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毁100多年后,考古家对其进行修复,意外挖到5万多件宝物

2022-08-21     正卫说生活

原标题:圆明园被毁100多年后,考古家对其进行修复,意外挖到5万多件宝物

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但我国的近代史却充满屈辱,由于清王朝的腐朽,在西方列强的侵犯下,我国就这样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期间流失了大量的文物珍宝,而让我们今天来看,其中最令人惋惜的便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了。

圆明园最早始建于康熙末年,之后清朝的历代皇帝都在不断地修建和完善。从修建初期到修缮完毕,共经历了一百五十余年,数代人的努力。

根据历史记载,康熙时期,皇帝原本只是打算给自己的四皇子修一个小园子,也就是圆明园。但在随后的日子里,康熙不断地扩建,完善内部设施。雍正在位期间,派能工巧匠对圆明园多次进行扩建,建成了一个皇家避暑山庄,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家园林建筑。

乾隆上台后,圆明园增添了许多古典建筑与西方建筑的融合体,集美学与复古一体的圆明园的层次也更为丰满。

之后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了。在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后,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夺和破坏,大量的瓷器,字画,珠宝等宝贝被直接地带走,带不走的便直接破坏烧掉,根据记载,这场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之久,一代园林也就此陨落。

20世纪初期,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城时,重新洗劫了圆明园。半个世纪之后的再次洗劫,导致圆明园只剩空壳和残骸,留下一片灰烬。

随着之后新中国的成立,工业,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不断有学者提出重新修建圆明园。在圆明园被毁的150年后,国家决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全面修复。

由于当时圆明园只剩残骸,期间储存的字画,珍宝等所剩无几,修复工作的开展十分艰难。

从1996年~2017年之间,圆明园遗址一共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考古运动,经整理发现,园区共有一百多处景点,二百四十多万平方米多的面积。尽管三次挖掘也只完成了5万平方米,却意外地发现了5万多件文物。

数万件文物的出世令人们激动万分,考古专家解释到,此次大量文物包括乾隆年间的鎏金铜象首,嘉庆的御笔石刻,现存的唯一一座地天母铜像等等,其珍贵的考古价值和文化价值,令人震惊。

除此之外,此次发掘活动还挖出了大量瓷器残片,据专家介绍,由于当年联军在侵略的过程中前来抢夺,一些大型古董和器具被他们砸碎后便留了下来,另外一些他们认为价值不大的东西被他们付之一炬,其中部分文物因耐高温而保存了下来。加上当年兵荒马乱,一些物件被人掷于湖里,埋在地下都是有可能的。

现在能够残存下来这些文物及碎片,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其中,鎏金铜象首作为保存较为完整的文物,对于展现当时清代的制作工艺和文化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的制作工艺和难度远远高于目前国内留存的八个十二生肖摆件,长而卷的象鼻,尖锐的象牙,流畅的身体弧线,虽然发掘出来的时候满是泥土,但灯光下的它仍金光闪耀。大象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物,具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

而圆明园作为圆明园保存最好的遗址之一,目前挖掘整理出的建筑有数十个,包括延清堂,含碧楼等等。它位于长春园东侧,乾隆年间初建,摧毁后嘉庆年间重新修缮完成。

专家说,目前如园的整体布局,道路结构我们都已掌握了,湖的对面修建有凉亭,湖边还设有码头,园子太大了,当时的皇帝可能会乘船游园,为了欣赏湖畔美景,还设有凉亭以供皇上纳凉。

通过这已经发掘出来的件件文物,我们可以从中管中窥豹,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水平以及能工巧匠那精湛的技艺,中期的圆明园考察计划还在施行,庞大精美的这座园林终有一天会向世人展现出它全部的魅力。

圆明园被毁了100余年,但我们想要修复所花费的,却远远比100年要多得多,因为那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象征。今天的我们爱好和平,但绝不意味着忽视历史。

也许一百年之后,当人们第一眼看见修复完毕的圆明园里的珍宝时,他们仍能想起之前这个民族遭受到的磨难,而为这些蒙尘的宝物致以最高的敬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b2aae5b254c72d507a5aadc0c87fd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