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烟蒂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推动公共卫生专家联合环保专家加强交流,共同参与控烟,从源头上减少烟草需求,2023年11月30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控烟工作组(简称绿会控烟组)组织召开“烟蒂海洋环境影响”主题讨论会,进一步科普烟蒂危害,唤起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于烟蒂海洋环境影响的重视;探索推动源头控烟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MPOWER措施有效落实的优化路径。现将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会议总结发言整理分享如下,以飨读者。
今天下午,有9位老师就今天会议的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分享了一些实践的经验和数据。今天邀请到的参会代表,有来自一线的实践团队,他们通过调查分析,向大家展示了很多基于海洋塑料垃圾捡拾行动成果统计得出的有价值的数据。刚才有老师讲,从高山之巅到大海之滨,从最高处的珠穆朗玛峰到最低海拔的海洋,烟蒂无处不在。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海滩垃圾中,塑料垃圾最多,占84.5%,主要为卷烟过滤嘴、瓶盖、泡沫等。刚刚,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同仁给我们提供了他们掌握的一线数据是86%,应该说,这个数据和生态环境部统计的数据还是很匹配的。
除了一线调查的分享,还有来自地方卫健部门的无烟海滩经验介绍,还有蓝色循环项目刚刚获得了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今天也给大家做了分享,介绍了整个蓝色循环项目的模式和机制,特别是应用区块链技术,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也向蓝色循环项目获奖表示祝贺。
除此之外,今天也有从事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研究方面的专家,也给大家做了相关的解读以及对烟蒂海洋环境影响问题的一些启迪和思考。还有做公共卫生的和控烟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前辈崔老师,我觉得大家从多个方面对我们今天会议的议题做了深入地讨论。
之所以召开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有两个大的背景。2023年5月29日至6月2日,塑料污染问题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二届会议(INC-2)在法国巴黎举行,来自160多个国家和300多个观察员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在本次会议上达成共识,定于2023年11月编制完成全球治理塑料污染条约初稿,并提交至将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下次会议讨论。因为塑料公约目标需要法律约束,所以谈判的进展相对比较慢,大家的博弈也是比较激烈。今天我们谈到的烟蒂作为塑料的一部分,在全球治理塑料污染条约的制定当中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是第一个基本背景。
第二个基本背景是,今天(11月30日)在阿联酋迪拜,正在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届缔约方会议(COP28),世界卫生组织也在近日作出表示,将在COP28会议上的第一个卫生日紧急呼吁采取气候和卫生行动,提升气候与健康关系的全球认识,并将健康纳入气候变化议程。这与我们推动的环境保护协同控烟工作的目标不谋而合,将健康纳入到气候变化,或者更大的环境保护议题当中尤为重要。
在这两个大的背景支撑下,我们组织召开这次会议,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关于烟蒂海洋环境影响的看法。
第一,塑料垃圾在海滩当中的占比,或者它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因为比例很大,官方公布占比是84%,民间调查的数据是86%。因为所有的塑料污染或者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它短期内无法降解的情况下,最终的归宿都可能会流向海洋生态系统,直接造成这些环境、生物多样性或者通过食物链造成人体健康的损害,这是很突出的问题。
第二,从今天反馈的信息看,公众吸烟的消费行为普遍表现为对环境的不友好。刚才蓝丝带的老师在分享中提出,很多烟蒂垃圾的品牌消费定价比较高,消费人群也是高收入,但是他的社会身份和他带来的环境影响明显是不匹配的,也就是通俗讲的高收入不代表高素质,这就造成随处乱扔烟蒂的情况比较普遍。
第三,我们今天也有烟蒂回收的企业代表分享了一些烟蒂综合回收处置的方案和举措。但是我们回到公共环境保护的原则上来讲,问题应该是谁产生谁担责,谁污染谁治理,烟蒂污染环境这个问题的源头是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卷烟的生产者应该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制度,承担企业的法律责任,如果没有尽到责任,应该要有一定的规制或处罚。
所以,经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和研究,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明显。同时,我也就这些问题,提几点意见和建议,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和思考。
第一,要推进体制机制的完善。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坚定推动生态环境部加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组成单位的决心。我们已经看到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包括刚才梅宏老师在分享海洋环境保护法最新修改的条款当中,已经明确讲到,国家要构建海洋垃圾的监测、清理机制,这项工作的最终归口在哪个部门?是生态环境部的法定职责。
在推进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的进程中,如果少了生态环境部,最终烟蒂的末端治理就缺少了监管部门,没人管,也管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并且大力呼吁把生态环境部纳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中去,推动整个控烟的履约工作,或者推动整个中国控烟履约机制的创新。
第二,要开展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今天的分享中,牛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很多来自实验室的数据,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不足以支撑控烟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还要去加强,还要去支持,去联合更多的人做深入研究,把这个事情厘清,到底烟蒂当中含有的这些物质对环境产生哪些切实影响,甚至对其他物种甚至人体的影响有哪些?我们需要一些客观翔实的数据,去推动控烟履约工作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第三,建立烟蒂的收集和处置系统。从公众角度来讲,可以倡导鼓励吸烟的消费者,通过回收烟袋或者回收烟盒的方式,把自己产生的烟蒂收集起来,放到集中处理的一个地方去,这样就不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这就要生产企业履行法律责任,因为你已经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确保这个问题不会造成二次的环境污染和危害。
第四,要大力进行烟蒂环境危害的科普宣传,唤醒大家的自律意识。吸烟人群能够从自身做起,不随地乱扔烟头。还要呼吁更多的地方立法工作的开展,在民众意识提升力不足的情况下,法律责任要跟上,你乱丢烟头,就会面临一定的被处罚的风险,甚至你的个人信誉也会受到影响。当然,我们更希望能够推动尽快地形成全国性的控烟立法,这样就能够极大地减少烟蒂环境影响的问题。
第五,加强源头管控。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我们希望加强烟草业全过程监管,而不仅仅局限于末端治理的问题,其实最重要的是源头的管控,也就是减少消费。如果消费需求无法下降,治理能力和手段再有多强,产生的烟蒂垃圾只会越来越多。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烟草业的生产水平降下来。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前段时间我们申请了国家烟草局的信息公开,涉及到烟草总量控制,但以涉密为由拒绝公开。如果说这些数据你都不公开,没有基础数据的情况下,如何去推动科研工作?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生态环境部纳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部际协调领导小组,是对于环境保护来讲,两个达标,一个是浓度达标,一个是总量达标。如果浓度达标了,但你总量超了也不行,所以引入环境保护对控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会议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源头管控,控制住烟草产量,控制住吸烟消费需求,这样的情况下,控制吸烟指标才能够实现。因此,环境保护协同控烟这项工作是持续的,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阶段性讨论,促进烟蒂对海洋环境影响问题的重视,推动我国控烟工作取得新的实质性的进展。
(本文根据语音内容整理,欢迎讨论交流。)
整理/Cherry 审/绿宣 编/angel
环保协同控烟
别忘了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