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留下的摊子-嘉庆皇帝终其一生咸与革新,但收效不大

2023-06-25   奇趣谈史

原标题:乾隆留下的摊子-嘉庆皇帝终其一生咸与革新,但收效不大

帝王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颙琰

年号:嘉庆

在位:1796~1820

享年:61岁

庙号:仁宗

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陵寝:昌陵(清西陵)

子女:5子,9女

皇后:喜塔拉氏

继位人:旻宁(道光)

青史语录

“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清史稿·高宗本纪》

太上皇乾隆犹在时,嗣主嘉庆就面临着兵事、河漕、吏治三大困境,其中又以吏治首当其冲。只要吏治搞好了,兵事不难成功,河漕亦不难理顺。对于这个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嘉庆心里很清楚,他之所以迅速诛除和坤,就是要为整饬吏治开路。他之所以公开承认白莲教起义是“官逼民反”,也同样是为整饬吏治造成一种舆论声势。与此同时,许多有识之士对整饬吏治的呼声亦很高。

崇节俭,止奢靡

清朝俗例,凡督抚大臣进京觐见,必呈献贡物,借此邀宠,京中大吏亦循此例。于是,海内奇珍,充陈内府,阎寺权奸从中渔利。乾隆朝曾两次明令禁止。然而,由于乾隆帝自身的逸侈,宠臣和坤的揽权受贿等诸多原因,煌煌圣训,形同具文。嘉庆帝亲政后,马上宣谕严禁贡物。他还正式警告诸臣,经此次严谕之后,“有将所禁之物呈进者,即以违制论,决不稍贷”。为了遏止奢侈之风,他遵循老师朱珪“君心正而四维张,朝廷清而九牧肃。身先节俭,崇奖清廉,自然盗贼不足平,财用不足阜”的教诲,“躬行俭德为天下先”,企图为各级官员作个榜样。

嘉庆四年(1799),林宁奏请捐廉修理盛京夏园行宫,以备嘉庆帝巡幸行围驻跌。他不同意这样做,下令将夏园行宫立即拆卸,以拆卸的木料作修建盛京宫殿之用。当得知有人从叶尔羌给他运送玉石,他马上渝示内阁将玉石抛弃,不要运到京城。嘉庆帝当政期间,始终恪守“以粟米布帛为重,不贵珍奇”的信条。嘉庆七年(1802)和采得大玉两块。兴肇等奏请将采玉回户伯克二人赏戴翎顶。嘉庆帝传旨严厉申饬兴肇等人,再次申明:“区区数十斤之玉块,又何足为贵乎?朕所宝者,惟在时和年丰,民安物阜。一切耳目玩好之物,素性实所鄙弃。”他令将大玉或趁例贡附带运京,沿途运送稍有不便,就不必再费尽周折呈进宫中。

嘉庆十四年,他在为巡幸五台山颁发的谕旨中规定,不准在途中及山上山下设置诸如戏台、杂伎、假山、假亭一切点缀,庙前不准设戏台演戏。他对于过去每当皇帝巡幸时,地方官员于沿途空缺处所用席片搭盖假山涂饰遮蔽,于沿途民间村庄庐舍预坦陋室曲加粉饰的作法十分厌恶。他以为,当皇帝巡幸路经民间村庄庐舍时,应看到原来的面貌,“完整者可以规丰盈气象,其颓垣陋室亦可藉以知民生疾苦,正合省方观民之义”。

十六年,嘉庆已年满50,御史景德奏请按例在他的万寿节时,城内演戏设剧10日。嘉庆帝十分不满,降谕训斥,并将景德革职,发往盛京派当苦差。同时,嘉庆帝严令各地不许在他寿辰之日广陈戏乐,亦不准办理庆典。各地派京庆寿的督抚及将军、提督,一概不准进献珠玉陈设。嘉庆十七年,山东巡抚同兴奏请兴修行官。他再次反对说:“各处行宫均不过一宿而已,所有游廊、山石、山洞、厂亭、水池等项俱停办理。”“若能一处节省三、四万两,十处即三、四十万矣。

