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骑龙镇:村级集体经济再迎丰收年

2023-12-26     竹莺说事

原标题:富顺骑龙镇:村级集体经济再迎丰收年

柑橘进入采摘期。

李锐

12月21日一大早,富顺县骑龙镇大田村的集体经济现代化柑橘产业园内热闹非凡,大田村党支部书记郭平正指挥着张英、丁德兴等50多位村民,开展柑橘采收工作,等着装运柑橘的大货车、三轮车等各类车辆也已排成长队。

2020年初,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大田村确定以柑橘产业为主导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立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申请中、省及县本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村级自筹和村民入股等方式筹得资金200万元,分三批次建设了896亩的现代化柑橘产业园。

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去年我们柑橘初挂果已经实现收入21.5万元,今年预计收入超百万元,到2025年进入丰产期后年收入将超500万元。”郭平介绍道。除了现代化柑橘产业园,村内还建设了一座1200平方米的蔬果仓储库,未来将建设 2 个100立方米的小型柑橘冷链冻库和一条柑橘精加工洗选生产线,逐步搭建起“产量大、加工精、口味佳”的现代化柑橘生产链。

在该镇铁牛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潘用贵正在查看肉鸡养殖情况。今年,该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合作社+公司”的肉鸡代养模式。“我们前年开始发展养殖产业,由于资金周转能力不强,中间暂停了半年。今年我们探索了代养模式,鸡苗、饲料、销售都由公司负责,极大降低了养殖风险。”潘用贵说,今年预计出栏肉鸡2000只,另有一座大型养殖基地即将投产,预计明年出栏6万只,实现年收益25万至40万元。

“村里产业重新发展起来了,村民都很高兴,咱们时不时也能来做个‘兼职’,赚点‘外快’。”正在养殖基地忙碌的村民谢乐成说。

铁牛村的肉鸡养殖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潘用贵这位拥有10年大规模养殖经验的“土专家”。在骑龙镇,这样的“土专家”真不少,该镇观音村党支部书记李波就是果树种植方面的“土专家”,在他的带领下,观音村建设了400亩李子产业园,主要培育蜂糖李、凤凰李两个品种,今年产量达32万斤,实现收入103万元。

在该镇上湾村,乡村振兴专干曾健华正在统计今年藤椒产业收支情况。“今年共产出干藤椒1万余斤,实现年收入近 30 万元。”曾健华介绍,近年来,上湾村探索“藤椒+水稻”集体经济双发展模式,建有藤椒园400亩、稻田150亩,同时配套建设烘干房1座、冻库1个,每年提供临时、长期就业岗位 50 余个,人均可以获得劳务费 7000元。

该镇集体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卡房村,今年也交出了首张“答卷”。去年,卡房村盘活原茄湾村小350平方米闲置老旧教学楼,并统筹流转整合农民土地120余亩,发展蚕桑养殖产业。今年4月,该村蚕桑养殖业正式启航,全年共养蚕5季,产出蚕种26张,实现收入6万元。后续卡房村还将扩建桑园250亩,新建蚕房1200平方米,进一步扩大蚕桑养殖规模。

全镇集体经济收入超600万元

发展集体经济特色农业不光要产量高,还得销路广。该镇龙须村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渠道,进行直播带货。“除了农产品丰收时进行直播带货,平时我们也会直播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日常,实现农产品种植(养殖)透明化,让网友看得安心、买得放心。”龙须村党支部书记许燕说,有了直播带货,不光集体经济特色农产品销售一空,许多农户滞销的土特产也销售殆尽,就在几天前,村里刚通过直播售出了 2000 余斤滞销柑橘和 400 余斤再生稻米。

骑龙镇各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镇党委提出的“134”工作法。

骑龙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134”工作法,即确定“一村一品”发展目标,拟定“选好产业、做优产业、打响品牌”三步走计划,针对农村产业发展“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创新”的“四缺”问题逐村分析、逐题破解。

该镇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列入重点任务清单,实行书记、镇长双牵头,11名镇领导联系包村、90名机关干部驻村帮扶,30 余名技术人才、“土专家”实地指导。采取“述职+考核”机制,每年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述职,将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作为各村年度考核重要依据。

去年,骑龙镇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全镇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600万元,其中两个村收入超百万元,大田村更是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全镇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预计收入将再创新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c05838fee57c3edc09c35b2d32b62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