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的丰富与国人创造力的丰富再一次在资本市场得到见证。最近,在管理层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管理层创造性地提出了“耐心资本”的概念。为此,管理层表示,要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壮大“耐心资本”。这一提法,一经公开,即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何谓“耐心资本”?对此,管理层并没有作出权威的解释,所以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本人之见,“耐心资本”本质上也是一种长期资本,但“耐心资本”较一般的长期资本更突出“耐心”,更能承受压力,承受投资亏损,要有“傻子精神”,要有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奉献精神。因此,“耐心资本”需要更看重未来的长期投资收益,而不应计较眼前的得失,甚至不应计较未来几年的得失,而是要将目光看得更加长远。
也正因如此,“耐心资本”是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所欠缺的,实际上也是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都非常欠缺的。毕竟作为资本都是要追逐利益的,如果眼前利益足够丰厚,谁还愿意一味死守去追逐长期投资的收益呢?所以,尽管中国股市不乏长期投资的资金,如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以及QFII、RQFII,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长期资金,但这些资金并不是“耐心资本”,它们更是市场上的“聪明资本”,在市场上知进退,看重投资的盈亏。所以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在A股市场,“耐心资本”是缺乏的。反倒是散户的资金,因为长年被套牢,所以被迫成了股市里的“耐心资本”,一旦被套牢,就是套牢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耐心资本”是管理层的一个愿景。实际上,就资本本身来说,更愿意充当“聪明资本”,更愿意让自己的投资随时都处于赚钱状态,而不是处于套牢状态。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了的。更何况,如今的投资者都是聪明人,能赚到快钱就不会去赚慢钱,更何况还要承受套牢之苦去赚取慢钱,这显然不符合投资者的追求。不论是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还是QFII、RQFII,都不愿意充当这种“耐心资本”。
当然,管理层提出“耐心资本”的提法,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毕竟A股市场自从2007年2月份首次登上3000点以来,16年过去了,目前A股市场还是在3000点附近徘徊,眼下甚至连3000点都失守了。而放眼全球主要股市,不论是美股、日韩股市还是印度股市等,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或近年新高。目前的A股市场难免让投资者深感失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希望投资者,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能够更有“耐心”。所以,管理层希望A股市场上的资本都能够成为“耐心资本”。
事实上,面对A股市场,16年来一直在3000点附近徘徊,A股市场的投资者够有耐心了,但管理层还是希望投资者能够更有耐心一些,所以便有了“耐心资本”这一说法的出台。这实属是无奈之举。如果A股市场也能象美股、印度股市那样连创历史新高,管理层还有必要提出“耐心资本”的概念么?看看美国、印度等国家的证监当局,他们提出过“耐心资本”的概念么?这不是这些国家的语言不丰富,也不是这些国家的股市监管者在语言上没有创造力,而是面对一个充满活力的股市时,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强调要壮大“耐心资本”。毕竟所有的资本都在分享股市上涨带来的收益,哪还考虑有没有“耐心”的问题呢?
所以,中国资本市场提出“耐心资本”的概念,这其实正是A股市场长期低迷的见证。从2009年起,美国股市至今走出了14年多的牛市,而A股市场却始终陷在3000点的泥潭里。可见,A股市场投资者的资金都早就在不自觉中成了“耐心资本”。放眼全球股市,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投资者能比A股市场的投资者更有耐心的了。有鉴如此,希望管理层能够采取切实措施,提振股市,让股市从融资市场变成投资市场,让投资者的资本能告别“耐心资本”,毕竟对于任何一个资本市场来说,“耐心资本”的存在都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