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下半句才是精华,许多人都不想说起

2023-11-19   车解读

原标题:“此地无银三百两”,下半句才是精华,许多人都不想说起

我们都知道“此地无银三百两”是说自己自作聪明,想要掩盖某些事情,但所作所为却起了反作用,恰恰证明了自己想要掩盖的事就是自己所为。但是大家知道这句话的后半句吗?下半句才是精华,许多人都“羞于启齿”。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就是一个名叫张三的人手上有三百两银子,但这银子放在自己家中总是觉得不保险,张三就想到要将这些钱埋在地下。这样只有自己知道这些钱所埋的地点,如此一来,这些钱就不会让人给偷去。但张三心里总是放不下心,就算只有自己知道这钱的位置,但万一有人在此凿井或是其他开挖的行为不就会发现自己的钱了吗?所以张三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在他埋钱的地方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的就是我们熟知的这句俗语的上半句。而这个故事的后续就是这句俗语的下半句了。

张三的邻居王二看到了张三立的牌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不就是“此地有银三百两”吗?王二一边想自己的邻居张三的愚蠢自己的聪明,一边将立着牌子的地上的土挖开,果然看到了张三的三百两银子。王二将这三百两银子偷偷据为己有。正想要离开时,他有一个忧虑,那就是万一张三怀疑到自己头上怎么办,自己不就暴露了吗?所以为了不被张三怀疑,王二也在立着张三的牌子边又加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隔壁王二不曾偷”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就是这句俗语的后半句了。

就这样,王二安心的拿着这偷来的三百两回家了。当张三看到自己曾埋钱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埋的钱早已不翼而飞,而且小偷还在自己的牌子边立了一个“隔壁王二不曾偷”时他什么都明白了。为什么说“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后一句才是精华呢?因为,这后半句不仅仅是讽刺那些自作聪明反而适得其反的人,他更深层次的是那些明明知道这个道理,还嘲笑别人所犯的错误但自己还是同他所嘲笑的一样,甚至还不如。

其实这两句话的道理简单,连小孩子都可以将这个故事想要告诉大家的道理说出来,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总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愚蠢错误。和这个类似的还有画蛇添足等,这些往往“多此一举”的行为都是源于自己的心理,或是心虚想要掩饰结果适得其反,或是过于自负,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反而闹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