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班啦!妈妈》第二季热播。
在最新一期节目里,马丽、papi酱坐镇妈妈助力团,当主持人谈及分离焦虑话题时,两人大吐苦水。
马丽说,曾经为了备战春晚,自己有快一个月没见到孩子,焦虑的心情已经开始影响工作了,当时一心想着孩子,春晚都不想上了。
最后终于熬了过来,看到孩子的一瞬间又是一顿失落,孩子像不认识自己一样,对她特别冷漠。
对此papi酱也有同感:
“我去年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外地(工作),我回家之后,我孩子跟我就很不亲,我心里面就很难受,我很不爽。”
跟节目中8位重新求职的全职妈妈不同,马丽和papi酱属于产假后回归职场,然而即便她们能轻而易举赢得工作,在职场中因为妈妈的身份,还是会处于两难的境地。
产后重返职场,对于每一位妈妈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边要拼命努力换来职场成就,尽量不让“妈妈”的身份影响工作,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处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
期间,不免还会受到各种精神PUA。
虽然打心眼里佩服那些把工作和家庭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宝妈,但我想说,即便没有做到这些,我们也不需要有太多愧疚,因为每个妈妈都很了不起。
重返职场的宝妈
需要多大勇气
生完孩子重返职场的那把辛酸泪,谁经历过谁懂。
当然,还是不免会有人认为:哇!多幸福啊!不用整天带娃,解脱了!
呵呵,对于这种人,只想狠狠地给他一万个白眼。
无论是产假后重返公司,还是从全职宝妈再就业,重返职场前,相信任何一个妈妈都不会说:我准备好了!
涨奶、脱发、漏尿、乳腺炎、子宫脱垂……还有,那个连明星妈妈都逃脱不了的“妈妈手”——腱鞘炎,相信不少妞们都深知其痛。
如果,这个时候刚好孩子还没断奶,休息就没什么保证了,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得反复起夜喂奶、换尿不湿。
母乳喂养的宝妈,多数还会走上辛苦的“背奶之路”。每天上班路上,背上背着电脑,左手拿着饭包,右手挎着背奶箱,坐地铁还要接受陌生人投来的异样眼光。
然而,你以为坚持一下到公司就没事了?并不!
如果办公室没有母婴室或闲置的小房间,意味着,你要拿着挤奶器、储奶袋、背奶箱各种“打游击”,上午去卫生间,下午去储物间,明天去某个隐秘角落……有时候,还得麻烦同事帮忙放哨。
曾经在热播剧《山海情》里有出色表现的演员热扎伊,由于拍摄时正处于哺乳期,她干脆把孩子带进剧组,一边背奶,一边拍戏。
片场风沙大,生怕奶瓶进沙子,热扎伊总是把奶瓶用好几层纱布包起来。
严重堵奶的时候,她让医生用长针头抽出脓液,为了不影响孩子吃奶,她忍痛不用麻药,听着都疼。
然而,这还不算完,还可能会遭受身边人的各种定义、贴标签。
曾经有朋友向我大吐苦水,休完产假回公司,她感觉自己被边缘化了,重要工作、出差,甚至多数会议,自己全部被排除在外。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无论能力如何,个别职场环境似乎总是或多或少地用有色眼镜看待宝妈。
当然,跟以上这些情况相比,最折磨人的是分离焦虑。
“孩子在家怎么样?闹人了没有?奶喝了多少?睡了多长时间?屁股红了吗?流鼻涕了吗?脑门热吗……”各种担心等不及回家问,上厕所间隙、吃午饭路上恨不得能甩一百个电话,发一千个视频。
更让人崩溃的是,当你打电话回家得时候,一直没人接,这时候就完全坐不住了。再玻璃心一点的,还会脑补各种不好的事情。
终于,当你累了一天,还受了满腹委屈,吞下了各种苦水,下班回家,一打开门面对的,可能是老公、婆婆的不理解。
“在公司没事就赶紧回来!孩子等着吃奶呢~”
“没必要别加班,反正领导也知道你有孩子。”
“你下班回来太晚,孩子也得跟着你晚睡。”
……
家人的不理解,无疑是压倒重返职场宝妈的最后一根稻草,无数宝妈深夜崩溃痛哭,相信都是拜它所赐。
别问一个宝妈
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
请别问一个宝妈能不能平衡工作和家庭!问就是不能!
