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学良唯一的儿子回国,64岁不会汉语,和沈阳亲戚相拥而泣

2023-01-17     一耿历史

原标题:1994年张学良唯一的儿子回国,64岁不会汉语,和沈阳亲戚相拥而泣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要人物之一,张学良于国有功。

只可惜他的命运颇为坎坷,不仅自己被囚54年,三个儿子也先后去世,只剩一个小儿子。

1994年,64岁的张闾琳首次回国,连汉语都不会说,只在游历故土的过程中默默流泪。

在张闾琳的身上到底发生过哪些故事?他又为何六十多岁才归国?

一 坎坷身世,孤身赴美

张闾琳的坎坷身世,得从张学良和赵一荻离经叛道的爱情说起。

彼时他们一个是东北少帅,一个是浙东千金。

张作霖虽然号称“东北王”,但实际上是草莽出身,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实际就是割据军阀。

赵一荻家则恰恰相反,乃是浙东名门,底蕴颇深。

比如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就曾历任清邮传部主事、交通部次长等职。

母亲也是大家闺秀,且一直都很重视对赵一荻的培养,想给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归宿。

可谁也没想到,被他们寄以厚望的女儿,居然跟着“有妇之夫”张学良私奔了。

两人初次相遇,是1927年蔡公馆的一次舞会上。

赵一荻觉得张学良成熟稳重、有英雄气度;张学良觉得赵一荻活泼可爱,有青春气息。

两人一见钟情,随后关系日益熟络,很快开始正式交往。

没想到事情传扬开来后,赵庆华激烈反对,甚至直接将女儿锁在家中。

奈何赵一荻也是个有主见的,为了和张学良在一块,她不惜离家出走,孤身远赴千里。

佳人有意,张学良又多情,两人便生活在了一起。

只不过于凤至是张作霖钦定的张家大夫人,没有于凤至的同意,赵一荻就进不了门。

于是,赵一荻一直住在府外,直到1929年她怀孕,于凤至不忍心看她遭罪才把她接进了门。

10月怀胎之后,赵一荻生下了她和张学良唯一的孩子,张闾琳。

不过这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恰恰相反,张闾琳就此开始了坎坷与颠沛的一生。

他出生不满一年,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

时局动荡,张闾琳也只能跟着母亲四处避祸。

东三省沦陷之后,张学良亲眼看到了当地民众的惨状。

为了抗击日寇,他和杨虎城等有志之士,几度劝谏蒋介石联共抗日。

只可惜,蒋介石冥顽不灵,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幌子,一心想搞独裁统治。

张学良等人不愿内耗,于是就拖而不打,谁知蒋介石独裁心切,甚至亲自跑去了西安督战。

在彻底看清蒋介石的真面目,确定无法用言语劝谏他联共抗日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迫使蒋介石向全国宣告“一致对外”。

后来在周总理等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的调和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可张学良由于对蒋介石心怀愧疚,选择了亲自将其送回南京,结果没想到一到南京就被扣下,判了10年有期徒刑。

临别之际,他甚至没能跟6岁的儿子道一声别,以至于后来张闾琳对父亲印象极为模糊。

为了避免张闾琳被牵连,赵一荻把他送去了香港,她自己平日里两地奔波,勉强照顾了过来。

可是1939年冬,张学良托人寄来的一封信,又彻底打乱了赵一荻和儿子的生活。

原来,当时于凤至因为生病去美国治疗了,所以张学良给赵一荻写信,希望她能过去。

赵一荻对张学良一往情深,自然是愿意前往相伴的,可是年仅9岁的张闾琳该怎么办呢?

