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除了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文明古国以外,对于儒学的“孝道”更加尊崇,甚至到了今天我们依旧会因为一句“死者为大”,而放下一些执念,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说到死者为大,我们通过古装影视作品也可以发现,即便是一些犯了错要到刑场行刑的犯人来说,衙门也会给他们送上人生最后一顿饭--“断头饭”,甚至会在犯人行刑前满足对方一个愿望,有的也可以将他的家人带来见最后一面,说尽最后的嘱托、遗憾和自己的错误。
另外就是我们一直尊崇的孝道,让我们从小的时候就知道孝顺父母和长辈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也在父母的亲身示范下明白何为“孝道”,后来儒家文化盛行,国家大力宣扬儒家观念,《三字经》中也讲到许许多多关于孝心的故事,比如九岁就可以为父母温暖被褥的黄香,动物界也有能够跪谢母亲哺乳之恩的小羊和喂食老乌鸦的小乌鸦。
这些故事都是想告诉我们,世间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应该感怀一颗孝敬之心。“孝道”和“死者为大”的合并,使我国从古代开始就盛行的“丧葬文化”一直延续至今,虽然我们已经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但是丧葬文化在我国很多地区依旧盛行。
我国北方的丧葬文化主要的特点就是:停灵三天、长子摔瓦盆。
1、停灵三天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为什么要停灵三天,因为古代时候医学并不发达,人们时常因为“休克”而出现假死的症状,在古代时经常有看似已经“去世”,没想到几天后又突然“起死回生”,让人吃惊又害怕,所以停灵三天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
另外由于对亲人的怀念,停灵三天也是给家人最后“团聚”的机会,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因素。古代人民坚信人是有“灵魂”存在的,人在去世以后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人世的事实,所以停灵三天也可以给灵魂一些适应时间,从而可以心甘情愿的通向极乐世界。
2、长子“摔瓦盆”
长子摔瓦盆是我国丧葬文化中很关键的一部分,摔的瓦盆是逝者停灵三天内盛放亲人烧的纸钱灰的盆,最后由嫡长子摔掉。摔瓦盆,也代表着逝者从此与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彻底分离,爱恨痴缠都与他无关了,摔瓦盆的行为也蕴含了逝者对自己子孙后代进行的最后一次祝福,也象征着这个家族新的领导者产生,同样赋予了他独特的责任和权利。
而选择嫡长子,也是遵从了我国古代时期就一直贯彻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那么如果没有嫡长子怎么办呢?那就由嫡次子、庶子以此类推。那可能会有小伙伴疑问了,现在我国依旧有很多地区奉行摔瓦盆的丧葬习俗,那遇上独生女或者家里没有儿子的情况怎么办呢?难道要让外人来进行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丧葬习俗依旧保存,但是人们的眼界变得开阔,并不执着于“嫡长子”和“必须儿子”,女儿或者女婿都可以,只要是自己生命的延续,都可以来进行“摔瓦盆”这关键一步。
孝道和对逝者的尊重,成就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现在大部分地区开始推行丧葬一切从简,并不是阻止丧葬文化的延续,而是从另外一面鼓励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于去世以后的仪式感,而是在亲人活着的时候给予足够的陪伴和足够的爱,而不是在人逝世以后才有了道不尽的遗憾。
孝道说的首先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对亲人、家人的孝心,可以体现在多回家和父母老人说话,而不是回去以后各自玩手机,可以体现在陪他们一起散步,锻炼身体,也可以体现在常回家看看。
可以表现自己孝心的方式有很多,都是我们可以现在就立刻实施的,千万不要等到父母亲热已经不在以后才开始懊悔没有多一点陪伴,留下自己后半生满满的遗憾,因为这不仅仅是你自己的遗憾,对于已经离开人世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