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经济损失6亿元,太给力了!

2024-01-10   海淀公安

原标题:避免经济损失6亿元,太给力了!

避免经济损失6亿元,太给力了!

四川:就地解决矛盾 夯实平安根基

12月1日,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民警成功化解一起纠纷。曾文康摄

“对头,都听这位警官的!大家莫慌,排队……”12月22日,蓉城岁暮冬深,华西医院门诊大厅人头攒动,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华西坝派出所副所长王畯带领“涉医矛盾调解天团”不时穿梭其间,运用“综合会诊法”就地熄灭纠纷火苗,让病人及家属安心待诊就医。今年以来,华西坝派出所创新“五方联动”治理机制,辖区警情同比下降60%。

这是四川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的一组镜头。近年来,四川公安聚焦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领域各类风险,以就地解决矛盾问题为牵引,厚植社会治理根基,筑牢公共安全屏障,初步构建了由事后反应、被动应对转向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工作体系,稳步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四川筑基固底。

多元共治,拓展“蜀警新枫”外延

四川省公安厅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就地解决,以此推动基础防范工作向“深耕善治”转变。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和“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工作法”评选活动,建立健全突出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研判处置新机制。近年来,四川14个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带动引领各级公安机关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化作一道道“蜀警新枫”。

成都公安深融社区“微网格”,机关党员民警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乐山沙湾公安创新“深耕哨”机制,今年以来,1324条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实现3天内就地解决……在四川,各地丰富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就地解决,画出基层社会共治“同心圆”。

行走在蜀地,随处可见门楼牌或警务公示栏、村务公示栏中贴着“四川e码”。群众用手机扫码举报各类矛盾纠纷,由社区民警签收查阅,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指导处置。变“层层交办”为“一键直达”,四川公安以“信息赋能”矛盾纠纷预警研判,畅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实现社情民意“未动先知”。

主动预防,书写“蜀警之治”新篇

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也是多民族聚居地。四川公安深入思考“风从哪里来,险在何处生,防用哪几手,控出什么招”,深入落实“派出所主防”要求,健全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持续打造“三为三要三强”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延伸平安触角。

把风险隐患“见底清零”落实到“就地解决”最后一公里。四川公安精准研判辖区社会治安形势,聚力于“打”,统筹“打早打小”与“打深打透”,筑牢城乡公共安全屏障。今年以来,全省公安食药环侦部门建立案件侦办风险反馈机制,探索发布预警提示,推动行业系统开展事前风险防控。

四川公安有力有效提升民生小案打击质效,今年1月到10月,全省公安机关破获传统侵财犯罪案件25448起,打掉犯罪团伙743个,追缴涉案财物折合人民币1.1亿元,发案率同比下降42.71%。

“推动基层治理的关键是人。”四川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公安聚焦于“防”,以“人”为核心,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形成预防警务与基层治理相嵌互融的新型就地解决机制。省厅持续优化“技术+传统”精准预警机制,建立易受骗人群库,及时预警劝阻,今年以来共下发预警数据4856万人次,避免经济损失6亿元。

温情服务,讲好“蜀警为民”故事

四川各级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搭建密切警民关系第一道桥梁,就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当好群众“解忧人”。

推广“智能安防”场景应用,指导企业完善内部安防措施;协调企业做好新进员工、合作方等安全背景审核……放眼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就地谋划、靠前服务,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频出新举措。近年来,四川省公安厅研究出台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创新活力15项措施等。

就地解决重在就近解决。在广元昭化古城,昭化派出所践行“四端四联”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机制,近3年来,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9.1%;在成都金牛抚琴夜市,抚琴派出所民警针对噪音、醉酒等矛盾纠纷警情“对症下药”,做到就近、现场、快速处置,做好繁华闹市“守夜人”。

民有所呼,警有所应。建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创新推出100余项出入境、户政等便利举措;全省110万辆机动车享受免检改革红利……一系列接地气、沾泥土的温情服务赢得了民心,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98.85%,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方阵。(记者 谭广涛 胡雪)

编后:下好基层治理先手棋

群众扫描“四川e码”,随时随地举报矛盾纠纷,社区民警迅速签收及时处置;党员民警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深融社区“微网格”;创新“深耕哨”机制,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就地解决……近年来,四川公安以就地解决矛盾纠纷为牵引,厚植社会治理根基,筑牢公共安全屏障,稳步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四川筑基固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是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导向。各地公安机关要下好基层治理先手棋,树牢“派出所主防”理念,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构建由事后反应、被动应对向关口前移、源头治理转变的工作体系,下大力气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同城乡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新型警务机制,着力提升守护辖区平安、维护辖区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万广朋)

来源: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