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上海女商人资助穷青年,二十年后再重逢,惊呼:您是兵团司令

2023-01-07     一耿历史

原标题:29年上海女商人资助穷青年,二十年后再重逢,惊呼:您是兵团司令

前言

1949年5月27日,经过16天的激战上海市完全解放,当枪炮声渐渐平息之时,上海的老百姓纷纷走上街头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作为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建者董竹君自然十分欣喜。

这时董竹君突然收到了原新四军联络部长杨帆的请柬,邀请他在上海市华龙路的一间公寓与几位多年未见的同志们相见。

董竹君在此次宴会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有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原新四军联络部长杨帆等几位革命前辈,但唯独有一个人身穿军装、身材魁梧的男子她不认识。

还未等董竹君说些什么,那个军装男子就快步上前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说道:“我是宋时轮,二十年前不是您,我就离不开上海!”

董竹君

董竹君的大脑一片空白,惊讶地说道:“您就是第九兵团的司令员宋时轮?我二十年前是做了什么吗?”

随着宋时轮的将二十年前的事情讲述出来,董竹君也陷入了回忆……

贫苦少女,嫁入豪门

1900年2月董竹君出生在上海市洋泾浜畔旁边的一个贫民窟里,董竹君的父亲叫董同庆是一个卖苦力的黄包车夫,没有文化的他也不知道给女儿取什么名字,只好给她取了个“阿暖”的小名。

而她的母亲也是一个普通人,没有文化的她只能跑到富商家中当保姆,以此来补贴家用。为了不让董竹君和自己一样吃亏受罪,董同庆和妻子省吃俭用了多年,才让董竹君在六岁那年走进私塾读书。

洋泾浜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清帝溥仪正式退位,延续上百年的清政府宣告终结。就在这举国欢庆之时,董竹君一家却过得颇为艰难。

常年的辛苦劳作,终究还是让他们家中的顶梁柱董同庆在一场伤寒中倒了下来,甚至多次出现了险情,差点重病身亡。为了延续丈夫的生命,董竹君的母亲只能四处借钱,欠下了不少高利贷。

等到董同庆出院之时,他们家已经是债台高筑,而且因为严重的后遗症,董同庆再也无法外出跑车,彻彻底底地丧失了劳动能力。

一年之后,董同庆迫于还债压力,只能将自己的13岁的女儿卖入“长三堂子”做一个卖唱的“清倌人”。

“长三堂子”是旧上海有名的青楼,董竹君必须在这里学艺、卖艺三年,为自己的父母抵债,但其中“卖艺不卖身”的条件便是夫妻二人最后的尊严与倔强。

董竹君得知此事后痛哭流涕,拉着母亲的手说道:“阿妈!我不想离开你们,我也不想去那个鬼地方,求求你了!”

哪里有母亲想让孩子去青楼的,但在现实面前她只能含泪说道:“我的娃娃,你看看咱家过的什么日子,爸妈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走这条路了,你到哪里学三年戏就能回家了,你可千万别怪妈妈阿!”

几天之后董竹君来到“长三堂子”,老鸨给他取了个艺名叫做杨兰春。因为董竹君样貌俊美还读过6年的私塾,一下子就成了青楼当中的红人,一天常常要出场五十多次,甚至有不少有权有势的客人对他垂涎三尺。

青年董竹君

老鸨看到眼前的真金白银早就忘记了将“卖艺不卖身”的约定抛之脑后,甚至要求她做好“接客”的准备。

董竹君却在老鸨的威逼利诱面前宁死不屈,常常以性命相威胁,这才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之身。但老鸨却并不甘心,私底下开始谋划着各种阴谋。

就在这时一个叫夏之时的人向她伸出了援手。

青楼此地鱼龙混杂,但并非都是好色之徒,在辛亥革命前后,董竹君经常能在此地看到一些革命党人,凭借此地的搜集情报或者掩护身份。

董竹君虽然沦落至此,但她并没有就此沦落,反而对这些革命党人心生怜悯,于是乎一个叫夏之时的人走进了她的世界。

夏之时曾经参与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时被选为四川省的副都督,受到万人敬重,可惜的是,袁世凯在窃取革命果实之后,夏之时被迫从四川逃离,跑到上海躲避灾祸。

当他在“长三堂子”遇见董竹君时便对他心生好感,并非常愿意出钱为她赎身,可有志气的董竹君并不愿意当别人的小老婆,此事便一直耽搁了下来。

夏之时

后来夏之时的原配夫人阎氏给他留下了一个儿子后便撒手人寰,而袁世凯也在国内大肆搜捕革命党人,甚至用三万大洋悬赏夏之时的项上人头,妻子的离世和事业的受挫让夏之时更加渴望有人能抚平自己的创伤,于是他决定在逃亡日本之前,将自己的心意全部告诉董竹君。

看到夏之时遭此不幸,董竹君的内心又一次地软了下来,不过她在答应夏之时前提出了三项要求:

“其一,我嫁给你时必须是正室;

