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存量博弈白热化,这个省开始“抢”农民

2023-07-19     抱朴财经

原标题:时代变了:存量博弈白热化,这个省开始“抢”农民

希望这一政策能不断完善、迭代,让留守儿童更少,让更多农民老有所养。

作者:今纶

2022年的各省常住人口数据显示:总量方面,广东仍为人口第一大省;增量方面,浙江则位居榜首。

2022年末,浙江全省常住人口为6577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6540万人相比,增加37万人。

2022年浙江全省出生人口为41.2万人,死亡人口为40.9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为0.3万人。由此可见,浙江人口增长主要归功于人口流入。

大家都在夸浙江人有钱以及建设共同富裕区,浙江人却在居安思危,老是在想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浙江在不断“放大招”。

浙江省政府官网近日公布《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明确进一步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包括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健全新型居住证制度2项任务。

01 外来工延缓老龄化进程

《实施方案》到底说了什么?这是我们关心的。

其实就一句话:欢迎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成为浙江绝大部分城市的市民,包括在浙江打工多年的外来务工人员。

很多人将此举仅仅理解为“抢人”,或者是为了“稳房地产”。

我的看法:并不仅仅是“抢人”或者卖房这么简单,而是“留人”,服务于人,而这无异于是在为城市的改革在探路。

其实,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并非自浙江始,山东、江西早有类似举措,但有的地方没有去真正落实。

在抱朴财经读者俱乐部1群,我就问一位朋友,你们那里已经公布了相关措施,如今可以自主落户了吗?他说并没有。

浙江和山东、江西相比,更引人关注,是因为浙江有杭州、宁波、温州、绍兴这些名城。

温州夜景

不过,浙江全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杭州市区除外。

杭州市区进一步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连续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逐步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以宁波为例,其人均GDP已经超过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甚至部分一线城市,长期以来,浙江的治理水平较高,文化发展较为繁荣,而且工作机会比较多,所以,在浙江打工的外省人士如果有机会成为浙江某些城市的市民,而且门槛不高,这还是有吸引力的。

宁波

何况,决策层早就在2021年5月即定下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社会各界都在等待浙江破题——如何建设共同富裕区。

回到现实,我们不能讳言浙江也有自己的现实困难。

首先是浙江的面积只有105500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中是最小的之一。

浙江地形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全省平地占总面积只有20%多一点,大约是2.3万平方公里左右(包括平原、台地和盆地)。这些土地才是更适合现代居住方式的,省内绝大部分人口也是定居于此。

浙江省6577万人口以平地面积为基数计算的密度,应该算是更为准确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有2800人左右,这在国内各省的比较中已经比较高了。

但人口密度高的另一面是:老龄化日趋严重。

浙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高达1207.2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856.6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27%。

与2010年相比,十年间全省总人口增长了18.63%,而60岁及以上人口增长了59.7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了68.40%,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抚养比不断增加。按60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16-59岁为劳动年龄人口口径计算,2020年浙江省总抚养比为49.24%,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1.33%,老年抚养比为27.90%;若按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15-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口径计算,2020年浙江省总抚养比为36.45%,老年抚养比为18.10%,与少儿抚养比几乎持平。

浙江老了,这是事实,当然,全国所有省份其实都在这个进程中。

但浙江的这个“老”在全国的排名中并不突出:

2020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浙江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位于辽宁(17.42)、重庆(17.08)、四川(16.93)、上海(16.28)、江苏(16.20)、吉林(15.61)、黑龙江(15.61)和山东(15.13)等之后,居全国第十七位,比全国平均水平13.50%略低0.23个百分点。

图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浙江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2020年,流入浙江的省外常住人口高达1618.65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5.07%。

省外流入人口不仅数量大,年龄结构相对较年轻,以农民工为主的省外人口仍处于“年轻时进城、中年后返乡”的流动特点,延缓了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所以,浙江非常欢迎在本省有长期工作的农民工,因为他们能干活,带来了消费力,他们直接延缓了浙江的老龄化进程,这一点意义非常重大。

当然,不是说浙江不欢迎白领,不欢迎大学生,浙江此前已经出台了很多吸引全国人才的政策。

比如,杭州市实施青年人才专项,出台新引进应届大学生租房补贴、生活补贴、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和活动。据统计,2020年以来,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已超过130万人。(央视财经)

