仰与感恩,推崇新时代新风尚,为青年点亮人文明祭祀的明灯”。

在长春市牡丹园社区,一位社区居民正和工作人员共同写下对故人的寄语,粘贴在“寄思墙”上,寄托对故人的哀思。“每年清明时节都会和家人去墓地为逝去的亲人扫墓祭拜,今年清明节正赶上疫情还未彻底退去,咱老百姓为了守护国家抗疫的成果,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命安全,就应该遵从规定,不做聚集性祭祀,不给疫情传播留机会。”居民陈阿姨告诉记者,这种云祭祀的方式她认为非常好。“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能放松。不同的祭扫方式,相同的缅怀深情,牡丹园社区希望辖区广大居民要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做文明祭祀的倡导者、推动者和传播者。”一旁的工作人员表示。

边陲小城长白县长白镇各个社区积极开展“文明祭祀 共战疫情”宣传活动。社区通过张贴公告、发放传单、微信群、电子屏等方式,弘扬新风、传承美德;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让逝者安息,鼓励采用家庭追思、悼念遥祭等文明节俭的祭祀方式悼念缅怀逝者,使文明祭祀与疫情防控的理念深入人心,确保不发生集聚性祭扫,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等不环保行为。

在抚松县露水河镇北山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引导居民通过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错峰祭祀等新兴方式表达哀思。

“云”祭祀代替去公墓,殡葬服务机构提供新服务

近年来,随着文明祭祀的新风尚越来越普及,“云”祭祀成为新兴起的一种祭祀方式,这种网上祭祀将传统祭祀方式进一步继承与延伸,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接受和认可。在今年的清明节期间,这种利于防控疫情的“云”祭祀,成了众多市民的选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有效遏制清明节期间因集中祭扫活动引发输入性或聚集性疫情的发生,长春市殡葬服务机构近日发布通知,暂停市民现场祭扫活动,暂停各类集体公祭、清明文化周、海葬等群众性活动。对于祭扫服务暂停期间有祭扫需求的市民,各殡葬服务机构推出网络祭祀、代理祭扫、集中公祭等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在家中完成祭扫。对安葬期满需要缴费的,延长缴费时间至2020年底,同时开通微信线上缴费业务。

据悉,长春市殡葬服务中心于3月12日推出微信远程服务平台,为春城百姓提供足不出户便可祭拜、追思先人的便捷途径。广大市民可通过关注“长春市殡葬服务中心”“长春息园”“天烛服务”微信公众号,选择寄存缴费、政策咨询、“微祭奠”网上祭祀等服务,同步提供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墓地销售、联系方式等信息,为市民提供便捷环保祭扫方式的同时,倡导市民向文明祭扫。

长春市殡葬服务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代客祭扫”服务,代客擦拭墓碑、摆放祭品、行鞠躬礼,并拍照反馈。市民百姓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天烛服务”,在平台内根据需求选择服务类型,工作人员将以一对一服务的方式完成百姓对逝去亲人的祭奠追思,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查看祭扫活动情况,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长春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家人早就决定取消今年的祭祖活动,响应政府的号召。“往年清明节我们去墓地祭祖,在外地的家人都要回来,每次都去二十来人。今年情况特殊,我们三月中旬就定好了,不让外地的家人赶回来,大家在网上云祭祀,把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寄向云端,毕竟还在疫情期间不能大意,有这份心意就够了,仪式没有那么重要。”

不一样的祭奠方式,一样的追思与怀念

3月31日,长春市宽城区兴业街道新村社区开展“线”上祭祀活动,缅怀先烈、祭扫英烈,用文明的祭祀方式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敬献花环、诵读祭文、填写祈福卡……当日中午,新村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打开电脑,登陆“网上祭先烈”专题网站,按照网页上的温馨提示一步步操作,向革命先烈、人民英模表达崇高的敬意。“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们英勇奉献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和感恩。”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吴波说。

吴波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不仅能激发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的爱国热情,也有助于引导辖区居民接受文明祭祀方式,在致敬英烈、缅怀先辈的过程中,掀起文明祭祀新风潮。