其二,逃出青楼后,我要去日本读书;

其三,我们成婚后,你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国家,家务则由我来处理。”

对于心爱之人的要求,夏之时全部一一答应。于是乎董竹君佯装生病,将自己珍贵的首饰和旗袍留在房间之中,当作赎身费用,趁着“长三堂子”内的“龟公”不注意时,叫来一辆黄包车扬长而去,与夏之时一同跑到了日本团聚。

一个青楼女子摇身一变成为都督夫人,自然遭到了其他革命党的反对,但夏之时却顶住了压力,在结婚之后与董竹君在日本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期。

两人虽然恩爱,但董竹君的青楼经历却成为夏之时一家,永恒的心结……

龙潭虎穴,邂逅青年

董竹君嫁入夏家后过上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并且她上学读书的愿望也终于实现,可就在这段时间,她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

1915年12月袁世凯悍然“称帝”,夏之时得知此事后欣喜若狂,连忙与革命同僚返回国内,继续组织人员进行革命。

临走之前,夏之时对着自己的妻子拿出了一支手枪,认真地说道:“我离开日本期间,你若是遇到危险就拿他防身,但你要是做出了对不起我的事情,也不用说些什么,拿着枪自尽即可。”

此时的董竹君刚刚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见到丈夫对自己的怀疑,不禁地打了一个寒颤,但她只能点头答应,含着泪将手枪收下。

董竹君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大女儿国琼

尽管如此,夏之时还是不放心董竹君的为人,返回国内之后,他又专门找到在上海读书的四弟,明面上要求他与妻子一起读书,暗地里却是让四弟监视董竹君的一举一动。

看到丈夫对自己戒备,董竹君一开始非常地忍让,在日本学习期间,一心学习知识并无其他念头,可夏之时还是有所担忧,为了减少妻子外出,他居然花费重金,邀请日本老师来家中授课,让董竹君减少外出。

1917年夏之时的父亲病危,作为儿媳的董竹君不得不跟随丈夫返回四川合江照顾亲人。夏家是当地有名的地主家庭,封建思想早已在整个夏家根深蒂固,因为董竹君以往的出身,夏家人时常对他进行各种鄙夷。

夏之时和董竹君一家合影

董竹君的婆婆还对自己的儿子苦苦劝说道:“你是有身份的人,这个女人怎么配得上你?你要和他在一起也行,不过只能当个姨太太,正室应该找个名门大家。”

好在夏之时并未忘记与妻子的约定,有些为难地说道:“这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实在不行就娶两个老婆吧!”夏母依然如此劝说着自己的儿子,此时的夏之时也陷入了犹豫之中。

出身!出身!还是出身!难道你们夏家一直都这么富有吗?

得知此事的董竹君气不打一处来,但她并没有因此跑到丈夫面前大吵大闹,她决定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让夏家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在四川时的董竹君

之后的日子里,董竹君白天料理家务招待亲友,晚上读书教子帮助管家算账,睡觉之前还会在煤油灯下用铁针缝补衣物,可他换来的却是丈夫对自己的疏远。

1919年夏之时被川军总司令熊克武罢免军职,这个曾经的革命斗士却突然变得颓废贪婪起来,整日以赌钱吸烟为乐,对自己的妻子却又打又骂。

看到丈夫日渐糜烂和国家的逐步破败,董竹君决定走出家门,为祖国作出贡献。

董竹君用自己的积蓄分别于1924年和1926年开办了一家女子织袜厂和一家飞鹰黄包车公司,因为董竹君作为诚实,颇有商业头脑,很快就实现盈利,受到了《重庆日报》《国民公报》的头版报道。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跑到上海求官。在丈夫离开之后董竹君接触到了很多共产主义思想,为了更好地了解共产主义知识,她在1929年将自己的公司卖掉,带着自己的孩子们也来到了上海。

董竹君母女

可卖公司的举动却引来了夏之时的不满,为了报复自己的妻子,夏之时将儿子带回四川,将董竹君和五个女儿留在上海自生自灭。

为了生存,董竹君只能将自己所有的首饰卖掉,独自一人开了一家小饭馆生活着。尽管穷苦,但她依然保持着善良和乐观,好心的她在店里立下了规矩:

“凡是前来喝水的穷人、苏北老乡、黄包车夫一律不收任何费用,并提供桌椅以供休息。”

大量的黄包车夫对董竹君的行为十分地感激,凡是搭载客人时便会向他们推荐这家餐馆,希望他们帮忙照顾,看到从小餐馆出来的食客也会少收银两,以此报答董竹君。

民国时期的黄包车夫

随着黄包车夫们的大力宣传,董竹君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并在此时认识了一个叫郑德音的共产党员。原本想要入党的她却因为上海党支部遭到打击的缘故未能如愿,而郑德音告知董竹君“找李同志联系”后就再也没有见过。

这个李同志究竟是谁?

1929年夏末,董竹君正在积极寻找“李同志”时,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年轻人走到店中,并对伙计说道:“我是李棠萼哥哥的朋友,找你们老板是重要事件!”