嘉庆在亲政时,还降旨永远禁止于内城开设戏园。清朝例制,京城九门之内,向来禁止开设戏园。因查禁不力,城内戏园不仅开了,且愈开愈多,以至八旗子弟整日征逐歌场,消耗囊橐,习俗日渐流于浮荡,生计日见其拮据。大臣科道纷纷要求重申禁令。嘉庆为此两次面询步军统领定亲王绵恩。绵恩认为开戏园演戏属粉饰太平之事,不应该加以制止。嘉庆对绵恩的看法大不以为然。他说:“夫太平景象,岂在区区歌舞为之粉饰?”城内开戏园带来诸多弊端:“城内一经开设戏园,则各地段该管员役,即可籍端讹索,为舞弊肥囊之计。”步军统领衙门之所以不禁止,是因为“衙门司员或有利于其间”。嘉庆不理会绵恩的反对,命令“除城外戏园,将来仍照准开设外,其城内戏园,著一概永远禁止,不准复行开设”,“原开馆人等,趁时各营生业,听取自便”。

嘉庆帝当政20余年,始终节俭如一。他力图以自己的行动,使海宇渐还昌朴,用心可谓良苦。无奈,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感动文武百官,奢侈之风历嘉庆朝而有增无减。他在给皇子宁的密谕中,痛陈自己无力除却奢侈之风的不能以言之的苦衷。他告诫子孙:“必当力除此弊……后世子孙若能体朕之心,法朕之行,成朕未竟之事,造次无忘不迩声色之谕,即我大清万世、天下臣民之福也。”

禁止粉饰升平

在遏制奢侈之风的同时,嘉庆帝还力图扭转官员粉饰升平的官场作风。嘉庆帝亲政之日,接到浙江巡抚玉德奏报:“甘雨普露,粮价平减”。他看到这个奏报,灵机一动,借题发挥说:“此等奏报,不可粉饰,朕总要真知小民疾苦以为教养,汝等大臣,敬志毋忘。”不久,四川布政使林寿图奏称:川省“得雪,民情安贴”。嘉庆帝深知,川省连年兵火,民不堪命,哀者赤子待哺嗷嗷,怎么可能“民情安贴”?于是他再次告诫各督抚,“朕所望者,惟在汝等此数字切实奏报耳,若仍不以实告,惟务粉饰取悦,则闾阎疾苦从何而知?嗣后不许说假话,以实告,慎志勿忘。”对于讳灾失职官员的处分,一直都是比较严厉的。

天年(1797)七月,京城内及国边笑等大用,永是到水露能,南北两岸各烟0余文,当回高庆正存候大上望于热河行容,热河也大雨游花,见此情架,他急能有决运告果骨查:“固安、水清、东安等县,弃经漫水下注,田禾不免被施,皮即要族新对大员详细限票,实力托缓,如有应行阔缓之处,著据实奏网,不可稍存讳饰。”可是当时国京王大臣送来的奏报,只说是七月初一至初二,“微雨落洒,时断时续”,年后“密雨一阵,旋即开霁”。嘉庆知道这一定是留京王大臣“意存粉饰”。于是下后句责、并将奏报不实的留京王大臣、顺天府尹、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俱交部议处。

嘉庆五年一月,云南威远一带水灾严重,井灶、民房、衙署、盐仓皆被冲塌,施提男妇2名,被灾民灶3400余丁口,冲倒房屋1400余间。云南巡抚江兰隐匿不报,经离扶帝多次查询,并派人查证确实后,仍不据实陈奏,反称受灾地区收成十分丰稔。嘉庆帝认为江兰有意讳灾,纯属“玩视民痪”,立即将其革职,令其即行回籍。嘉庆帝为此颁发偷旨,严试督抚讳灾。尔后嘉庆又严厉要求各督抚在欠收、旱潦成灾时,必须“飞章人告,纤悉无隐”,“若有讳饰,必当严办示惩,江兰即前车之鉴也”。此后,他言出法随,对讳灾不报的地方官员不断给予惩治。

整肃怠惰之风

乾隆中叶以后,吏治的败坏除了奢侈、粉饰升平,还表现为各级官员的怠情偷安、萎靡不振,尸禄保位。当时,“政以贿成,人无远志,以疲软为仁慈,以玩惕为风雅,徒博宽大之名,以行徇庇之实”。各部院衙门,“诸臣全身保位者多,为国除弊者少;苟且塞责者多,直言陈事者少。甚至问一事则推诿于属员。自言堂官不如司官,司官不如书吏”。各督抚,“或于应办事件借口行查,经年累月尚未完结,其废池积习犹为牢不可破”。

嘉庆帝视各级官员的怠情疲玩,萎靡不振为国家之隐忧,因此力戒怠情愉安的目风,嘉庆说到做到,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勤于政事。“一日万机,因敢眼逸”。“求治理,作日改衣”。他每天一大早敬起身批阅索意,早饭后还召见大区。关于成务,我就写我的现我”能不免,即便是敬前一两目也不乞许,十三年四月,整动出地,内眼”建到热庆帝正为此高兴,怕送奏章影响他,他知道后就对这种做法进行了斥责。

