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绿,绿到了老百姓心坎里”
一江碧水两岸青 万里如画生态兴
洪湖市公安局民警开展水上巡查。余骊摄(资料图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活动,全力维护长江水域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坚决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宜宾科学预警织密智能防控网
“长江的绿,绿到了老百姓心坎里”
宜宾市公安局翠屏区分局治安大队民警放生野生鱼类。姚永举摄(资料图片)
金秋十月,地处长江、金沙江、岷江交汇处的四川省宜宾市合江门广场,碧波荡漾、鸟翔鱼跃的场景频频出现,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
“看,那里有鱼!”宜宾市公安局翠屏区分局合江门派出所民警关虎和同事每天都会绕着合江门广场走一圈,他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鱼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多,这是几年前不敢想的。”关虎说,随着近期水位上涨,该所加大了巡逻力度,保障市民及游客出行安全。
“长江宜宾段属于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多种长江特有鱼类的栖息地和产卵地,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鱼类12种。”作为土生土长的宜宾人,长江的变化让关虎印象深刻:“长江的绿,绿到了老百姓心坎里,也绿到了游客的相机里。”
近年来,宜宾市公安局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辖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升。今年3月,宜宾公安、海事、检察等11家单位联合签署了《长江大保护合作备忘录》,针对长江禁渔、岸线保护等方面加大执法力度,共同守护好一江清水。
“我们将水域感知纳入宜宾‘智慧公安’的整体规划中,自建水域高清视频监控180个,整合重点监控996个,预警方式更加科学。”在宜宾公安“长江大保护研判中心”,宜宾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吴玉涵向记者介绍,“我们现在有3艘巡逻艇、11架警用无人机,可以对全市客运码头、渡口、过江桥梁等重点部位水域实现监控全覆盖。”
今年3月,宜宾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在研判中心查看监控数据时发现,岷江屏山段一监测点异常堆放砂石触发预警。经缜密侦查,该局成功侦破了一起非法采砂案。记者了解到,在公安机关强力打击下,当地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等破坏长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发案数已连续两年下降20%以上。
“请不要在这里钓鱼网鱼,大家注意安全!”10月10日19时许,义警队员小张手中的“大喇叭”在宜宾长江公园江边路段准时响了起来。这支由“河小青”志愿服务队、蓝豹救援队、游泳协会队员以及社区治安积极分子组建的队伍,成为守护一江清水的重要力量。叙州区分局蜀南大道派出所所长王小毅说:“组建队伍时,曾经的捕鱼人主动找到派出所,希望参与到公安机关宣传禁渔禁捕活动中,这支队伍还在不断扩大,近期我们将增设无人机巡防,进一步织密智能监控防控网。”
“经济发展了,环境变美了,这就是理想的幸福生活!”在长江边住了70余年的张大妈说。(记者谭广涛、通讯员张圣林、莫伟)
荆州凝聚合力织牢齐抓共管网
“以前想着捕鱼,现在参与护渔”
秋日的长江,江面碧波万顷,水鸟惬意翱翔,一幅渚清沙白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2018年以前,家住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的老刘和自己的祖辈一样,以在长江打鱼为生。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老刘响应号召,卖了自家的渔具,正式上岸。
荆州坐拥长江黄金水道483公里、长江故道93公里,有2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是长江流域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守护一江清水,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区分局李埠派出所发动一批老渔民上岸,成立护渔队。昔日的捕鱼人变身护渔员,老刘等人感触颇深:“以前想着捕鱼,现在参与护渔。看到长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感到非常骄傲。”
李埠长江段这片水域,哪里有鱼、哪里适合下网、哪里适合垂钓,老刘这批护渔员们都了然于胸。他们在岸边巡逻、水上巡查、日常劝导管理、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第一个对鲸类进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沿岸线长、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当地公安机关治安防范工作面对重大考验。
