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娇”二气。自从开始看国安,这个球队就一直离不开这样的评价。从金志扬用这两个字对球员怒吼开始,直到今天,球员换了一波又一波,但整个球队还是有这个毛病。
国安的这个毛病,其实也体现在了有的球迷的身上。
巴坎布浪费了两个门前的机会,赛后被球迷痛骂,而江苏队的门将张岩,北京孩子,被迫背井离乡,就因为战胜国安后激动的留下了眼泪,也被说成是“白眼狼”。
这是两个完全不应该出现的礼遇,但是球迷的心态其实跟国安现在一样,输不起,放不下。
巴坎布的问题由来已久,但很奇怪的是,他只在国安有这个问题。在非洲杯赛场上,巴坎布进球一点不少,表现比在国安好得多。非洲杯虽然不算是世界顶级洲际赛事,但水平至少不低于中超吧。
如果单从履历来看,说目前的巴坎布是中超第一前锋应该没有什么争议,中超所有外援前锋,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欧洲五大联赛这个级别的球队常年担任主力而且连续几年进球上双,单就这点来说,场场浪费机会且陷入进球荒,绝不是巴坎布个人能力的问题。
巴坎布不努力吗?显然不是,他不知疲倦的扯动,不辞辛苦的回防,具有极高的战术素养,他的拼搏精神应该说强于中超90%的外援。
但就是不进球,就是浪费机会。显然,这已经不是技术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同样的位置,王子铭进过,张玉宁进过,给了巴坎布,他就是进不去。其实就是巴坎布的心态崩了。
非洲黑人球员对于心态的调整往往存在问题,压力往往会越来越大。巴坎布刚来的时候,自带“1比0”属性,后来也进球,但开始浪费机会,到现在浪费机会继续,但却不进球。巴坎布目前的这个情况,第一责任人并不是他,不然你没法解释为什么他刚来的时候踢得那么好。
当球员心态已经崩了的时候,到底球队和俱乐部做了什么,有没有人帮助他走出低谷,还是说确实已经无药可救,那么是不是本着双方负责的态度,换个环境,对大家都好。但显然,国安似乎没有这么做。如果不是比埃拉的受伤,国安并没有打算换外援,但也没有听说帮巴坎布减压,就让他这么在队里待着,越待越没信心。
球输了,跟巴坎布浪费机会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就好像于大宝制造了点球,但也不能说把输球的责任全推给于大宝。所以,发发牢骚,哪怕骂骂街,也就够了,再有过激行为甚至是人身攻击完全没有必要,这也并不是国安球迷应该做的事情。而且也不会有任何的效果,对国安也没有任何的好处。
说完巴坎布,再说说张岩。
张岩本场比赛发挥很不错,高接抵挡力保球门不失。赛后他激动的留下了泪水,这份泪水其实感情很复杂,张岩并不是第一次代表苏宁首发,也不是第一次帮助苏宁赢球,但这场球对他来说的意义确实不一样。
一个国青队的主力门将,一个北京孩子,背井离乡外出闯荡,他需要证明自己,尤其是在家乡父老面前,这是一个北京孩子应有的尊严。
在1997梯队里,张岩一直都是主力门将,他也是97国青队的主力门将,但是正因为被国青队频繁征召,2018年的时候,张岩基本很少出现在国安的训练场上,在国安为了U23政策调整的时候,施密特自然选择了郭全博,虽然此前多少年,郭全博都是张岩的替补,显然主教练不可能放着眼皮底下的门将不用,用一个很少见到的门将。
郭全博的横空出世,让国安最终决定放走张岩。这本身也是一个对双方负责的做法。张岩和郭全博同岁,这两人各有特点,郭全博已经登场且表现不俗,张岩留下来也只能是竞争上岗。更何况,在他们身后,还有郭瀚儒、马昆越等年龄更小的、更出色的门将。
当一个北京孩子收拾行囊南下的时候,恐怕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张岩的心情,北京孩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北京孩子谁不希望穿上国安的球衣争战?但是现实就是如此,张岩对国安应该不会有恨,国安对张岩也没有抛弃,这只是双方一次非常职业的选择。
所以,当张岩在昨天比赛结束后痛哭流泪的时候,他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谁说北京孩子不能外出闯荡?谁说北京孩子就不如别人?张岩的努力,代表的才是真正的北京精神。
但这种精神,却被部分国安球迷给毁掉。一句一句的“白眼狼”的问候,难道张岩应该故意门户大开,或者把球往自己门里扔,他才对得起北京的培养吗?这种想法太过狭隘。对张岩,对巴坎布,都是一样,太过狭隘和苛刻。
这些表现出来的都是“骄娇”二字。骄傲与傲娇——我们不注重努力,不注重拼搏,我们就要结果——赢就爱你,输就骂你。你把我赢了,我就骂你;我被你赢了,我就骂我自己。
这样,合适么?!