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在中国深山支教10年,婉拒采访不想“感动中国”,后来咋样了

2022-08-16     一耿历史

原标题:老外在中国深山支教10年,婉拒采访不想“感动中国”,后来咋样了

“我不想感动中国,我来到中国恰好是中国感动了我”,面对采访卢安克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他是一个低调到埋入尘埃的人,不爱出名,但是他的所作所为确实足以感动中国。

1968年出生于德国汉堡,毕业于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这个与教育事业不挂钩的专业,却培育出了一个感动中国的德国支教。卢安克与中国结缘还是源于一次旅行,如同许多外国人一样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卢安克就被中国的文化深深吸引,自此之后他开始自学中文,来到中国留学。

从中南大学到广西农大,卢安克在这里结识了一大批来自广西农村的学生,也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困难。1997毕业后的卢安克在南宁开办了一所义务学校,教授德文,但是却因为没有“就业资格证”被关停还罚了3000元。

1999年,回国后重新来到中国,这次他选择去广西乡村当一名初中老师,但是却受到了家长的质疑,因为其班级学生的成绩没有见长,因此被家长投诉,最后惨遭开除。但是卢安克的教育事业并没有从此结束,他在广西外贸委成立了办事处,从此可以合法从事教育事业。并且在2001年来到了广西大山中的一个叫板烈的特困村,担任一名小学教师。

2009年卢安克接受了央视《面对面》节目的采访,主持人柴静从北京不远万里来到广西的山区,她说她从未走过这么艰难的山路,也很难想象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如此偏远的山区支教。

在这里他们见到了卢安克,不同意其他外国人笔挺的西装和挺拔的发型,卢安克穿着随意,脚上还光着脚套着一个破破烂烂的运动鞋。对于穿着卢安克并不在意,说起鞋子更是不觉得难堪,他说这里买不到45码的袜子,鞋子更是村里老人一针一线缝补出来的,非常宝贵。

这位“洋教师”和乡亲们相处得意外和谐,板烈村的人都很尊敬他。而从2001年支教开始,一直到离开他从来没有拿过学校一分钱工资,相反把自己每个月父母打来的4000生活费都用来复印材料和捐助乡亲,每个月他个人开销不到200块。

他和其他来中国的外国人不同,他不爱酒肉,不谈恋爱,不抽烟打牌还节俭朴素,一双鞋都要缝缝补补穿8年。不仅是乡亲们对他感到不解,就连主持人也问他:“你不为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

卢安克却回答“更大的乐趣”,他说他经常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来说,他就是他们的父亲。带着他们爬山、嬉戏、玩水,在玩乐的同时教育他们,这些就是他最大的乐趣。很多学生都称他为“老卢”,还说:“老卢就是我爸爸。”

而卢安克的低调甚至到了一种偏执,他不愿意被人们得知,也不愿意接受采访。柴静在采访完后就感觉这次节目要失败,因为卢安克对的采访太过于零碎和杂乱,不同于以往的采访,对象都会很积极配合。在这次节目播出后,果然卢安克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但是很多问题也接踵而至。媒体开始打探他的私生活,许多人对他赞不绝口,但是还有更多人对他产生了质疑。有人说他是外国间谍特务,有人说他是同性恋恋童癖,各种恶行都被按在了他的身上。

在接受采访后半年,卢安克关闭了自己的微博,留下了最后一句话:

“我不是本国人,不该管这些事情,但是如果放弃我的学生会很难受,社会对我的关注已经超出了我的承担能力。”

最后他在2010年回到了德国老家,随后春节重新回到广西。直到2012年,因为生活状况非常不稳定,他不得不离开中国前往越南居住,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音讯。

无论如何他都为我国的乡村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十多年的光阴,对于他,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个评价,有人认为他还不足与“感动中国”。或许他没有感动中国,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他至少感动了板烈村所有的父老乡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f9968c7d86e396b5ea02fd7b7f123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