石首市公安局天鹅洲派出所联合长航公安石首派出所探索推出“视频网上巡、无人机空中巡、警车岸上巡”的江地警务联合巡逻机制,强化水岸夜间巡逻防控,实行“猫鼠同步”勤务工作模式。同时,与保护区、农村农业执法大队定期组织开展联合巡护巡查行动,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进行整改。
“今晚我们就在盐卡码头附近转转……”近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窑湾派出所所长和辖区企业安保人员拿着手电筒和望远镜,在江堤边巡查。为有效防范和打击水上违法犯罪,保障沿江生态环境,开发区分局强化与辖区企业的协调联动,制定联合巡查计划,在重点时段对重点水域实施夜间不定期、不定时巡查,并建立巡查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处置相关问题。
为凝聚各方合力,织牢齐抓共管网,荆州市公安局建立公安、水利、交通等11家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齐动、部门联动的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
如何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洪湖市公安局以群众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开展禁捕和退垸还湖宣传。民警围绕为什么开展退垸还湖、禁止非法捕捞等问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推动全市围垸全面实施破口通湖,渔民主动撤除网片3000余米、围网竹篙5000余根,主动配合市镇工作组拆除水泥船、木船30余艘。(记者肖新民、通讯员张雪)
湖州警务联勤构建治理新机制
逐“绿”前行 点“绿”成金 向“绿”而生
湖州市公安局湖州南太湖新区分局执法艇在太湖水域巡航。吴增耀摄(资料图片)
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的浙江省湖州市,因水而兴,因湖得名。10年多来,湖州公安创新“生态警务”,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自2013年起,湖州公安在浙江最早推行“河道警长”,此后不断完善守护生态发展格局,警长制从环境领域衍生到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围绕河道、湖泊、林区、矿区、市场、路段、项目、景区等重点区域,布建“八大警长”2185名。2022年,这些警长有了统一的名字——“生态警长”。
南太湖畔,活跃着一位满头白发的“生态警长”,他叫陈飞,是湖州第一批“生态警长”。担任社区民警以来,陈飞走遍了西塞山林区的每个角落。除了山林田野,村口广场也成了陈飞的“办公室”。今年7月末,他在广场上与群众闲谈时得知,最近集市上来了两名陌生的鱼贩子,称自己卖的是太湖野生鱼虾。2020年10月1日太湖进入10年禁捕期,怎么还能卖野生鱼虾?陈飞立即叫上几名同事在西苕溪沿岸展开排查,最终将5名正在非法捕捞的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
10月的南太湖畔,北望烟波浩渺,南瞰溇港纵横。在浙苏两省交界处的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内,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织东派出所民警徐建根正和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七都派出所民警顾春江商讨一起跨省污染环境案件。
2021年9月,织里分局在乔溇村建立长三角首个省际生态联勤警务站——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在这里,两地公安、生态环境、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入驻。每天,徐建根、顾春江和其他驻点执勤人员一起,常态化开展警务联勤合作。
湖州公安建立生态联勤警务站,把它作为生态警务的一项变革性工程,着力构建生态治理新机制,实现了出警到达现场用时大幅减少、环境问题处置效率显著提升的效果。
“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布建站点,按需在环境问题最集中和治理攻坚的难点热点地区,推出侧重点不同的生态联勤警务站,其他联勤部门人员作为成员入驻,实行‘1+N+X’入驻模式。目前全市已建立13个生态联勤警务站。”湖州市公安局党委专职副书记马骁说。
2021年,浙江省公安厅全面推进“公安大脑”建设,湖州公安探索研发全省首个以生态守护为主题的“两山”协同智治数字化应用,构建数字化现代警务新模式,并通过该应用破获全国首例企业违法使用“COD去除剂”污染环境案,以打护绿实现新突破。
从“生态警长”到生态联勤警务站联动机制,再到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一体化,湖州公安逐“绿”前行、点“绿”成金、向“绿”而生。(记者谢佳、通讯员俞黎新、方越宁)
来源: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