董竹君在四川时,李棠萼曾向她讲述过共产主义思想,得知此事后,认为这个年轻人可能是所谓的“李同志”便吩咐伙计将她带到21号房间。

那个年轻人见到董竹君后仔细地观察了四周,在确认无人的时候,才从怀中掏出了一份信件递给了董竹君。

董竹君照片

董竹君打开信封后,一眼就认出了这是李棠萼的笔迹,并在信中看到一句:“请对这个年轻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董竹君当即笑了一声,询问道:“请问您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需要我怎么帮你?”

那个年轻人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惭愧地说道:“我有要事前往湖南,但是钱包丢了,李棠萼先生要我去找您求援。”

“你稍等片刻。”说完董竹君便急急忙忙地跑到办公室当中,将自己所剩不多的钱款拿了出来,亲手交到了年轻人的手中,并问道:“还有什么事情吗?我很愿意帮你。”

年轻人感激地看了董竹君一眼,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了,太感谢您了。”

董竹君见状由衷地说道:“那就祝您顺利!”年轻人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了。

然而让董竹君没有想到的是,二十年后他们依然会重聚,并得知这个年轻人的真实身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

闻名上海,好友重聚

在送别完年轻人之后,董竹君便用自己开饭馆的钱开办了群益纱管厂,其规模远超她四川创办的富祥织袜厂。但可惜的是,因为日军发动了“一二八”事变,群益纱管厂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更为可恶的是,董竹君正要重建工厂时受到了国民党的迫害,被人抓到监狱。当她被朋友保释出来时,她的母亲却因担惊受怕而不幸去世。

董竹君父母离开夏家时摄

走投无路之际,一个叫李嵩高的人借给了她两千元钱,帮他度过危机。

1935年3月15日,董竹君在上海大世界附近的华路臬路包下了一栋小楼,并取名为“锦江小餐”,得益于董竹君的传奇经历,上海滩诸多大人物亲自捧场,其饭店规模也越来越大,并改名为“锦江川菜馆”。

正当一切步入正轨之时,日本人却打入了上海,并强迫董竹君当卖国的汉奸,宁死不屈的董竹君只能带着自己的五个女儿来到菲律宾避难,直到1945年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之后的董竹君立刻接手了自己创办的锦江川菜馆,并用自己赚来的钱投资到印刷行业,秘密地刊印革命文件。

1935年的董竹君与锦江川菜馆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作为著名女商人的董竹君与夏之时正式离婚。

因为董竹君在抗日时期向新四军捐赠过大量的抗战物资,作为原新四军联络部长杨帆立即与董竹君进行了联系,感谢她多年以来的帮助。

在杨帆的邀请下,董竹君来到了上海市华龙路的一间公寓与几位多年未见的同志们相见,这时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的司令员宋时轮走到她的面前,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对他说道:

“董先生(尊称,不分男女)我是宋时轮,您还记得20年前的事情吗?您可对我提供过巨大的帮助啊!二十年前不是您,我就离不开上海!”

董竹君的大脑一片空白,惊讶地说道:“您就是第九兵团的司令员宋时轮?我二十年前是做了什么吗?”

随着宋时轮的讲述,董竹君这才知道,当初来董竹君饭店求助的年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宋时轮。

宋时轮

原来1929年宋时轮出狱后来到上海寻找党组织,正当他要回到湖南组建游击队时,自己的钱包却被偷了,走投无路之际,他跑到了“狱友”李棠萼面前,希望他帮助自己。

可李棠萼也是刚刚出狱,手里也没有什么钱,离开之时,他便给了宋时轮一封求助信,让他找开饭店的董竹君帮忙。

从饭店拿到董竹君的资助后,宋时轮来到了湖南等地组建了游击队,这才将红色的风暴席卷到祖国的南方。

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后,董竹君非常地惊讶,他没想到连自己都快忘记的小事,却被一个军团司令记到了今天。

这次见面之后,宋时轮又来到了锦江川菜馆找到董竹君,并将一把日本指挥刀当作谢礼送到了董竹君的面前。

董竹君与子女

1951年3月,当时的上海缺少一个招待外宾的住所,因为董竹君的锦江川菜馆享誉世界,上海政府希望董竹君能提供一些便利。

董竹君得知消息后直接就同意了此事,并将估值15万美元的锦江饭店以3亿元旧币(3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上海政府。

1991年,宋时轮将军逝世,得知消息的董竹君泣不成声,并亲笔写下悼诗以此纪念:

“六十年前沪识荆,微薄奉赠奔前程。戎马一生功卓绝,将勇风范启后生。”

六年之后,董竹君女士也与世长辞,从举步维艰的“清倌人”到人人敬仰的女英雄,董竹君的传奇人生就此画上了句号。

临终之际,董竹君这般总结自己的一生:“不因怀疑而改变信念,不因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年龄而放慢脚步!”

董竹君晚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ef0dd0d9044ef497e2f1ce5f3c45b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