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7期文化产业评论
虎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美出圈了,观众直呼:绝美!震撼!美哭了!再一次让大家狠狠地体验了一把什么是宋朝美学。该节目演活了千年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但有很多人可能从来都没有意识到《千里江山图》的青绿里藏了这么多人,个个生气宛然、活灵活现。这些人里,有农人,有渔夫,有人出游,有人访友,有人闲居……《千里江山图》一卷千山林立,宁静秀美,渔樵耕读,安宁闲适,呈现出桃源仙境般的富庶宁静。
作者 |任淡如
编审 | 卢敏(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 半岛
来源| 菊斋
《千里江山图》里有人吗?
有。
不但有,而且有250多个。
最先遇到的,会是一个农夫。
就在右边第一棵树的右边,他刚从他耕作的田间离开。
在他后面,又有一个农夫,一个赶着牛的人,和一个农舍里的人。这三个人很小很小(放大看才行),分布形状大概是个三角形……
这是个靠山靠海的小村落,和另一个村落由一个栈桥连着。栈桥的这头,有一个人一头牛,他是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
从栈桥上了岸往里走,再翻过那些象蓝宝石一样莹莹闪亮的小山坡,就能走到栈桥另一头的村落——或者从刚才的村落摇船过去也行。这是一个屋舍俨然、好象闻得到鸡鸣狗叫的精致的小村子,甚至还能看得到有人在岸边垂钓。
接着是一片茫茫无垠的水域。水上有渔人打鱼,尽头的苇岸丛里,显然是一处小渔村。有意思的是,这个小渔村的山凹凹里,有个很漂亮的四叠瀑布,瀑布旁的杨柳树下坐着四个人,即使人画得很小,也能看得出来那不是放牛的娃,象是郊游的带着童子的士人。
——这是渔人和游人第一次在图上出现 。
紧接着的是一大片象锦绣一样开阔的平原、丘陵、树木,有更多的渔人、游人和闲人,和望之不似农居的山间豪宅。
但这只是锦绣的开端。
这里和农人刚出现的地方一样,也有一段桥连接两岸,只是这一段桥更加宏大,桥上的建筑更加华美,过桥以后的景致更加繁丽。
真是如梦如幻,如锦如绣呀!
在这段几乎是全卷最峭拔多姿的山岭间,有更玲珑的瀑布,更精致的屋宇,更悠闲自在的人们。
看到这里时,你方展卷才半。
如果觉得这些小人有趣而且你足够耐心,后面还有很多人。
仔细看去,这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人,竟然每个都生气宛然,大多都猜得出来他们在做啥。
譬如船上人有船上人的快活,野老有野老的快活。
有些人家,甚至还能看到墙边种着花。
这个被竹子围起来的,也许是哪个隐士的家吧。
有人下山,就有人上山。
也有人喜欢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家里,与客闲谈。
或者开轩面场圃,把帚话桑麻。
又或者扛着把琴去访友。
带着小朋友出去玩,大朋友小朋友都很分明。
小渔船里的吃吃喝喝。
吟诗作对的两个人,和上面吃吃喝喝的就是不一样。
又好象此人他似乎在发呆。
又此人似乎是在教训人……
真是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日子。
一股脑地,都散落在这千里江山之间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渺小的人?
宋人的山水画里,常常有巨大的山,人常常显得很渺小。这不奇怪。
但王希孟可以不画人。即使有,也不必画250多个。
——毕竟有很多人可能从来都没有意识到《千里江山图》的青绿里藏了这么多人。
这些人里,有农人,有渔夫,有人出游,有人访友,有人闲居,相较于《清明上河图》的店肆林立、街景繁华,《千里江山图》呈现出桃源仙境般的富庶宁静。
这让人觉得,《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是否有某种默契呢?《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都画成于徽宗时期。
《千里江山图》于政和三年(1113年)闰四月之前画成,《清明上河图》普遍认为画成于1111年至1125年之间,它们的诞生最多只相差十余年,两位画者在作画时都是宫廷画师,王希孟是禁中文书库的学徒,而张择端供职于翰林图画院。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画了250多个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画了600多个人,都是全景式的宏大气魄,一卷店肆林立,街景繁华,一卷千山林立,宁静秀美, 一卷映照着世俗世界的真实,贩夫走卒络绎不绝,一卷映照着精神世界的向往,渔樵耕读安宁闲适。
而《千里江山图》那些渺小的人最后出现在这里的——像是传说中的桃源出入口的地方,仿佛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
这,会是宋徽宗授意的吗?
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菊斋(ID:juzhai02),转载请联系菊斋。
话题互动
您对《千里江山图》有何看法 ?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社群
推荐收听
羽生结弦,比金牌更重要的使命
玩偶修复师、手机入殓师、猫粮品尝师...这些职业月入上万?
熊猫自古是顶流!爆火的冰墩墩,能成为中国文化IP吗?
高票价不止杀死春节档
融入非遗!这届北京冬奥的颁奖花束大有来头
推荐观看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