走访中记者发现,为避免人员聚集,不少单位今年清明祭奠英烈活动都选择了网上祭祀的方式。

近日,珲春边境管理大队创建“四强”党支部活动第三协作区单位联合开展了网上祭奠革命英烈活动。民警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转发《清明节网上祭祀倡议书》等方式号召民警和辖区群众开展网上追思。并登陆“国家公祭网”开展在线公祭,在网上点烛祭奠、献花寄哀思、敲和平大钟醒世、留言祈愿,追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烈。

珲春边境管理大队马川子派出所民警沈世杰表示:“虽然今年祭奠英烈的形式与往年不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意义是一样的。作为新时期的移民管理警察,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革命先烈学习,尽职责、守担当,为维护辖区平安人民幸福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清明节前夕,长春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序恢复开放。开馆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时至15时。因疫情防控需要,纪念馆暂时不组织、不接待聚集性祭扫纪念活动,暂时不接受大型团队参观,暂停讲解服务。如参观人数在20人以内,需提前一天预约。

记者了解到,在园区开展祭扫活动,可采取诵读祭文、献花等方式寄托哀思,不允许明火祭祀,减少人员的聚众聚集,做好防护措施,确保祭扫悼念活动安全、文明、有序。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70周年。长春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烈士褒扬工作,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将通过为烈士墓敬献鲜花、擦拭墓碑等绿色文明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烈士祭扫、代理祭扫、网络祭扫服务,烈士亲属和社会各界可通过网络向英烈寄托哀思、致敬缅怀。

防控疫情不松懈,游春踏青不出省

往日清明,大家出游、祭祖,可谓是人山人海、人潮如织。今年受疫情影响,清明节旅游市场又有新变化。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宅家许久的市民已迫不及待想来一场游玩踏青之旅。“我们都已经计划好了,今年不出省,就在省内自驾游。”长春市民王泽栋做电子器材售卖工作,往年春节公司正月十五之后才上班;今年受疫情影响,从春节一直放假到3月中旬才开工。“以前总想着能放假一觉睡到大天亮实在太好了,但这次在家待着的时间太长,平时除了去楼下超市买菜和生活用品,几乎没出过屋,挺难受的。所以趁着清明节假期省内各大旅游景点都陆续开放了,我们全家一起开车出去玩,从长春到吉林、延吉、图们、珲春,看看蓝天白云,呼吸新鲜空气,到各地网红店打个卡、尝尝美食。”王先生说。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不少计划假期出游的市民都选择了省内游,他们也更青睐自驾游,表示自驾游能够避免坐车和陌生人接触,一家人出去比较放心。“虽然今年清明假期出游的会比往年少很多,但景点还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而且就三天时间,去外省玩实在不方便,还是省内游比较安全,而且时间上也会比较充裕。”市民魏健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他们一家三口打算去通化、白山沿线游玩,“我们从3月初就开始关注省里各大旅游景点的微信号,看他们什么时候对外开放。听说长白山开了,景区还有各种亲子游玩项目,趁着孩子还没有开学,我和我对象打算带他出去玩一圈。”魏健说,他们准备自驾游,这样旅途中除了景点、饭店、宾馆、服务区外,不会接触到太多陌生人,安全性比较高,“自驾游适合全家一起旅游,尤其是带小孩出来玩,还是开车方便”。

记者从多家旅行社了解到,清明节前一周省内旅游线路的价格有所下降,但预定量较前段时间有所增长。同时,受疫情影响,目前各线路上酒店的价格和往年同期相比降低不少。此外,在携程、马蜂窝、同程等各大旅游网站上,记者看到,近期不少景区纷纷宣布限时开放、免费开放,或是采用优惠门票、住宿价格减免等措施刺激旅游热度,各大旅游网站还重点推出省内自由行、市区周边一日游、农家乐等活动鼓励人们出游,目前,酒店加景点的旅游产品最受欢迎、点击量和成交量最高。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茗 马贺 于悦 刘颖 姜忠孝

编辑: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