02 提升城镇化率应对收缩

浙江的思路是很清晰的——服务好本省的农民,同时“抢”外省在浙江有工作的外来工。

这是城市竞争的升级,是存量博弈的白热化,对于相关人员来说是好事。

浙江2022年的城镇化率是73.4%,希望在2027年达到76%。

钱塘江夜景

为什么要这样干?很简单,人口相对集中,投入的公共服务设施、人员、资金就能发挥更大的效能。

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第一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并明确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的研究团队在对2865个县市(区)中涉及到行政区划变动的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26.71%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37.16%的县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

浙江的台州、义乌也在收缩型城市之列。

台州海滨港口

浙江去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是中国第一,但自然增加人口仅为0.3万人,浙江人口增长主要归功于人口流入。

浙江未雨绸缪,在常住人口继续增加的情况下,主动积极提升城镇化率,先鼓励浙江本省的农民进城,也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收缩做准备。

把人口集中起来,把每一分钱用到最大效力,即《实施方案》中所言——“就业更充分、居住更安定、教育更优质、医疗更便捷、保障更有力、文化更丰富”,这是最终目的。

至于说卖房,卖更多房,恐怕有关各方已经平常心了,能卖一些当然好,不能卖也没办法,不是主要目的。

如果单纯是为了卖房,其实最大的“大杀器”是放开杭州的落户政策,即只要在杭州有工作,买房就可落户杭州,但浙江目前并没有这样干。

杭州

农民进城如何解决住房问题,方案之一是: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当然,也“支持通过市场化方式满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需求”。

可见,卖房至少不是主要目的,或是结果之一。

03 成千上万人命运大逆转

浙江为什么要吸引更多在本省工作的外来农民工留下来,融入浙江的城市?

难道他们不是“负担”,事实是:世界已经变了,浙江已经变了。

长期以来,外来农民工都是城市的贡献者,并不能分享城市的福利与便利,这在以往是惯例,连农民工自己也习以为常。

浙江本次主动吸引外来农民工留下来,成为浙江人,虽然主要是经济方面的考虑,主要是为了对冲本省的老龄化进程。

但是在客观上形成了三赢的局面:

外省农民工在浙江本来就有工作,如果能够凭借“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并进一步通过“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落户及配偶等直系亲属随迁政策”实现家庭的省际转移,这对于一个农民意味着什么?

请想象一下:一个河南的农民在宁波郊区的工厂打工,月入几千,偶尔上万,老婆也在一个工厂打工,他们通过政策成为宁波市民,然后可以通过相关政策获得保障房或者长租房,子女世世代代成为宁波人,这绝对是这家人命运的巨大转变。

类似这样的事情一旦星星点点发生在温州、绍兴、金华、嘉兴……

这对于数千、数万家庭意味着什么,绝对是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大逆转!

不但浙江的人口稳了,而且相关工厂、公司对于熟练工流失的忧虑也少了,至于农民工家庭当然也是获益者。

这种变化看似微观,却是巨大变革浪潮的第一波,将极大改变农民的地位。

曾经被嫌弃,曾经老了就返乡,如今不同了。

因为农民成了香饽饽,农民也需要抢了,你不稀罕,有浙江稀罕,你视农民为负担,但是浙江视农民为普通市民,如此持续下去,当然是巨大的城市变革浪潮汹涌。

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农民,因为价值凸显,众省争抢,浙江开了一个好头,跟不跟?

我要强调一句:只有在浙江有相对稳定工作和相对固定住所的外省农民工才有可能成为浙江某些城市的市民,不是说一个没有对浙江做出贡献的农民,明天从内地出发,后天到浙江就可以落户。

浙江没有说什么空话、套话、废话,直接就说我要帮农民办什么事,我要如此这般干活,仅仅“进一步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保障”就列了六条:

围绕就业更充分,优化就业创业服务。

围绕居住更安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围绕教育更优质,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

围绕医疗更便捷,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围绕保障更有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围绕文化更丰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还有进一步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进一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能力、打造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业务的数字化应用、强化组织实施强化组织实施,都有具体的两条或者三条措施。

其他省份跟不跟?跟的话,不但有资金、人员投入的压力,还有社会治理能力和执行力的考量。

不跟的话,未来会如何?大概率是常住人口会继续下降,其余的自己思考。

善待农民从“抢农民”开始,浙江开了一个好头,并且有具体的科学精细的措施可以稳步推进。

这样的内卷越多越好,这样的存量博弈越多越好,愿更多的农民能获得更多的福利和实惠。

希望这一政策能不断完善、迭代,让留守儿童更少,让更多农民老有所养,果能如此,我想说一句:

美丽浙江,功德无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b966d3faa9e6e891c520ad8132a0d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