彼时张学良身陷囹圄,赵一荻去了恐怕也没有自由,总不能让孩子也从小过上被囚的日子。

一番思虑过后,赵一荻最终带着孩子前往了美国洛杉矶。

那里有一对叫伊雅格的夫妇,昔日是外交官,跟张家的关系很好。

此番把张闾琳托付给他们,也算是有人照顾,不至于被战火殃及。

等到日后张学良脱困了,他们夫妇再来把孩子带回去就行了。

这番打算没什么问题,毕竟当初张学良只被判了10年有期徒刑。

可没想到蒋介石为泄私愤,居然在刑期已满后强行扣押张学良,一扣就是半个世纪。

以至于张闾琳一直被留在了美国,后来更是与张学良夫妇断了讯息……

二 阴差阳错,再度重逢

1946年,张学良被蒋介石送到了台湾幽禁,赵一荻也跟了过去。

由于蒋介石有意隐藏消息,甚至不让张学良与外界通讯,所以张学良夫妇一直没机会把孩子找回来,思切之情愈发浓厚。

直到1954年,事情才迎来了转机。

当时蒋介石夫妇派了个启蒙教师给张学良,一方面是教他英语,另外一方面也有监视之意。

只是蒋介石不知晓,他派去的董显光夫妇跟张学良旧交,心中更是钦佩张学良昔日壮举。一段时间相处后,情谊更是愈发笃厚。

两家相处的十分融洽,直到1955年5月,两家人才分别。

当时董显光夫妇要前往美国华盛顿,张学良与赵一荻得知后便提出,希望能帮他们找找孩子。

董显光夫妇自然答应,一到美国就按照地址找上门去,只可惜十几年过去,早已物是人非。

当地的房子都被拆掉,改成了高尔夫球场,至于伊雅格夫妇的去向,更是无人知晓。

在四方打听无果后,董显光夫妇几乎都要放弃了,可是1956年,却意外发现有一人长得和张学良夫妇颇为相似。

双方交流后得知,这人果然就是张闾琳。

原来,当初赵一荻为了保护孩子,特意叮嘱伊雅格夫妇保密,而伊雅格夫妇也始终很上心。

他们不仅重新给孩子起了个美国名字,而且搬家的时候几乎没有告诉任何人消息。

就连张闾琳,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后,都几乎忘了过去的事情,汉语也不会说了,只把伊雅格夫妇当父母。

后来,张闾琳充分展现学习天赋,直接考进了加州大学航天专业。

本科毕业后,他又一路研读,后来取得博士学位,才进入科研部门任职,成为美军航天专家。

得知亲生父母消息的时候,张闾琳也很高兴,甚至当即提出想去台湾看看。

只不过赵一荻觉得当时局势未稳,就拒绝了儿子的建议。

等过了一些时候,蒋介石对张学良的管理宽松了一些,张闾琳又快要结婚了,这才见了一面。

这次见面,父子俩都是相顾无言。

分别的时候,张学良是风华正茂的少帅,张闾琳不过是个顽童;

再次相见时,张学良已经两鬓斑白脸上沟壑纵横,而张闾琳也已经步入中年了。

当然,血脉中的亲情难以斩断,张闾琳也明白父母的苦衷,因此一家人很快就熟络了起来。

至于张学良,他也比人们想象的更爱这个小儿子。

很多人都以为张学良和张闾琳的关系很淡漠,毕竟两人相处的时间较少,张学良很少去看他。

但后来披露的一张“少帅亲子照”,能从中清楚看到,张学良对张闾琳的态度是非常怜爱的,俨然是个慈父。

除此之外,从张家第3代向张学良纪念园捐献出的那些史料和遗物来看,张学良和张闾琳虽然阔别几十年,但后来人是非常亲昵的。

张闾琳甚至还多次带妻子和儿子前去看望父亲,几人一同拍照,俨然是父慈子孝的模样。

唯独有些可惜的是,台湾方面依旧不愿意释放张学良,张闾琳去看望的机会也有限。

直到1990年,张学良真正获释之后,这种局面才改变。

不过那时候,张闾琳能感觉到张学良依旧不开心,只是时常朝着大陆的方向远眺。

他知道,父亲是想回去看看,只可惜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始终没有机会。

于是最终,张闾琳作出决定,由他代替父亲回一趟大陆,回一趟老宅,而那年他已64岁了。

三 重返故土,情谊不断

在返回大陆之前,张闾琳也有些近乡情怯,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一种情况。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似乎就是最好的写照。