严查贪官污吏

洪亮吉在《平邪教疏》里,就把“吏治宜肃”列为四大要务之一,他尖锐指出:虽稍有“邪教”,州县府官们既不能化导于前,及事已前发,又借“邪教”之名诛求之,不逼至为“贼”不止。在大臣中主张整饬吏治最力者,当首推大学士王杰。在诛除和坤后,他在内阁中位居首席,对于振兴朝政,自然是责无旁贷。他深感吏治不肃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各省亏空愈来愈严重。因此他建议,整饬吏治应从彻查亏空入手。无论从嘉庆本人的认识,还是从内外大小臣工的呼声来说,整饬吏治实为当务之急,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关键在于如何整饬,能否下狠心、动真格。嘉庆帝亲政后,以“咸与维新”为旗帜,在治理内政、镇压起义的同时,着手从多角度对吏治加以整顿。

嘉庆还对不负责任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进行了查处。十一年八月,直隶布政使庆格贝奏,揭出司书王丽南等私雕假印、舞弊营私的情况。嘉庆帝闻悉,令协办大学士费事、尚书长麟驰驿往查。九月,费淳等调查结束,查明自嘉庆元年起至十一年,地了。耗类、杂款项下俱有虚收虚抵、重领冒支等弊,计有24个州县共侵盗银310600余两。查清直求官员司书串通舞弊案,使嘉庆帝十分震惊。

自清朝开国以来,还从未发生过身任州县,与胥吏勾连一气,侵盗如此巨大银两的事!其作案手段的恶劣,州县官吏的目无法纪,肆无忌惮,实在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嘉庆帝怒不可遏,迅速将书吏王丽南,州县官陈锡钰等20余人抵法,查抄其家产。他对直隶历任庸碌无能、渎职失察之督抚,十分痛恨,严词责问直隶历任督抚,对于这样一个历时长久,明目张胆的勾连舞弊事件竟“懵然不知,竟同木偶,所司何事”?他决心对此案从严加重办理。最后各以其任内虚收数目的多寡,将直隶历任督抚颜检、瞻柱、胡季堂、梁肯堂、陈大文等分别治罪。

十四年五月通州粮仓吏胥舞弊,白米多有亏缺;二十五年兵部失印,他都下令追查,处置了犯罪人员。十五年正月嘉庆帝斥责部院衙门因循怠玩。二十三年十一月,嘉庆帝又下令查部院疲玩现象,十二月初九规定了部院行查时间逾限处分:嗣后逾限1120案,罚俸6个月;逾限2140案,罚俸2年;逾限4060案,降一级留任····嘉庆帝为纠正乾隆末年以来的腐败吏治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由于吏治腐败已病入膏肓,嘉庆帝的努力收效甚微,贪污现象仍层出不穷。原因有二:一是贪污已经形成气候,二是打击不力。例如对于福长安,开始是论斩,后来又赦免了。对一些浪费巨额军饷的将帅,没有惩处,只是发一番感慨而已。惩治不彻底,贪官污吏就放肆。编修洪亮吉说:“国法之宽,及诸臣之不畏法,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官员疲玩依旧。嘉庆为其无能为力而感叹。

嘉庆在亲政之初,雄心勃勃,锐意进取。在“成与维新”旗号下,对朝政多所更张,这对于遏止清王朝的衰败是必要的。不过,从总的方面来看,嘉庆的“成与维新”,没有能解决各种社会弊端,清王朝也没有因嘉庆的“成与维新”而重新显露生机。究其原因,首先是封建社会衰落疲败的历史必然性,注定了嘉庆“维新”失败的命运;其次,嘉庆对“维新”的首鼠两端、三心二意,则是导致“维新”失败的主观原因。尽管嘉庆是个失败的“维新”者,但嘉庆初年的“咸与维新”,在对嘉庆朝政的总评价中,是不能视而不见的。同时,嘉庆初年失败了的“维新”活动,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惜何昔,90后自由撰稿人,偏爱历史,希望可以在历史的往事中汲取精神食粮,借古鉴今交到更多知音朋友。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往期精彩】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狠”皇帝雍正——铲除兄弟 加强皇权

盛世修书,比肩《永乐大典》——乾隆编纂《四库全书》

两次遇刺,事变频生——嘉庆朝的社会动荡

针对乾隆的偏见:年轻时的乾隆皇帝还是很有作为的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清圣祖康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