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张利只】
生命奇迹的发生机率,不但取决于精湛的医术和专业的护理,更取决于家属的抉择——在对的时间选择对的人。
刚刚入睡的我猛然间被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
“利只,今天是你出急诊班,现在请你马上赶到医院和谢医生一起到下级医院接一位颅脑外伤急诊患儿……”。
护士长那急促并有条不紊的话语通过电流传到我耳朵内。
“3-4岁的危重患儿?”我瞬间清醒,一路小跑从家属院赶到医院。
120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路上谢医生对我说:“利只,患儿是一位被下面ICU医生多次下了病危通知书并且只有三岁多的小男孩(以下称呼旭宝),患儿病情很重,你再重点查一下急救呼吸机设备和药品!”
一路忐忑中,我们到达下级医院直奔重症ICU,到ICU大门外是蹲坐在地哭得撕心裂肺的旭宝(化名)的奶奶和妈妈,进入ICU刚看到旭宝时,孩子处于昏迷状态,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迟钝。
经口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率和呼吸急促,满脸血迹,外伤处血液凝结着头发。
完成交接再次评估旭宝的生命体征及转运中的风险,查患儿:心率200-220次/分,呼吸:45-50次/分,SPO2:90%(正常3岁儿童的心率是100-120次/分,呼吸是25-30次/分。
由此可见旭宝心率及呼吸处于严重的病理状态,情况危急!
70/45mmHg血压也偏低,曾出现过创伤后休克状态。
左侧下肢留置针处正在输血,右侧下肢留置针处连接补液。
返程途中,旭宝妈妈一再确认我神经外科的主任是不是郑慧军主任?
她告诉我们,ICU医生反复告病危,让她们做好心理准备,她们心理快崩溃了,后经熟人介绍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郑慧军主任能治这种重症,孩子是爷爷奶奶的命根子,全家的希望,哪怕希望渺茫也要克服困难试一试。
为了让旭宝能够活下来,她们强烈要求转往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但下级医院怕路途远,孩子病情重,担心途中出现突发状况,不敢轻易送孩子。所以她们才联系我们科派急救车接孩子!
患儿凌晨一点多到达我院后,我们直奔CT室急查CT,检查后护送患儿安返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孩子呼吸依旧40-50次/分,心率220--240次/分左右。
郑慧军主任已赶到科室,查看旭宝病情以及检查结果,确诊旭宝是“左侧额颞顶枕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多发性骨折”及“头皮损伤”,并急诊为旭宝在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颅内压探头置入术”、“血肿腔清除术”及“血肿腔外引流术”,术后患儿安返病房。
按说术后常规应送入ICU,但郑慧军主任和张彩红护士长考虑到孩子依赖母亲,在母亲哄抱下会减轻烦躁情绪,这样可以减少使用镇静剂,更有益于孩子后期病情康复。
经商讨,给旭宝一间单独的病房。
郑主任带领其他医生每日都会到旭宝身边,观察病情变化。
张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每日对旭宝进行认真评估,关注每一个细节、如气道管理、营养问题、用药观察、家属心理安抚等等。
除此之外,考虑到患儿创伤肌体需求和生长发育需要,护士长还联系我院营养科老师,专门对旭宝的营养方面问题采取会诊、讨论、制订方案,确保旭宝的营养支持。
经过20多天的精心诊疗和照护,旭宝神志逐渐转清醒,科里的医护每天都会哄哄他、逗逗他,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抚慰着旭宝,卫卫老师、雷羽老师、芯瑜老师甚至把自家孩子玩具拿来送给旭宝玩。
得知他家庭困难,还帮忙发起了爱心筹,组织全科为其募捐。
在众多爱的呵护下,在全科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精心照料下,孩子慢慢的由可以简单的说词,蹒跚学步,到现在通畅的言语交流,独立的行走。
看着他一天天的康复,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脑外科,不愧是护脑天使家园,我为我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旭宝的好转和康复,更是对我们医院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今天,出院一个多月的旭宝在爸爸的陪伴下来复查。一到科室,他就冲上前抱着郑主任的腿,笑眯眯地喊着爷爷。
听着郑主任那爽朗的笑声,想着张护士长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不禁暗下决心:将来我也要成为一名像郑主任和张护士长一样有爱心、有能力的医务人员,用我们的专业和爱呵护生命,为生命创造更多奇迹!
【来源:河南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