正是迫于这样的舆论压力,很多宝妈在刚刚重返职场的那些日子里,或多或少会有些手忙脚乱。
一方面,工作上要不停地恶补功课,努力表现保住现有职位。
担心遭受职场冷眼和歧视,很多人会避免在公司提孩子,甚至请假都避免以孩子为由。结果还是因为这类原因,导致升职加薪都与自己无关。
另一方面,由于分离焦虑的支配,还有不定时的加班、出差,对孩子心存有各种愧疚。
韩剧《未生》有这样一句台词:
“职场妈妈成为了罪人,在公司对老板是罪人,在家里对老人孩子是罪人。”
马伊琍曾说,对于女性来说,家庭和事业根本没法平衡好,它就是个顾此失彼的事情。
记得2019年的时候,有一个关于张泉灵的视频特别火。
视频中有人问她:
作为一名女企业家,你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
张泉灵直接怼了回去:
“我要明确告诉你,我很讨厌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背后,本身就是对女性的偏见!”
后来她又补充说,这个问题其实是给女企业家加了另外一层要求,就是你不仅要管公司,还要管好孩子,如果你不管孩子的话,你就不是一个好妈妈。
她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评论。
犀利的回答,真的好解气。
我们普通职业女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张泉灵又接着反问,“你们会问男性企业家这个问题吗?他们是怎么回答的?”
记者回答,他们反映母亲承担平衡家庭和工作的角色居多。
瞧!一个看似风平浪静、四平八稳的家庭,必定有一个人默默在背后付出了更多,而付出更多的那个人,普遍是妈妈。
美国知名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的《职场妈妈不下班》这本书里,提出一个新概念叫“第二轮班”,用来描述宝妈的付出再合适不过了。
指的就是宝妈白天工作一天,下班之后还要料理家务,洗衣服、做饭、照顾孩子。两班倒的宝妈,奔波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
《上班啦!妈妈》第一季中,有位叫陈潇雨的妈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当被问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时候,她表示“只要自己活成一个高效的人就可以。”
然而如何达到高效呢?
她的方式是牺牲休息时间。下班以后带娃到9点,等娃睡了,拿着电脑加班到凌晨四点。
相信很多试图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宝妈都有过类似经历。
明明是两个人共同组建起的家庭,过着过着就变成妻子、妈妈一个人的家;
明明是两个人的孩子,到最后却由妈妈一个人负累……
我们国家的妇女就业率达到4成,有三分之二的家务都是女性承担,职场妈妈睡眠严重不足容易过劳。
而大多数要女性平衡家庭和工作的潜台词是:你两样都要顾好。这意味着对女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说到底,哪有什么为母则刚,其实都是妈妈在硬撑而已。
平衡家庭和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爸爸也应该参与进来,一起分担,而不是把所有的压力都给到妈妈。
拒绝标签定义
勇敢做自己
产后重回职场,宝妈经常会被各种定义、各种贴标签。
最近有一个热词叫“母职惩罚”,指的是女性由于生育导致的职业中断以及收入的降低。
雇佣者会默认职场妈妈能力更弱,把更大精力投入于家庭而非工作。使得女性晋升机会更少,职业发展更艰难。
这种刻板印象,让很多重返职场的宝妈在婚姻和职场中举步维艰。
可我们的身份不止是“妈妈”,我们还是一个妻子、一个女儿、一个努力上进的员工,我们最重要的身份,是我们自己。
热播韩剧《产后调理院》,对现实进行了犀利的讽刺。
女主所在的产后调理院,爸爸大规模缺席。
女性以“哪个孩子的妈妈”称呼,所有人都以母性的标准来批评女性,妈妈们在这里主要充当奶牛的角色,吃喝拉撒全部围绕着产奶转。
仿佛母性才是女人最大的荣耀,女人这辈子就必须为孩子牺牲一切。
那个外表光鲜靓丽、受人追捧,却因为连生三胎导致漏尿的小爱妈妈对女主说:
在你看到的平和、舒适背后,我们每个年轻妈妈夜里都哭。
哭完了熬到天亮,又要梳洗干净,换上得体的微笑,接受“你当妈妈了,多幸福”的集体定义。
作为妈妈,我们一定要接受别人给我们的定义和标签吗?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
成为一个好妈妈的过程,可能是从“完美妈妈”转变为“刚刚好妈妈”的过程。
妈妈不一定非得是超人,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浑身散发着爱的妈妈。
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能更好地去爱别人呢?
善待自己,才能以更好的状态胜任“母亲”这个角色。
《产后调理院》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妈妈不是神,妈妈也是人。
只有妈妈幸福,孩子才会幸福。
妞们,我们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