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大局观与危机感、前瞻与冷静

2019-07-23     三更茶点

从1987年创立华为到今天,任正非在过去40多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上的贡献,无出其右。

华为的崛起之路,也是创始人任正非的非凡视角与商业格局的实践之路。

一.大局观:争取合作共赢

从正式进军智能手机行业开始,华为员工就有一个很大的疑问:既然自己能够生产芯片,为什么非坚持“1+1”政策,一半用自己的,一半购买和使用美国的芯片?

直到前阵子华为身陷风波,人们才恍然大悟:此前任正非坚持购买和使用国外芯片,并不是一种祈求或失策,而是以牺牲少许利益,换取更多合作伙伴,以与其他商业伙伴成为利益共同体,来换来更大的市场,争取更为稳固的地位,也为自己在关键和危难时刻,争取更多的伙伴支持,使自己不轻易被人扼住喉咙。

1997年俄罗斯陷入经济低谷时,国外通信企业纷纷从俄罗斯撤资,唯有任正非宁可不盈利,也坚持留在俄罗斯。

“大家都走了,但我们华为还在!”

帮俄罗斯度过难关,也使得自己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2003年时,华为在俄罗斯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3亿美元。

“我们付出一点代价,换来的将是未来广阔的俄罗斯市场”。

看到这样势头猛劲全球急速扩张的华为,竞争对手思科坐不住了,他们起诉华为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试图打压华为。

任正非没有慌乱:

“敢打才能和,小输即是赢。”

既然要打官司,那就努力打吧,好好打。

最终结论是:经比对,两家公司的源代码相关性仅有1.7%,华为没有任何抄袭行为。

行得正,坐得端。思科指控华为却败诉,非但没有损害到华为的声誉,反而损失了自己的市场声誉。

原本华为可以乘胜追击,将思科打趴下;但任正非却不按常理出牌,与思科签订了和解协议,主动退出了美国市场。

所有人都大惑不解,任正非却说道:

“如果在市场上到处树敌,会被群起而攻之。我们宁愿放弃一些市场,也要与友商合作。要主动示弱,以土地换和平。”

二.危机感: “晴天时修屋顶”

一味喊口号,不踏实提升技术,便永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任正非一直是否注重核心技术的提升,尊重竞争对手的实力和优势,并决心向其靠拢,直至超越。这就是一种在“晴天时修屋顶”的战略。

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核心技术,要在自己尚且没受到市场威胁,风雨未至的时候就开始。

“要承认美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深度、广度,正确认识我们国家整体和美国的差距。”

这个策略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要创造足够长的“晴天”环境。于是,任正非尽量让华为在友好的国际竞争中长大,宁可有时割让一部分利益;

第二,要抓紧时间重视核心技术的建立和提升。用知识产权建立“核保护伞”正是让华为悄然成为国际巨头的关键因素。

用牺牲部分利益换来的和平和“晴天”,华为并没有浪费,而是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在突破技术的关卡时更为有力。

三.前瞻:提前十年布局芯片

如果有一天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都不再为华为提供服务,那将怎么办?

这样在当时这被认为是无稽之谈的问题,还是引起了任正非的警觉。他毅然决定为公司的生存准备好“备胎”,提前开始研发海思芯片。

芯片是智能手机最关键的零部件。一个小小的芯片,从启动到研发成功,再厉害的企业也至少需要3年时间。

那时国内的手机厂商,大多采取购买和组装出售的商业策略,鲜有自助研发的。

而在所有的国际手机企业中,只有苹果、三星,才拥有芯片研发能力。

那时候的华为只是一个通信设备运营商,不仅财务报表并不宽裕,离一线手机企业的距离也还差的老远。

但任正非仍旧找来当时的主力研发负责人何庭波说:

何庭波


“我给你每年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给你2万人,一定要站起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芯片暂时没有用,也还是要继续做下去,这是公司的战略旗帜,不能动掉的。”

近十年的时间里,华为在芯片上的累计投入超过10亿美元。

纵然是如此大成本的投入,仍有不少业内人士唱衰海思芯片,认为华为在做梦,多半是做不成的。

海思芯片的成长也的确艰难。

第一代海思芯片发布之后,立刻引来骂声一片,而任正非却仍旧坚持将芯片的地位放的比手机更高;即使暂时落后对手,也要坚持让华为手机使用自己的芯片,死磕到底。

任正非认为,只有不断在实战中运用芯片,才能充分暴露问题。并更有针对性地修正和成长。

果不其然,十年的坚持没有白费。2013年,华为P6S搭载全新麒麟910芯片问世;2014年,华为P7搭载麒麟910T震惊四座。

如今,华为的最新手机P30一经问世,他的处理器麒麟980已足以对抗行业的大佬高通、苹果,并开始向国外出口了。

除了芯片,华为在操作系统上也早有布局。

手机业务负责人余承东曾宣布,华为的操作系统最快将于今年秋天问世。

在当下的艰难国际境遇里,即便谷歌突然停止操作系统合作,任正非也能有底气地宣布:

“华为没有影响,很多技术仍旧领先世界。”

当年晴天时夯实的屋顶,终于在雨天将至时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四.保持冷静:“常洗冷水澡”

诸多媒体大肆宣扬华为精神,任正非却一贯保持谦逊与低调,他极为看重冷静而清醒的重要性:

“为什么不洗一个“冷水澡”呢?我认为,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冷静、沉着。热血沸腾、口号满天飞,最后打仗时不行也没用,最终要能打赢才是真的。”

面对许多媒体和网友、粉丝提出的“买华为就是爱国”的想法时,任正非却说:

“华为产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欢就用,不喜欢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挂钩,华为毕竟是商业公司。”

他明白,宣扬爱国,当然对华为短期内的市场和销售业绩更为有利;但他偏要给公司泼冷水,告诉媒体也告诉公司和自己的员工,别使用“民粹主义”,别打着国家和民族主义的旗号获得太多便利和好处。

“那不是爱国,是害国!”。

的确,清醒至极!

让企业依靠自身实力来发展,不绑架,不捧杀,给予尊重与中肯的评价,才是对民族企业最好的支持。

参考资料:

饭统戴老板:《华为手机往事:一个硬核直男的崛起故事》

虎嗅:《任正非采访全记录》

蓝血研究:《华为俄罗斯20年:逗比的38美元到海缆1855公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_SpH2wBmyVoG_1ZAv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