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徐州路上新建了一处养老中心,看上去很漂亮,想知道可以提供那些方面的服务?”“近期流感严重,去医院排队难,请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不能打针?能不能自己带药?”在青岛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五四广场社区,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心中的急难愁盼,拉开了市南区“暖南惠民 向您报告 听您建议”活动的序幕。
据了解,自11月21日起,市南区启动“暖南惠民 向您报告 听您建议”活动,组建由书记、区长、副区长和民生领域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队长的11支小分队,分阶段走进全区11个街道,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在基层一线寻访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幸福感,向全区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从“居民点题”到“群众点赞”
“市南区建了不少养老机构,为那些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像我们自己感觉还年轻,不需要去养老院,但心里头也盼着有专门的服务场所。”年逾八旬的居民李德英牵挂着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情况,并在社区座谈会上询问。11月29日,这里开始试营业,老人就前来感受:“最低助老套餐11块钱,有一荤两素一主食,我很满意。”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里不仅有助老食堂,还有助浴、助洁、康复治疗、心理慰藉等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生活需求。
在为老服务方面,市南区新建、改造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20处,健全“普惠+特惠”老年人助餐机制,探索与辖区餐饮企业合作供餐模式,运营老年人助餐服务机构全年将累计达40处,餐位数同比翻一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助老食堂街道覆盖率100%。
从第一阶段召开的社区座谈会来看,居民代表多聚焦教育、就业、就医、停车等难点热点问题,而此类民生问题,也是政府工作的发力点和突破点。
今年以来,市南区将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投入民生领域,高质量推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5类29项民办实事,以走进社区召开座谈会、和居民“唠家常”为契机,听居民意见建议,也向居民汇报工作,既让政府的政策决策与居民的需求诉求更加契合,又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身边变化,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
化“坐等管理”变“主动服务”
12月1日下午,“暖南惠民 向您报告 听您建议”活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工作座谈会在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举行,现场氛围热烈,相关负责人对居民代表提出的特殊人群就医难,流行病知识普及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并现场督促业务部门,加快效率为居民办实事。“座谈会打通了沟通的壁垒,能及时有效把群众诉求上传,加强了与上级部门联动。”社区党委书记熊言兵说道。
为更好的服务群众,市南区建立“居民点题、部门领题、合力答题”模式,化“坐等管理”为主动服务,把群众关心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在就医难问题上,成立由青大附院牵头的市南区医疗健康集团,建设青岛市首批“共管病房”,组建青岛市首个“1+1+1”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立“慢病规范诊疗中心”,开通青大附院“知名专家号源直挂”服务,深化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29.88万人,签约率达61.16%。
“主动服务”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2023年,市南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涉及楼栋1081座,居民3.2万户。改造资金如何筹措、居民需求众口难调、改造成果如何维护,都是小区改造工作中的棘手难题。市南区坚持现场办公下基层,针对这些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现场与居民议对策、论方法。
“这次民意会解答了我对小区改造的疑惑,还能面对面提出意见,我提出了解决小区部分路面不平的问题,现在很期待改造完成后的效果。”日前,在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浮山所社区,20余名居民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有关人员围坐一圈,相关部门现场一一进行了解答。同时,对于现场收集到的11个意见建议,由责任部门现场全部认领。
今年以来,市南区新投入使用加装电梯129部,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大物业”管理模式,打造智慧化物业管理试点小区11处,改造后老旧小区100%实现物业化管理。
从“个例解决”到“长效机制”
“暖南惠民 向您报告 听您建议”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沉到基层听民声、纾民困、解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市南区不局限于对一个问题一类问题的解决,不断探索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市南区以“强基层基础、到基层领干、为基层赋能”工程为抓手,聚焦群众满意标准,由区级领导包联社区,街道处级干部联系网格,实行全覆盖入户走访,沉到基层听民声、纾民困、解难题,广泛征求需求和意见。
为了解决基层治理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市南区推动机关干部下沉充实基层力量,建立机关部门与社区长期结对共建机制,组建61支红色志愿服务队,结合自身职能开展志愿服务项目659个,参加志愿服务3572次,为民办实事解决问题909件;3372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其中1978名到市南区报到,以党员“回家”推动服务“到家”,基层治理力量得到有力充实。
“三基”工程推进过程中,市南区在全区常态化开展“点亮微心愿,服务大民生”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解法”,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群众提出“微心愿”,社区党委收集发布,在职党员、共建单位等认领“圆梦”,身边难题“及时解”,合力形成工作闭环,认领微心愿1621个,一个个“微心愿”点亮了“大民生”。
市南区坚持党建引领,畅通诉求渠道,搭建“暖南诉办”平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答出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的“暖心答卷”。自去年9月开通运行,“暖南诉办”诉求解决平台已为全区81个区级部门单位、11个街道和50个社区开设诉求办理账号,与“青诉即办”市级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统计分析、市级部门的“吹哨报到”等功能,社会治理效能大大提升。目前,“暖南诉办”公众号关注人数已超过3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73.04%,回复满意率高达99.72%。文/通讯员 王玮 信网记者 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