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讲:“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这句话很多老师讲解过,但均语焉不详,那到底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练拳中如何做到?
首先说一下“平准”,平准是古代测量水平的器具,后来的一些拳谱抄本也演变出立如枰准,立如秤准等,包括有的解释为天平,这些表达的本意都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的杠杆原理,是为了保持一种力量的传导变化和动态平衡。“立如平准”在练拳中是指我们的两胯,胯是下肢的根节,通过胯来控制下肢力量的构建、传导和脚的虚实变化。即如何高效的利用下肢的力量,力量如何传导到脚底,步法的形成变化等都是依赖于胯。
那为什么胯要“立如平准”呢?这主要是来比喻胯的动态变化控制脚的虚实变化,脚底有了虚实变化,就可以练出既稳重又轻灵的步法了。两胯就像跷跷板(天平,后面皆用跷跷板来举例)的两端,当力量作用到右胯时,右胯是实的,通过下肢的的“弓形”结构将力量传到右脚脚底,此时力量积蓄在右腿,可以作为步法启动的动力;而左胯和左脚是虚的,此时左腿可以在右腿的催动下轻松移动和出步,同时在全身整体作用下,重心也跟着移动变化。这样就出现了力量在右胯和左胯之间不断的变化,两胯在练拳过程中就像跷跷板一样既有轻重虚实的变化又在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立如平准了。
那么谁来控制胯像跷跷板一样产生力量的传导和动态平衡?这就要靠我们的丹田了。也就是拳论中讲的“活似车轮”,实际就是丹田要“活似车轮”。武禹襄先生在拳谱中还讲过“气如车轮,腰如车轴”,众所周知,丹田是储存气的地方,当丹田充满气的时候,会像球一样充实而有力并且可以旋转起来,在拳势的练习中反复运转丹田,使丹田球越练越灵活,就会达到拳谱说的丹田以腰为轴像车轮一样的转动,可以纵向、横向、斜向等,甚至“气遍周身似缠球”,就是以丹田为核心的各种运转变化。(想深入研究丹田系统练法的可以参考学习我的《丹田功秘法》。)当丹田通过聚气能够形成球体并灵活运转后,就可以轻松自如的控制胯的力量变化和传导,我们的两胯整体像一个平板一样,丹田球在上面滚动,当滚动到右胯时,右胯变成实的,同时力量通过右腿的“弓形”结构贯通到脚底,而左胯左腿是虚的,随时可以移动出步;当丹田球滚动到左胯,左胯逐渐变成实的,右胯逐渐变成虚的,此时右腿就可以动了,所以丹田球的不断滚动,让左右胯像跷跷板一样,不断的有轻重虚实变化,但又在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这样我们练拳的步法也是既有力又轻灵,而且身法在丹田的带动下也是灵活变化,并产生不同的拳势。比如云手是丹田的左右滚动催动两胯的左右变化。搂膝拗步是丹田的前后滚动催动两胯前后变化。大家可以延伸开来去思考每个拳势的丹田内动带动外动变化。
所以拳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这两句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而且拳论后面接着强调了练对了该如何,练错了该如何的问题。比如“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如果理解了上面我讲的那就很好懂了,也就是当丹田从右胯滚动到左胯时,重心如同跷跷板一样也“偏沉”到了左胯,此时左胯变实,右胯变虚,那么右胯不能虚着不动,这样就破坏了动态的平衡,而且在技击应用中体现出的步法也不灵活,所以右胯一虚右腿马上要跟着动,这就是“随”,右胯“随”过去了之后又是保持了动态的平衡,然后丹田继续滚动变化,继续出步,这样练出来的拳如行云流水一般,内在的丹田则是一个滚动的球,旋转滚走不停,外在也表现的轻灵圆活。而如果丹田不能灵活运转或者停留在两胯这个“跷跷板”中间,那么力量是均匀的分配在两腿两脚,这就是双重了,此时两脚均不能移动,这就是“滞”,如果要移动,必须重新调整出虚实变化,所以两胯应该是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定势保持“双重”,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则步法不灵,有不少练拳者喜欢保持这种定势状态或者定势发力,其实是不对的。所以拳论又说了“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接着也讲出了解决方法“欲避此病,须知阴阳”,如果理解了前面讲的两胯和下肢在丹田的控制下的虚实变化,那这个“双重”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其实在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中,胯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清代武术家苌乃周先生关于胯有首赞歌:“一胯擎起一胯落,起落高低使用多。下体枢纽全在此,莫把此地空蹉跎。”,这里讲到了胯的起落,跟前面讲的道理是一样的。另外太极拳的“裆胯劲”,心意拳、形意拳的“起落二字自身平”,八卦掌的“平起平落”等等......懂了前面讲的胯和丹田的道理,都可以轻松搞明白。所以想在拳术练习上有所提升的话,一定要重视胯的枢纽作用。而丹田作为胯的指挥者,更不能忽视。
【作者简介】丁宁,1980年生,山东莱阳人,现居北京。自幼好武,遍访名师,先从名师学习(李存义传尚云祥系)形意拳、(郝为真传阎志高系)太极拳等内家拳法,后经友人介绍拜于山西祁县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先生门下,得师耳提面命,传授心意真功。近年来经恩师授意广传心意拳。在传习的过程中,本着求真的态度去探究拳术的原理和核心。秉承着符合常理,符合拳理的原则,以自身实证与师传印证,与拳谱拳论印证的方式去研习和传承。并对心意拳、械等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传授中善于用传统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还原内家拳真义。擅长讲解丹田功,心意拳谱,易筋经贯气诀(又名《苌氏武技论》等),内功四经,太极拳论等核心与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