甚至相比较来看,张闾琳还要更忐忑一些,毕竟他在美国生活数十年,对汉语已很陌生了。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一踏上故土,张闾琳心中几乎就升起了一种亲切感。

一方面是儿时的气息让他熟悉与怀念,另一方面则是当地政府部门专门安排了相关接待人员。

带着妻子抵达沈阳后,他们先是回了张家老宅。

原本他以为屋子该被拆了,可实际上张家老宅还是保存的比较完好的。

辽宁政府方面,甚至还特意在大帅府酒家请张闾琳吃了一顿饭,让他们体验了地道风味。

紧接着,他们又去看了为张作霖所建的大帅陵。

虽然名义上这是张作霖的墓穴,可实际上这里面是空的。

因为九一八事变过后,张作霖一直忙于事务,迁陵仪式也就一直没有进行。

之后战争不断,其实这座陵墓曾经几度遭到破坏。

后来是政府特意拨款,那座陵墓才得以重新修缮。

这一点上,张闾琳也尤为感动,感到了故土和祖国的温情。与此同时,居住在沈阳的亲戚也纷纷来访。

虽然彼此之间几十年都不曾见面,但甫一见面,张闾琳就和亲戚相拥而泣,感慨着这岁月变迁的几十载。

最后,张闾琳夫妇又在当地逛了不少地方,比如说讲武堂旧址、九一八事变纪念塔等等。

看着这些充满历史痕迹的地方,张闾琳备受震撼,还用照相机拍了很多照片,准备带给张学良看。

临别之际,很多张学良昔日旧部都带着东西前来拜访。

东西倒也不名贵,无非就是家乡好酒或者一些其他特产。

可是这里面的情谊却足够厚重,不仅仅是张闾琳,就连后来张学良看到后都落泪了,提笔道:

“鹤有归巢梦,云无出岫心”。

很明显,张学良也很想像张闾琳一样回乡看看,只不过他最终还是未能成行。

一方面是上面所提到的身体原因,他当时毕竟年纪大了,不宜奔波也不宜情绪过于激动。

另一方面也是时局方面的原因,他并不好贸然出行。

不过张闾琳倒是看的比较开,回国次数也比较多。

继1994年回国后,1995年他又回来了一趟,后来2005年更是带妻子和孩子一起回国,走访了很多地方,看了祖国的大好河川。

不管怎么说,故土难别。

虽然后来张家人大多在美国定居,不过对故乡的情谊是不变的,更不可能随着时间和空间而断绝。

纵观张学良与张闾琳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动荡的局势迫使他们分别,战争带来太多苦难。

就连张学良的其他三个儿子的离世,也多多少少跟战争有些关系。

大儿子张闾珣,自幼聪明伶俐,尤其擅长山水画,颇得绘画大师们的推崇。

只不过在英国考察期间,他见到德国法西斯残酷空袭,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出了问题。

后来又因常年颠沛患了其他的疾病,最终伤口化脓,染上败血症不幸去世。

二儿子张闾玗,虽不像大哥那么才华横溢,但是却出色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天赋。

骑马、跑步、打网球,他每一样都十分出色,还曾参加第14届华北运动会。

可惜家庭因战争而支离破碎,心绪苦闷,最终病逝了。

三儿子张闾琪,更是12岁时就不幸夭折。

这三个孩子的离世,都让张作霖和于凤至陷入到悲痛之中。

好在两人还有一个女儿张闾瑛,与弟弟们相比,她的人生倒称得上幸福圆满。

张学良被囚禁54载,命运已是堪称悲苦,不过相较于一同兵谏的杨虎城来说,他还算善终。

当初在败退台湾之前,蒋介石命毛令人凤残忍杀害了杨虎城一家,连稚儿都不曾放过。

如此手段狠辣,为了一己私愤杀害了抗日功臣,最终引得民愤反噬,属实是咎由自取。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警醒,战争可以说是家破人亡的导火索,后人应当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让我们牢记历史教训,怀爱国之心,行建设之事,避免悲剧重演,共创和谐美好的新家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45cd93a1dcec3165aeb8bc6aed366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